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光电缆材料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年04月25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摘要:针对光电缆行业对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具备完整且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具备一定的工程实

  摘要:针对光电缆行业对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具备完整且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对该培养模式进行的广泛实践,形成了一个模式、两种人才、三方合作、四个基地、五个重点、六项目标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产学研,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型,电缆材料

中国电力教育

  光电缆作为能源和信息的载体,是当今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1]。现阶段的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模式虽已为光电缆行业培养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但是,面临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的现状,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于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未能与企业实际相接轨。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过多是围绕课程知识的验证性实验,缺少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性和综合实验,难以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在确保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所遇到的重要课题。针对光电缆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开展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哈尔滨理工大学为光电缆行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光电缆企业的中坚力量、技术支柱,为我国的光电缆行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内特色专业。本文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优势,探索了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并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广泛评价。

  一、培养体系的建立

  (一)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光电缆行业中,产、学、研三方主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于人才培养形成了巨大的障碍。基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三方有机联系起来,在产-学、产-研、学-研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借鉴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缩写为OBE),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一个模式、三方合作、六项目标的培养模式。

  一个模式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合作指产、学、研三方基于OBE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并实现六项人才培养目标,包括:1.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知识体系;2.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够开展项目开发、分析评价、科学研究等研究工作;3.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工程技术或管理等工作;4.具有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能够开展新产品开发、方案设计、技术研究等创新型工作;5.具备从事行业工作的素养,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能够开展团队合作并有效沟通;6.具备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具备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综合人文素质满足企业要求。

  在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框架下[2],企业作为“产”方,对培养目标提出工程要求,包括应用型(目标3)、创新型(目标4)和职业素养(目标5)的人才需求,以满足企业在生产、管理、产品开发、技术改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需求。为满足企业的培养目标“,学”方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研究优势,建立与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有机联系,形成“学”、“研”互动机制,培养具有知识体系(目标1)、研究能力(目标2)和人文素质(目标6)的人才。

  (二)培养体系的建立

  光电缆行业具有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的现状及特点,因此光电缆行业人才需具备较高的工程能力和专业素养。这就要求对光电缆行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又要赋予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五点互为支撑,相辅相成,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五个重点。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人才;以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助推力,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1.专业知识的培养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强化和整合光电缆材料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讲授,确保光电缆材料专业学生具备完整且先进的理论知识。通过基础理论课程的改进教学,并结合专业方向课程引入实例教学模式,强化和整合光电缆材料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讲授,确保光电缆材料专业学生具备完整且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途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基本实验方法的传授为基础,并开展光电缆行业相关设备操作与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导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产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和导向。缺乏企业和行业的参与,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空谈[3]。搭建广泛的工程实践平台,通过与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如何赋予光电缆人才创新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通过科技创新大赛为导向,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把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5.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所谓的研究,已不限于狭义的学术研究范畴[4],是广义上的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等相关的工作,以研究带动教学,以工程指导教学,是产学研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具有突出的意义。

  (三)培养基地的建立

  基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有机结合了产、学、研三方的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培养基地,分别是:实验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四个基地的建设有效保障了人才在工程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

  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实践过程

  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四大培养模块,并以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完成实验技能训练和科研训练环节,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创新实验、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第三学年假期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重点了解光电缆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工艺过程,并寻找可能的突破点;第四学年学生针对其寻找的突破点可选择在学校进行研究,或在相关企业直接进行课题研究。该培养模式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践。

  1.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均开设了光电缆相关的前导课程,包括《光纤光学》、《高分子材料基础》、《复合材料学》等主干课程。《光纤光学》提供光电缆材料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高分子材料技术》和《复合材料学》课程提供了线缆护套材料所涉及高分子材料有关基础知识,《光纤光学》课程重点讲述光纤传导基础理论。

  此外,新增加了《线缆材料配方设计课程》,重点讲解线缆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加工知识。该系列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包含大量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吸引力强。针对光电缆方向学生开设了以下专业方向课:《光纤光缆材料与制造技术》、《光纤光缆结构设计原理》、《光纤光缆测试技术》、《线缆材料配方设计》。

  专业方向课旨在传授学生进入光电缆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包括线缆的结构设计、线缆的材料配方、线缆的性能测试。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引入实例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完全具备独立从事光电缆研究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后可融入企业生产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

  2.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重视并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建立起“实验技能训练-科研训练-毕业课题研究”为主线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实验技能训练过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贯重视的教学环节,所开设三项试验技能训练中有两项与光电缆材料密切相关。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光电缆生产和科研中所需的设备原理及操作、研究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在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使其具备独立改进或开发新型光电缆材料的能力。毕业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专业技能进行的有效途径。采用校企联合毕业课题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由校企共同提出的创新性课题,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人才与企业接轨。

  3.科研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产品的创新设计是实现产业升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5]。因此,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6]。将部分专业基础课置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讲授课程中增强学生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认识。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学校、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开展广泛的科研创新活动实现了有效地反哺教学。

  例如参与和举办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并邀请光电缆企业代表参与大赛的评审指导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又可以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交流。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以各级创新实验、科技创新大赛为导向,将企业纳入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之中,从而确保课堂学习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4.搭建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平台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石[7]。搭建广泛的工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且先进的工程实践环境。以此工程实践平台为基础,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产学研特殊培养等系列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有机会和时间进入生产实际领域。此外,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与企业建立研究开发项目,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与开发能力;通过邀请企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讲授企业运作和生产过程,使学生掌握相关工程技术,了解光电缆材料生产和应用过程,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二)效果与评价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9级和2010级136名学生为样本,采用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经过跟踪调查,评价了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85%的学生认为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8%的学生表明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其科研和实际操作能力,65%的学生认为其提高或加深了深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59%的学生认为获得了自信心的提升。

  可见,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且有力促进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生去向表明,选择就本校外校读硕士研究生者占比14.7%和13.2%,创业和自由职业者占比16.2%,选择光电缆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3.5%。可见,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人才非常受光电缆企业欢迎,人才也倾向去进入光电缆行业。经过对企业相关人员的跟踪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扎实,且学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创新能力对企业生产及产品开发有积极意义,以上优势使其能快速融入企业生产及产品开发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结束语

  适应并推进行业发展是光电缆材料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实现培养高水平光电缆人才的目标,探索了光电缆材料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优化整合校企资源,进行系统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形成了一个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两种人才(创新型和应用型)、三方合作(产学研合作)、四个基地(实验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五个重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六项目标(知识体系、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缪朝东,路宏.中职线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1:33-34.

  [2]吴东升,高宏伟,孙金根,等.基于校企协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21:4-6.

  [3]马德秀.瞄准需求突破障碍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8-20.

  [4]李丽敏,黄金侠,李凤霞.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30-31.

  [5]王晓雷,李志霞,柴欣,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产学研创”成果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6:116+119

  相关刊物推荐:《中国电力教育》、《中国电力教育》人力资源杂志创刊于1985年,1985—1991年为内部刊物,1992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确认为具有国际国内统一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杂志的主管单位历经水电部、能源部、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等部门,曾用刊名《电力高教研究》和《电力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