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4月04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这篇电力中级工程师论文概述了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为了解决基层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中的突出问题,论文阐述了地市级电力教育培训管理提供的新的解决方案,概述了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以及实施内容和步骤。
关键词:电力中级工程师论文,培训体系,新模型
一、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概述
教育培训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源动力。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的结构不够合理,未实现有机、无缝的配合,仅基本完成了初级阶段的积累,正处于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转折时期。建立模型构建“核心基础+三大支柱”的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即“以岗位应知应会标准为核心基础,以责任机制、需求驱动和利益联动为三大支柱”,凸显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二、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实施内容与步骤
1.建立全员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形成核心基础。以关键技术技能为突破口,建立起覆盖各工种、从班员直至部门正职的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并将培训的内容向员工公布,使员工本人也明确“学什么”,由责任部门定期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周期性的调整“应知应会”标准的机制,授权各责任主体把企业中心工作和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反映到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中。编制岗位应知应会标准题库,实现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网强行化应用,固化和优化标准,通过自动对比员工培训档案和“应知应会”标准的差异,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从而编制培训计划和预算,保证培训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与系统性。2.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制定相应机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形成责任传递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和闭环控制机制。明确培训管理权责界面,形成人事部、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三方联动机制,人事部负责落实培训项目和提供资金保障、制度支持,负责二、三级班子和管理人员的通用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职能部门和直属机构负责对各业务线二、三级班子和专责的专业培训与考核;生产单位全权负责开展本单位培训与考核。对责任履行后结果存在的问题实行问责制,根据责任界面的划分,明确大纲中各项“应知应会”的责任部门,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回溯至相应单位,层层追责,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3.健全培训评价体系,构建全员利益共同体。针对培训课程大纲的要求,明确对员工个人的培训评价标准和培训评价方法,对培训的长期效果由员工直接上级根据岗位工作开展的质量、结果予以评价,使培训的结果尽量客观,更受到认可,并将培训和考核的情况形成员工能力培训档案,打牢培训结果客观应用的基础。构建全员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将培训作为员工个人发展、部门实现工作目标和企业前进的保证,让员工体会到培训作为“提高绩效、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让用人部门体会组织培训后员工岗位能力提升对部门的帮助,让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各取所需,自觉自愿地组织培训和参加培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通过培训和考核后形成的能力培训档案,比对岗位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衡量员工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知训、技能的程度,将员工岗位工作的能力与绩效、薪酬的直接挂钩;第二,通过持证上岗、岗位匹配度的和担任内部培训师的综合应用,判断员工胜任岗位的情况,修订聘任条件和技术、技能职称考核以及晋升资格,与制定员工调配方案挂钩;第三,将岗位匹配度和担任内部培训师与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选聘挂钩,实现培训目的,使培训成为员工做好岗位工作、提升岗位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第四,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形成简单、适用和有效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纳入到供电所考核指标体系。4.完善培训支持系统,全力提供培训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网络培训和培训基地管理等制度,并参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补充完善和修订制度。开发培训课程,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逐步组织开发和采集课件,制定课程开发的计划。培养内训师资,鼓励人人担当内部培训师,开展班组内部的互教互学,提高内训师的授课课酬,调动高技能人员担当内训师传授技能的积极性。改造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提倡培训管理信息化,建立基于岗位工作胜任需求的学习培训电子化管理系统。制定培训基地规划,建设和改造现有培训基地。
三、结语
通过构建培训体系的实践,打破常规培训体系间联系不够紧密的界限,培训才能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才能解决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培训为企业能力提升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作者:温必成 单位:南网培训中心
推荐阅读:水力发电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技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水电事业的发展,宣传水电建设方针政策,总结、交流水电建设成就和经验,推广重大科技成果,探讨水电发展方向和理论,促进水电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