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1月13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是在古典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两个企业种群的基本竞争,从时间尺度,收益方面及反馈机制,以时滞和反馈机制为约束条件,和基本模型形成网络环境的企业种群竞争模型。这种企业种群模型可以解释网络化环境中的企业种群的持续性及原因,也可以分析种群对环境冲击的反应,从而完善传统的企业种群竞争模型,实现企业战略决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种群,竞争模型
近年来,学者们对企业网络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有学者分析了具备脉冲效应和反馈控制的两种群非自治企业集群生存持久性,有研究对集群动态演化的均衡态进行分析,同时还把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与捕食-依赖关系应用于汽车产业,还有学者试图通过具有时滞的种群模型来建立协同机制对企业网络的组织关系进行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对网络化环境的独特性对企业种群竞争的影响不够重视。
网络化环境是传统企业环境中叠加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由于环境压力与日俱增,网络化环境中企业种群的竞争与合作将受到企业网络变动的影响。网络化是企业种群生态研究的新趋势。企业生态系统建立在价值网络中,无论是单网络组织的生态系统还是竞争式生态系统,企业获利模式都取决于所处环境。因此,研究网络化环境中的企业种群竞争、合作有助于分析企业在网络化环境中的战略。
网络化环境的构成
网络是不同组织具有竞争优势的相互交换关系,是通过市场或其它自发方式形成的组织集群。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强化了组织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赋予组织更多的经营选择和更高的产出可能。因此,网络化环境是组织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是连接不同组织的纽带,种群通過这些纽带进行资源的交换。网络化环境包含信息技术和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向组织提供信息的连接(connection),组织从社会资本中获得所需资源和社会支持。组织、个人与环境间均有这样的连接,各种社会连接联系在一起形成组织和个人的社会网络。组织及组织集群被嵌入在社会网络中,企业种群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种群所需的资金、人员、技术、物料、知识和信息等养料,与外界交换产品、信息、服务及人员等。企业种群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知识、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关联,倾向于同行业间的交流与竞争;不同种群之间、特别是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种群间联系更加倾向于合作和依赖。这些网络关系构成企业种群的社会资本,支持着企业种群的合作与竞争。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载体,是组织获取、传输、利用和储存信息的手段。信息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通过组织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将组织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信息通过网络在组织间传递,参与组织运作。网络中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信息流动的载体,信息运动具有双向性,同时会受到干扰。
社会资本与信息技术相互依赖。一方面,信息技术为社会网络的维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社会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令网络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开放、高效率的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种群的创新与演化。
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种群
(一)网络化环境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习能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传统竞争环境中,企业优势的源泉是资金和关键技术。在网络化环境中,知识传播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学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洞察力,以对环境变化及其趋势有正确感知,通过实施各自的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
组织结构更加弹性化。在网络化环境中,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则是有利于组织构建核心能力。企业组织的基本单位将从传统的职能部门转向核心业务流程,知识的重要性上升,因此企业组织更加强调流程知识的学习与创造。由于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单个企业或者企业种群难以仅凭自身力量发展所需的所有知识,企业联盟由此形成。不同种群的企业相互提供互补的能力,种群内企业相互学习、创新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价值流动呈现网链状。在网络化环境中,企业的价值创造系统由传统的链条状转向兼具链条和网络特点的网链状。网链上的节点企业可能处于多条价值链上,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可获得的资源选择更加多样,因此价值网链具有更大的柔性、更具动态性。依托信息技术,社会网络提供了实时可用的信息,各方在种群内外搜索所需资源的周期和谈判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使得企业网络动态整合成为可能,企业组织的弹性得以改良,节点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价值流程,企业种群的生态更具活力。
企业形式虚拟化。传统企业以扩大企业边界求得对资源的控制,主要途径是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网络化环境加速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转速度,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企业间协作的时空障碍日益缩小。依托信息技术和社会网络,企业以自身最具优势的核心业务与其它企业共享核心能力,组成新的业务流程。新业务由网络里最具优势的节点企业共同组建的新价值网链完成,因而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些节点企业自身的非核心业务环节并未参与到新价值网链中,业务流程的运转也不具备传统业务的时空分割特性,故新业务呈现出“虚拟化”特点。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种群的生态学特点
企业种群的竞争合作。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集团,都必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竞争是生存的必然手段,竞争导致种群分化,为生存必然寻求差异化,差异化必然导致企业通过合作寻求能力、规模上的互补。竞争合作是企业网络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种群维持平衡的驱动力。当企业网络中的种群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就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规模和集群产出。当受到外来冲击或者内部变动时,企业网络自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具备反馈控制的企业种群模型更符合实际,考虑时间尺度后可以分析企业集群竞争模型的持久性。
企业种群的遗传与变异。知识在企业网络间的传播是种群遗传的表现形式,企业自身分立、合并和新设也是企业基因遗传的渠道,企业网络内部也存在复制、选择、传播和创新的过程。企业种群的变异不是随机的被动适应,而是在环境压力诱导下产生的主动行为,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由于网络的存在,创新点可能出现的范围更加广泛,创新频度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外在刺激,高绩效企业和低绩效企业的创新强度会发生两极分化,创新强度取决于企业对网络内种群密度的主观判断。
企业的自然选择。除了自然死亡与网络自我调整,在网络化环境中企业出生率也较传统环境下更高。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的知识传播致使新的商业创意得以实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不断更新,企业能够更快地搜索到有效信息,创意工作者的产出效率大幅提高。参与知识网络的企业均能从中获得优势,但不一定都能将知识优势转化为最终的产出优势。
企业种群的竞争模型
(一)生态竞争的古典理论
生物生态学中,两个以上种群竞争的古典理论是对单种群Logistic模型的进一步发展,两个种群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成:
其中,xi是第i个竞争种群的数量,ri和ki分别表示第i个种群内禀增长率和负载量,α和β为竞争系数。若不存在竞争,则所有种群都可增长至各自负载量;若存在竞争,则所有或部分种群共存,或部分种群灭亡而其竞争对手幸存。具体结果取决于α与、β与之间的关系。
假设环境是稳定的,企业种群成长具备恒化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特征。用x(t)表示种群在时点t的密度(生物实验中的微生物浓度),用s(t)表示可供种群利用的营养浓度,恒化器中的生物生长率可以被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m是最大生长率,a是半饱和常数(数量上等于营养浓度)。Taylor和Williams把恒化器方程推广到n个种群竞争一个食物源的情形,得到:
上式的解S(t),xi(t),i=1,2,…,n是正数且有界。令、,上述学者发现只有具有最小λi值的种群可以在竞争中幸存。
(二)生态竞争的一般模型
生态竞争的古典模型不受死亡率约束,却受限于不同功能反应函数,无法在所有情形下得到同一结论。更为一般的生态竞争模型既不受限于不同死亡率,也不受限于不同功能反应函数。由此得到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S(t)表示营养(食物)源在t时点的浓度,Ai(t)表示第i个种群在t时点的密度,表示第i个生物的营养摄取率,yi是生长常数,s0表示营养浓度,D表示营养稀释率。设种群的死亡率为εi,每个种群的Di=D+εi。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种群竞争:具有时滞的收益可变模型
(一)模型假设
假定有直接竞争的两企业种群分布于同一网络化环境中。根据前述模型分析,结合组织生态学内容,可得以下假设:两种群是直接竞争物种,互无合作;两种群不会产生能够分解成养分的物料;两种群企业不会相互交换种群位置,即种群1的成员企业不会进入种群2,反之亦然;两种群会分别对环境脉冲作出独立的反应。
(二)模型构建
前述古典模型与一般模型假定种群对营养的吸收率与再生率是成比例的,该比例常数被称作“收益常数”。随着环境网络化,知识传播与创造的成本更低,环境变迁加剧,对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和系统对资源的获取与转化效率难以保持恒久不变,即“收益可变”,因此需要对上述竞争模型进行修正。假设恒化器中有互相竞争的两种群,密度分别为A1与A2,共同竞争浓度为S的营养,每个种群均消耗营养使之不被竞争对手利用,可得如下方程:
其中,μi表示种群Ai的个体增长率,ρi表示种群Ai的吸收率。该模型的解是正的且有界的,可以证明如果两种群中的任何一个的损益临界大于资源密度,则无论是否存在竞争,该种群必然趋于消亡。式(5)的平衡解即两种群在网络化环境中竞争的静止状态,此即企业种群竞争的基本模型。
此外,考虑到较长时滞会对系统平衡构成破坏,而时滞在企业种群竞争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建立以分布时滞模型。Wolkowicz和Xia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模型来描述种群吸收营养所耗费的时间:
其中,Ki:R+→R+是采用了一般形式的时滞的核函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前述模型同。企业种群对网络环境的冲击会作出的反应可以用反馈函数进行描述:
式(5)-(7)共同构成了具有時滞和收益可变的企业种群竞争模型,该模型反映在网络环境下处于竞争关系的两企业种群在相互竞争中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结论
在网络化环境中的企业种群面临的环境冲击比传统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及其种群依靠其拥有的信息技术和社会资本应对企业网络柔性化、弹性化和虚拟化趋势。本文从生态竞争的古典理论和一般模型出发,结合网络化环境的特点,建立两个企业种群的竞争模型,该模型的平衡解即是网络化环境中企业种群竞争的均衡状态。
求得企业种群竞争模型的平衡解是企业生态创新的运行依据,现有研究说明企业生态创新有利于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基于古典模型建立的企业种群竞争一般模型具有静态特征,而网络化环境具有比传统环境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边界也因此产生变化,较长的时间区间内难以维持原有的企业生态均衡,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转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本文建立了企业种群的时滞模型,考虑时滞的企业种群竞争模型无法对环境变化造成的收益变化作出反应,并建立了反馈函数来描述收益率变化后企业种群竞争态势的变化。综上,本文是对传统企业种群竞争模型的有益补充,在企业战略分析与决策、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萍,李永昆.具脉冲效应和反馈控制的企业集群竞争模型的持久性分析[J].经济数学,2011(2)
2.张骥骧.企业集群动态演化均衡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6)
3.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徐菁鸿,郭燕青.种群生态学视角下企业集群组织间关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5.丁彦林,李永昆,庞一成.时间尺度上带有反馈控制的企业集群竞争模型的持久性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6.郭骁.种群密度、企业异质与创新强度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1(6)
7.唐承林,顾新.知识网络知识优势的种群生态学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0)
8.王进.产业群聚、知识共享、生态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9)
推荐阅读:经济研究经济师职称论文投稿
《经济研究》是1955年创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济研究》近十多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不断采纳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并在国内经济理论刊物中率先实行学术论文附注参考文献制度和部分论文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明显提高了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