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导电杂质影响下35 kV电缆终端绝缘特性研究

时间:2020年08月20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摘 要:在现场安装过程中,35 kV 电缆终端易混入导电颗粒、压铅微粒等导电杂质,严重影响其运行可靠 性。为研究导电杂质影响下电缆终端的绝缘特性,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在电缆终端绝缘与应控管 交界处设置导电杂质,建立电缆终端缺陷模型,探究在运

  摘 要:在现场安装过程中,35 kV 电缆终端易混入导电颗粒、压铅微粒等导电杂质,严重影响其运行可靠 性。为研究导电杂质影响下电缆终端的绝缘特性,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在电缆终端绝缘与应控管 交界处设置导电杂质,建立电缆终端缺陷模型,探究在运行电压下含导电杂质的电缆终端内部的电场分布情 况。然后根据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制作了含导电杂质的电缆终端样品,利用局部放电测试平台对电缆终端 样品进行局部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导电杂质的引入会增大电缆终端内部的电场畸变,当应控管和尾部胶的 连接处引入导电杂质时,电场畸变最严重,电场强度最大值达到18.7 MV/m,接近乙丙橡胶的击穿强度,局部 放电活动最剧烈,最大放电量达到350 pC,严重降低了35 kV电缆终端的电气绝缘性能。

  关键词:导电杂质;有限元仿真;电场畸变;局部放电

光纤与电缆机器应用技术

  0 引 言

  35 kV 电缆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 着传输电能的关键作用,而电缆终端作为绝缘最为 薄弱的部分,其电气绝缘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 输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有效运行[1] ,关系到配电网 的可靠性。电缆线路的故障数据表明,在35 kV电 缆中,由终端导致的运行故障事故约占电缆线路运 行故障事故总数的70%[2] 。

  电缆终端在现场安装时 需要将电缆本体的外半导体屏蔽层、导电屏蔽层、 护套截断,而截断处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电场畸变 问题[3] ,影响电缆终端的绝缘性能;同时在预制过程 中,因环境、制作工艺的问题,极易引入导电杂质, 改变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影响其电气绝缘性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电缆各类缺陷问题,开展 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刚等[4] 研究 了电缆接头主绝缘含杂质情况下的击穿特性,结果 表明含杂质缺陷将引起电缆接头内部的部分电场 发生畸变,严重情况下将导致绝缘材料击穿;G W RITTMAM等[5] 通过研究含杂质电缆接头的局部放 电信息,为电缆接头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些方向; 尚康良等[6] 通过使用合理的材料和结构,使电缆附件内部电场得到有效地优化。

  然而关于导电杂质 混入后,35 kV 电缆终端在缺陷存在下电场的变化 及导电杂质对终端绝缘性能的影响报道较少,亟需 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当导电杂质位于电缆终端内不 同位置时对其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找出影响最大 的位置,以便在安装预制与正常运行时重点关注; 并通过局部放电测试,提取关键信息,探究内部含 导电杂质时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特征,为故障诊断 提供基础。

  1 电场分析

  1.1 电缆终端模型搭建

  根据现场解剖结果及出厂资料可知,电缆终端 是将电缆本体的外半导体层、导电屏蔽层和护套截 断[7] ,将能均匀电场分布的应控管、热缩管逐层热缩 预制,最后套上用于隔离防水的伞裙制备得到,因 此电缆终端属于多层结构。按照现场解剖的电缆 终端的参数搭建 1∶1 的模型,其中,电 缆终端全长为507 mm,缆芯半径为10 mm,绝缘层 厚度为9 mm,内外半导体层厚度为1 mm,热缩管、 应控管单层厚度为3 mm,护套厚度为8 mm。本研究针对35 kV电缆终端的电场进行分析, 所需要的材料参数有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通过 查询出厂参数及现场测试。

  1.2 基于有限元法的电场计算理论

  电缆终端通常在工频电压下运行,而工频下电 场随时间变化缓慢,因此可使用静电场求解电场分 布,而静电场属于有散无旋场,求解时需要满足式 (1)和式(2)两个基本方程[8] 。 ∇ × E = 0 (1) ∇ × D = ρ (2) 式(1)~(2)中:E为电场强度;D为电通量密度;p为电荷密度。式(1)表明静电场的环路特性是无旋 场;式(2)是高斯定律的微分方程,表明静电场是有 散场,静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通量密度的散度等于 该点的自由电荷体密度。 电缆终端属于多层结构,层与层的材料不一 致,属于不同媒介,不同媒介分界面两侧的电通量 密度法向分量与自由电荷面密度(σ)需要满足式(3) 所示衔接关系。 D2 - D1 = σ (3) 式(3)中:D1为第1层材料的电通量密度法向分量; D2为第2层材料的电通量密度法向分量。式(3)表明分界面两侧的电通量密度法向 分量不连续,其不连续量等于分界面上的自由电荷 面密度。 同时,本研究使用有限元法进行仿真分析,需 要对每层材料进行网格划分,35 kV 电缆终端是多 层结构,层间材料不一致,对于同一层材料内的网 格,需要满足电通量密度不随网格划分而改变。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不含导电杂质的电场仿真

  根据实际运行工况,电缆终端运行于工频 35 kV电压下,设置导电屏蔽层接地,得到不含导电杂 质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电场分布畸变明显。

  2.2 含导电杂质的电场仿真

  电缆终端属于多层结构,在安装过程中,由于 环境及制作工艺等原因,易引入导电杂质,为了更 好地分析导电杂质的引入对电缆终端绝缘性能造 成的影响,本研究搭建了导电杂质在不同位置的电 缆终端模型,分别在距离外半导体层截断处0、65.0、 130.0、193.0、193.5、194.0、258.0 mm 的位置设置一 个底边为1 mm、高度为1 mm的等腰三角形导电微 粒,仿真得到在35 kV工频电压下电缆终端的电场 分布情况,其中,距离外半导体层截断处194.0 mm 的是应控管和尾部胶的连接处。当电缆终端内部引入导电杂 质时,电场分布畸变加剧。

  当导电杂 质位于外半导体层截断处时,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60 MV/m,比不含导电杂质时的电场强度最大值 增大了11.3%,该位置也是引入导电杂质后对电缆 终端内电场强度最大值影响最小的位置;当导电杂质位于应控管和绝缘层之间 时,导电杂质周围的电场强度有所增大,但是通过 对比这两个位置的电场分布情况可知,在这两个位 置的一定范围内,导电杂质的引入位置对电缆终端 内电场强度的分布影响较小;为导电杂 质引入至应控管和尾部胶的连接处附近时电缆终 端内的电场分布。

  可以看出,在该位置附近引入导 电杂质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当导电杂质 的引入位置距离外半导体层截断处194.0 mm时,对 电场分布的影响最大,最大电场强度为18.7 MV/m, 约为不含导电杂质时电场强度最大值的3倍,而乙 丙橡胶的击穿强度为 20~45 MV/m[9] ,该电场强度 最大值已经接近击穿强度,若电缆终端长时间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将不断加速绝缘损耗,易发生绝缘 击穿事故;为导电杂质引入至尾部胶与绝缘 层交界处时电缆终端内的电场分布,可以看出,导 电杂质位于绝缘层交界处附近时,电场畸变十分严 重,最大电场强度为15.2 MV/m,比未引入导电杂质 时的电场强度最大值增大了123.5%,所以在尾部胶 部分引入导电杂质对电缆终端的绝缘性能影响极 大,在安装预制时需要重点关注。

  为了更好地分析引入导电杂质对电缆终端电 场分布的影响,绘制了未引入导电杂质时及分别在 7个位置引入导电杂质时电缆终端内电场强度随绝 缘层与外半导体层交界处延长线径向长度变化的 分布曲线,当未引入 导电杂质时,在外半导体层截断处出现电场畸变; 当引入导电杂质后,在半导体层与绝缘层交界线的延长线上,出现两个电场畸变明显的位置,一个位于 外半导体层截断处,另一个出现在引入导电杂质的 位置,在该位置附近,电场畸变十分严重,电场强度 畸变最严重时从 0.5 MV/m 急速增大到 18.7 MV/m, 然后又急速减小,急速畸变的电场会进一步加快该 位置附近绝缘老化,降低绝缘性能。

  为了更加全面、方便地研究导电杂质引入时电 缆终端内电场的畸变程度,利用插值法,拟合导电 杂质位置与截断处的距离和电场强度最大值的曲 线,结果如式(4)所示。 y = 7.59 + 1.4 × 10-2 x + 1.2 × 10-4 x2 - 0.041x sin x cos x (4) 式(4)中:x表示引入导电杂质的位置与截断处的距 离,单位为mm;y表示引入导电杂质后电缆终端的 电场强度最大值,单位为MV/m。该拟合曲线的拟 合精度达到90%。使用式(4) 可计算出导电杂质引入不同位置时电缆终端内电 场强度的最大值,可更方便地估算电场畸变程度。

  3 实验验证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引入导电杂质对电缆终 端绝缘性能的影响,选取2个位置引入导电杂质,分 别是最易引入杂质的外半导体层截断处及电场分 布畸变最严重的位置即距离截断处194. mm处。

  导电杂质为三棱柱,底面为底边1 mm、 高1 mm的等腰三角形,高度为0.5 mm。将导电杂 质放入指定位置,并用硅脂均匀地涂抹在导电杂质 的四周,再按照指定顺序依次安装应控管、绝缘管、 伞裙。电缆终端因自身结构特征及预制过程中引入 的微型缺陷,在正常工况下运行过程中一些特殊部 位电场畸变严重,部分区域将出现轻微的放电,长 期运行时会加速绝缘老化,从而进一步加大局部放 电,如此反复作用将造成绝缘击穿事故,所以局部 放电信号的检测对于诊断电缆终端缺陷故障具有 重大意义[10-13] 。

  本研究参考相关标准[14-15] ,记未引入导电杂质的电缆终端 试样为1号试样,导电杂质引入位置为外半导体层 截断处的电缆终端试样为2号试样,导电杂质引入 位置为距离外半导体层截断处194.0 mm的电缆终 端试样为 3 号试样,对应 3 个电缆终端试样进行局 部放电测试。 从0 kV开始加压,加压步长为0.5 kV[16] ,每次加 压后,稳定1 min观察放电情况,当出现局部放电现 象时,以0.1 kV的步长逐渐减小,稳定时间为1 min,以此逐渐减小电压,直到放电现象消失,再以0.1 kV 的步长逐渐加压,稳定时间为1 min,直到放电现象 再次出现,记录当前电压值,作为起始放电电压。

  测试结果显示,1~3号电缆试样的起始放电电压分 别为18.3、13.5、3.7 kV,结合前文的电场分布试验结 果可知,电场畸变较轻微的电缆终端起始放电电压 也较低。 逐步将电压升高至35 kV,测试3个电缆试样在 5个周期内的放电谱图。当电缆终端中未引入导电杂质时, 放电集中在 3 个相位区,分别是 45°~100°、200°~ 220°、270°~300°,放电量普遍分布在10 pC左右,最 大的放电次数为4次;在电缆终端的外半导电层截 断处引入导电杂质后,放电活动活跃,放电相位主 要集中在80°~100°和245°~300°,放电量最大值达 到150 pC。

  当电缆终端中引入导电杂质的位置距离 外半导体层截断处 194.0 mm 时,放电活动十分活 跃,放电量最大值达到 350 pC,且放电活动不再局 限于运行电压的峰值附近,在整个周期内都存在明 显的放电现象。由此可知,当引入导电杂质后,对 电缆终端造成了悬浮电位缺陷,导致其内部电场发 生严重畸变,从而引发明显的局部放电现象[17] ,放电 活动越活跃,放电量越大,越容易加速电缆内部的 绝缘老化,长期运行最终将引发电缆终端的击穿事 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电缆技术论文投稿刊物:《绝缘材料》原刊名《绝缘材料通讯》,是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起居室技术期刊。主要刊登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相关领域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4 结 论

  通过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在电缆终端不 同位置引入导电杂质后的电场分布,并通过局部放 电测试平台对电缆终端进行局部放电测试,得到如 下结论: (1)在应控管和尾部胶的连接处引入导电杂质 时,电缆终端内电场畸变最严重,电场强度最大值 达到18.7 MV/m,接近乙丙橡胶的击穿强度。 (2)通过曲线拟合得到关于引入导电杂质位置 与电场强度最大值的曲线,可估算出在电缆终端不 同位置引入导电杂质时电场强度的最大值。 (3)局部放电检测结果表明,导电杂质的引入 使电缆终端内部放电活动更活跃,其中,当引入的 导电杂质与半导体层截断处的距离为194.0 mm时, 放电量最大值达到350 pC。

  参考文献:

  [1] 任志刚,李伟,周峰,等. 基于超低频介损检测的电缆绝缘性能评 估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绝缘材料,2018,51(4):64-68.

  [2] 程子华. 天津 CX 供电公司 35kV 电力电缆故障与防治措施 [D]. 天津:天津大学,2015.

  [3] 吴科,马春亮,周凯,等. 10kV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 电及缺陷表面烧蚀特征[J]. 绝缘材料,2015,48(7):38-43.

  [4] 刘刚,陈志娟,陆国俊,等. 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主绝缘含 杂质的击穿特性分析[J]. 高电压技术,2010,36(10):2450-2453.

  [5] RITTMAM G W, HEYER S V. Water contamination in a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cable joint[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aratus and Systems,1976,95(1):302-306

  作者:项恩新1 ,王 科1 ,李丽妮2 ,徐肖伟1 ,黄继盛3 ,车雨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