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0月26日 分类:技术指导 次数:
评价期刊有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大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提出时间较早,计算方式也比较简单,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但是只根据影响因子来评价也有一定的弊端,为此后期又提出了一些其他期刊评价指标,广大学者可以作为参考:
国际上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包括:IF, H-index,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CiteScore, Eigenfactor等。下面学术顾问简单分享这些指标的定义、原理及特点。
1. Impact Factor
也就是常说的影响因子,IF的定义是某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IF的作用是测量期刊的篇均影响力。影响因子计算方式简单,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虽然期刊影响因子意义重大,但是主要针对的是收录英文语种的期刊,对其他语种期刊是不太公平的。
2. H-index
H-index也叫H指数,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在2005年提出的。H指数的定义是某期刊/某人至多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的作用是测量某期刊/某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强度。赫希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而且受来源数据库收录范围的影响,不同数据库中H指数会有所不同;无法比较不同主题领域研究者的H指数。
3. SCImago Journal Rank(SJR)
SJR是西班牙的一个研究小组基于Scopus数据库提出的一个指标。SJR不仅考虑引文的绝对数量,也考虑引文的质量, 如在总被引频次相等的情况下,被Nature或Science大量引用和只被一些低水平期刊引用的论文影响力实际上是不相同的;SJR也有着更为先进的理念,一种期刊越多的被高声望期刊所引用,那么这类期刊声望才越高,对期刊的评估更为全面,尤其是非英语期刊。
4.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SNIP由荷兰莱顿大学Henk F. Moed提出。它的定义是期刊发表论文的篇均粗影响(RIP,即3年影响因子)和期刊主题领域中的数据库相对引用潜力(RDCP)的比值。它的作用是测量不同主题领域的引文影响力。SNIP将2年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的中间量3年作为统计时段,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科领域的引文在2年之后不能达到引用峰值,而在另外一些领域5年之后已经错过了引用峰值,3年正好弥补了这些缺陷。
其实总体说来,IF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用某刊前2年的论文在计算当年的总被引次数除以前2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而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数据库,用某刊前3年的论文在计算当年的总被引次数除以前3年发表的论文总数;H-index常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SJR和Eigenfactor不仅考察引文的数量,而且考虑了施引期刊的影响力;SNIP修正了不同研究领域引用潜力的差异造成的评价误差。
以上期刊评价指标各有利弊,作者要判断一本期刊是否有影响力,最为直观的方法是与专业的发表机构学术顾问沟通,他们也会给您分享十分有影响力的期刊,避免了您自己选择期刊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