时间:2024年08月29日 分类:SCI论文百科 次数:
不管是国内核心论文,还是国际核心论文都少不了要引用参考文献,正确的引用可以体现文章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不当的引用也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被认为是学术不端,下面这6种引用类型会涉嫌学术不端。
第一、诱引
诱引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诱导或迫使作者在论文中引用特定或某一范围内文献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缘于参考文献的引用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参考文献是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基础,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是对期刊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的极好评价。因此,某些期刊和个人采用诱引的方法来达到提高自身影响因子和论著影响程度的目的。
诱引产生的参考文献也许是作者文献检索中的疏漏,是论文中的必备文献,这种提醒是审稿的必然要求,但大多数诱引的动机和目的不纯,是学术界和期刊界的一种造假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范畴。
第二、匿引
匿引是指论文中采纳了他人的论述,吸收和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却故意不将其作为参考文献列出的行为。匿引是文献计量学中漏引(或暗引)的一种行为,与其他漏引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故意行为。
第三、转引
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只限于作者亲自查阅和引用的原始文献,不应该转引。因此,转引是指作者没有亲自查阅某些原始文献,而直接从其他参考文献表中转录这些文献的行为。转引反映了作者对科研的敷衍态度和对文献引用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学术偷懒行为。
第四、滥引
滥引是指故意把一些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以装饰门面的行为。滥引不但是作者科研态度欠严谨的反映,使参考文献失去其本质意义,而且造成文后参考文献繁重,增加了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量,一旦随论文发表,给读者查考、核对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同时也占用了科技期刊的有限版面,减少了期刊的信息量。
第五、崇引
崇引,也称媚引、策引、饰引,是指作者为了某些需要 (如抬高自己论文的地位和学术水平,或论文易于发表) 而故意引用或仅引用名人或名刊资料的行为。不当自引也可以说是崇引的范畴,是为了提高自我学术影响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崇拜的表现,也是产生诱引行为和影响因子严重失真的根本原因。
第六、曲引
曲引是指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对他人观点断章取义,进行不公正的引用或歪曲性评价的行为。伪造、歪曲他人观点的行为,不仅直接造成引文误差,而且违反了《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的规定,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以上6种引用参考文献的方式,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人员要尽量避免,发表国内核心,国际核心论文要实事求是,注重提升文章质量,文章内容要严格把关,避免因论文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