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辽代金饰品上体现出的民族特色

时间:2021年03月08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要:在我国历史上,辽代(907-1125)是由契丹族创建的。契丹族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游牧民族,他们所创造的金银器文化,是契丹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辽代立国的二百余年中,留下了丰富的金银器遗物,乃是我国北方草原民族金银设计文化最为

《辽代金饰品上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论文发表期刊:《东方收藏》;发表周期:2020年23期

《辽代金饰品上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论文作者信息:作者简介:洪惠,1973年8月,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学本科学历,文博中级馆员,从事民族史研究

  摘要:在我国历史上,辽代(907-1125)是由契丹族创建的。契丹族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游牧民族,他们所创造的金银器文化,是契丹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辽代立国的二百余年中,留下了丰富的金银器遗物,乃是我国北方草原民族金银设计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它立足自身草原文化体系,不断发展外来的金银技术,大量吸收唐宋的文化元素,最终汇聚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银制品,开创了我国金银制品的又一个高峰。因此,深入发掘整理辽代契丹族金银器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辽代;金饰品;民族特色

  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一带,过着四季渔猎的游牧生活,其中,金银器文化是契丹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辽代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留下了很多的金银器遗物,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当时那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与繁荣发达的社会经济。

  辽代金器不仅拥有精美的制造工艺,还有着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在其制造过程中既融合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格。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考古学家先后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墓葬,从出土遗物数量来看,金器的数量大、种类多。并且从整体特征上看,其造型与题材非常丰富,充分体现出辽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因此在深入发掘整理辽代金器文化,对研究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辽代金饰品的分期与特征

  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以及从我国近几年来出土的辽代金器遗物的实际情况看,辽代金饰品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辽代早期,也就是公元907年至公元982年,这一时期为辽太祖至景宗时期;第二个发展时期为辽代中期,从公元982年至公元1055年,这一时期为辽圣宗至道宗时期;第三个发展时期为辽代晚期,为公元1055年至公元1125年,这一时期为辽道宗至天祚帝时期[。

  辽代早期:因受到了唐以及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一期的辽代金器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基础的同时融入了其他文化因素。这一时期金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金器种类复杂且数量较多,主要有碗、盘、杯、壶以及盆、匙、戒指和带饰等。其中碗的造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敞口型、弧腹型以及圈足型三种;杯子的形状也有三种,即花瓣式、高足杯与餐耳杯三种。其二,金器纹饰布局非常严谨,例如杯、碗以及盆等器具采用的是分区装饰的手法,多采用圆形规范以及鱼子纹等样式。其三,一些金器或者,金器上都刻有非常多的花纹。其四,装饰品多为冠饰、带饰、耳坠以及钗簪等,因受唐文化因素影响,在饰品图案中出现了龙、凤以及龟等动物形象。辽代中期:与第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金器种类较少,且主要以佛教用具为主,但装饰手法在延续了第一时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工艺,例如贴金、错金等新工艺,并且还融入宋文化。

  辽代晚期:这一时期金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金器减少而银器增多,且少见宗教用具以及装饰品,多为饮食用器。这一时期的装饰多以花叶型为主,其制作工艺越来越娴熟,并融入了切削、抛光以及整刻等工艺。

  辽代金饰品的文化内涵

  辽在建国初期,主张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体制,虽然这一统治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契丹族的汉化,但也使其较好地保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习俗。实际上,在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统治者并没有强制必须要契丹化,实行“因俗而治”是为了保持其游牧民族的民族性。也正因为如此,辽文化在融合了汉文化以及西域胡文化的基础上反而衍生出了很多的新兴文化,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辽代金器[2]

  从辽代金器的制造过程和造型艺术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内涵的丰富以及变化的规律,还可以了解契丹族人民当时的社会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辽代金器对于研究我国辽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情况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辽代金饰品的民族特色

  为更好地探寻辽代金器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特色,笔者选择了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三件辽代金器进行简单的闸述,它们都是吉林省博物院工作人员王如昌于1972年在民间征集到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件金器为带跨,它属于一种饰件。此金带跨的形状为菱花形,材质为金,宽度为6.5、高度为4.5厘米。带体虽通体镂空,但重量却达到了87.1克。在其正面刻有一条棚栩如生的龙,下部焊接着一个方形的小孔,这个小孔被称为古眼,古眼的装饰纹形为水波纹,但是背部却呈一个对称的长方形,是为了方便人们穿戴之用。在游牧民族的服饰中有一种装饰物叫做蝶踐带,而金带跨又是蝶踐带上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蝶踐带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蝶踐带也是腰带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由带輕、带跨以及带头、带尾所组成。在辽代时期,蝶踐带上的带跨材质分为很多种,人们可以通过材质、数量以及纹饰、形状等来判断佩戴者的身份等级。还有的学者将金带跨分为两种[3]:一种是一些高级勋贵所佩戴的带跨,这类人群所佩戴的带跨制有古眼且配有賺踐;另一种是普通官员所佩戴的带跨,这类带跨没有古眼且踝踐较少。本文所说的这件戴品为高级勋贵所佩戴。

  第二件藏品为金带环,形状为椭圆形,材质为金,长度为3.2、宽度为3.2厘米,重量为11.7克。这件金带环的保存非常完整,其底面平整,但焊接痕迹用肉眼可看出。这件金带环的边缘有凸起的连珠状纹饰图形,但整体的纹饰图形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海水纹,另一种为云纹,均以雕刻的手法展现出来,且雕刻手法精妙,纹形非常自然流畅

  第三件藏品为金陀尾,长方形,整体镂空,长6.7宽2.3厘米,重14.5克。制作工艺非常巧妙,正面为一条飞龙。陀尾又称为带尾、铠尾、挞尾以及鱼尾等,这件金陀尾也属于腰带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一条腰带只有一条带尾,且佩戴时必须要保证带尾是朝向下方的,以此来表示对统治者的臣服。

  以上这三件纯金器物都充分体现出了契丹族的民族特色。从制作工艺、纹饰形状与风格来看,这三件藏品在融合汉族文化元素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巧妙地转变为新型元素为他们民族所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还较好地保留了契丹族的风俗与文化。

  为什么辽代人民如此爱好金器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游牧民族来说,金器坚固且耐用。而辽代金器的纹饰风格虽然承袭了唐宋等文化,但又有所不同,较之唐宋的细腻精致,其多为简洁大方且粗犷豪放,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出了游牧民族的自身风格。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看到,契丹族是一个非常擅长且热爱学习的民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自身的民俗传统,这是值得肯定的。

  结语

  黄金与白银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其天生的魅力,再加上人类工艺的精雕细琢,使它们具有了财富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金饰品物件虽小,却与人贴身相伴,是人们彰显魅力与身份的最佳装饰品,也是时代风尚的指向标。因此,一部金饰品的研究史,是对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文化及审美思想等方面历史风貌的反映。

  总而言之,辽代时期的金饰品文化是我国漫长的文化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它受到了各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但还是一直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够拓展到对辽代文化的研究,对于理解更为博大的草原艺术史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阳,兼容承启辽风赫赫--辽代金银器鉴赏UJ.东方收藏,2020,(3):40-43.

  [2]曾欣欣.以靴、帽为例谈融合背景下辽代游牧民族服饰特征11、西部皮革,2020,42(9):106-106.

  [3]花兴,辽代契丹族文学研究述评U].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5):7-82.

  [4]马雁飞,略论辽代陶瓷的装饰技法及纹样[I.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38-39.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