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6月09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下面是两篇金融证券类的期刊论文,第一篇论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波动性及政策建议,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受评级调整后影响程度的趋势。第二篇论文介绍了保险和金融市场融合的风险管理,论文针对新的投资风险提出对策建议,给保险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金融市场波动性及政策建议》
摘要: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国家信用的直观体现,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具有助涨和助跌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金融合作越来越频繁,评级对于国家声誉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但长期以来中国对主权信用评级缺乏话语权,一些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往往会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本文旨在探究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历次重大调整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受评级调整后影响程度的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国际合作,逐渐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不断增强我国对抗不良评级的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关键词:主权评级;三大评级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稳定主权
现代金融研究表明,当一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时,容易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评级上调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则不明显。长期以来,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已经影响到国家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之一的声誉和中国企业在国外发行债券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努力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及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以外,必须在国际评级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抗不良评级的影响。
一、评级机构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一)三大评级机构及其评级体系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评级机构有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机构,这三大机构基本上垄断了国际评级市场,成为主权评级的权威性机构,任何国家和机构要想在国际市场融资都必须得到这三大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这三家评级机构各有侧重,标普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则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大同小异,但都是单独用字母或配合数字来表示信用等级,并以评级展望及评级观察名单作为评级结果的重要补充。穆迪的长期主权信用等级表示法从AAA一直到C共21级,从高到低分别为AAA、Aa1、Aa2、Aa3、A1、A2、A3、Baa1、Baa2、Baa3、Ba1、Ba2、Ba3、B1、B2、B3、Caa1、Caa2、Caa3、Ca和C级,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则为P-1、P-2、P-3和未分级。标普和惠誉整体与之类似,大部分只是符号上的差别,且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彼此间会有一定的参考。总体上说,这些分级一般都分为两个大的级别,即投资级别和投机级别,前者表明该国主权信用等级高,债务无风险,后者表示风险较大,债务偿付可能得不到保证。
(二)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历年主权信用评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随着时间趋向负面,从最高级慢慢调整到第四高。这当然是不能客观反映中国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实际上中国的经济这么多年来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评级却长期低于欧洲小国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由此看出三大评级公司对中国主权评级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在最新的一次调级中,穆迪和标普都将中国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中国政府面临的经济、金融以及信用风险正逐步上升,改革存在不确定性,外汇储备下降、财政状况一定程度上正在减弱,未来需要承担一些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惠誉是唯一一家对于中国评级展望维持在稳定的评级机构,惠誉表示高度相信中国拥有行政及金融资源,中国有意愿而且有办法避免经济增长在未来两年内发生“破坏性的放缓”以及避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大幅贬值。
二、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以中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化作为债券市场变动指标;以上证指数变动作为证券市场变动指标;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作为外汇市场变动指标。将所有数据汇集整理成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历次评级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评级机构对于大部分国家都有进行主权评级,虽然主权评级对不同国家的评级的差异争议性很大,但是在现有的评级市场机构下许多国家的监管者与投资者对于外部评级早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所以大部分国家依然对于主权评级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评级机构采取的评级措施即使有很大的争议性,但是仍会强化市场的风险预期,导致市场的各种投资组合的大幅度调整和收益率的明显变动,例如评级机构对于一个国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会导致一些国家政府的发债成本增长而导致公共债务不可持续,在债务危机中很难解救出来,从而会造成信用危机,对国家的经济及金融市场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选取了近三年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宣布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后,中国中短期债券6周内的变动情况来反应评级下调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宣布下调后,中国债券市场除了2014年发生了一定的波动以外其余年份整体表示平稳,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中国主权信用级别始终保持在投资级别区间,即便发生调整,级别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历史经验表明,主权信用级别处于投资级别区间内的调整对一国经济的系统性冲击并不显著。二是我国国债投资人主要是国内投资者且多是银行、保险公司等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政策性指导的影响较大,对境外评级机构级别调整并不敏感。三是研究表明,对投资者而言,具体某只债券评级的下调对发行成本上升的影响要大于主体评级调整时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对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并不意味着该国所有债券的评级都会被下调,特别是对本身评级就不高的债券来说。
(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主权信用评级对于一个国家的评级调整会展示给市场参与者一个关于国家目前市场的积极或消极的信号,即是该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状况,政府可以根据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展望采取一些直接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政策行为。同时主权评级调整会促使投资者重整证券投资组合,这样对于股票价格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影响。本文选取了近三年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宣布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后,中国上证综合指数6周内的变动情况来反应评级下调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大幅波动,这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对评级调整的反应较为激烈,这与债券市场形成明显的差别,主要原因是由于债券市场多是机构投资者,而证券市场由于股民较多,并且股民对评级理解不充分,容易产生恐慌情绪,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
从国际经验及历史数据来看,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对一国的外汇市场影响最为直接,因为一国的汇率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该国经济的信心。我们选取了近三年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宣布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后,人民币兑美元在6周内的变动情况来反应评级下调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对中国外汇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2016年的影响最为显著。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不利于人民币作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也从侧面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上,当我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时,债券、证券以及外汇市场都会产生影响,但由于各个市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不同市场造成的波动情况也并不一致。就我国来说,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要比债券市场的反应剧烈,并且由于市场预期和信息消化能力的合力作用,各市场恢复“平静”所用时间也不尽相同,即市场存在着对评级变化的不对称反应。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主权信用评级是美式思维下的双重标准,其评级内容并不能很客观的反映中国的实际状况。我国的经济目前虽然面临很多问题,各项经济数据也不够理想,但是长期发展前景是好的,政府债务和赤字的扩大也是对正在进行改革的让利,未来会由经济发展的红利进行补偿。为了更好增强我国对抗不良评级的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发展本国经济。虽然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常常有失公允,但是他们的考察对象归根结底还是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我们只有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好本国的经济,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得任何评级机构对我国的评级不敢随意调整,这才是消除恶意评级一切不良影响的根本出路。
2、寻求国际合作,建立自己的评级体系。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评级体系,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评级行业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目前国内知名的评级机构有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资信、新世纪等,他们占据了国内评级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但是我国评级市场的制度还很不完善,约束了评级对于信用市场的作用,比如信用评级比较集中,变化也不频繁,评级机构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由发行人付费模式而导致的评级双方的利益关联,这就无法保证真正的独立公正。评级公司在利益驱使下,声誉资本和外部监管可能难以约束评级公司的行为。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评级系统和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级系统才是抵抗不良评级的重要途径。2012年10月,大公国际评级公司开始建设世界评级联盟,集合小型评级机构的力量同三巨头争夺主权评级话语权就是对这一目标的有益尝试。
3、注重舆论引导,消除市场的过分担忧。现代金融市场因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有了质的提升,一些意外的事件在短时间内就能传遍全球引起市场波动。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以讹传讹也是造成不良信息被极度放大的重要原因,信息的快速传递性是柄双刃剑,既能引起市场波动,也能使官方机构的权威信息能快速传递给投资者及时平抑市场波动,所以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是防范不良评级的重要途径。
4、增强信息透明,获得客观的国际评价。我国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全球化金融市场,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发展及经济实力,同时要公正客观地披露相关的经济数据,让分析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更自信地面对国际评级机构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寇宗来,盘宇章,刘学悦.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J].金融研究,2015,(10):81-98.
[2]郭亚静,吴念鲁.主权信用评级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12,(09):121-129.
[3]范彦君,董裕平.主权评级对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05):4-11.
[4]杨胜刚,成程.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J].国际金融研究,2011,(07):59-66.
[5]何平,金梦.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J].金融研究,2010,(04):15-28.
作者:宋娟娟 刘倩倩 厉新新 潘梦婷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谈保险和金融市场融合的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保险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与当前市场情况不相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保险业与金融市场的融合催生出新的保险资金投资风险,若不针对这些新的风险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很可能威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新的投资风险提出对策建议,给保险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保险;金融市场;融合;风险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保险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是,保险公司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已逐渐无法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保险和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保险公司应当做出怎样的应对措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保险、金融融合发展的影响
保险业的兴起使保险资金急剧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对保险监管制度的放松有效促进了保险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进一步加快了保险业与金融市场的融合,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促进了保险投资方式的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出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这使保险投资方式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在选择投资方式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期望获得的投资收益、对保险资金安全的需求以及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等进行适当选择,按照公司特点和业务需要合理的安排投资组合。
二是证券化投资趋势增强。多样的保险投资方式给保险公司更大的投资选择空间,根据调查显示保险公司投资于银行存款、抵押贷款等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正逐步缩小。因为货币市场工具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因此保险公司表现出对资本市场工具的投资偏好,投资的证券化趋势正逐步增强。三是深刻影响了保险经营活动。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是保险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但是该业务盈利能力有限,部分业务甚至呈现负增长,投资业务的较高回报率使其获得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融合发展产生的新风险
2.1投资国债风险
我国现行的利率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市场化利率,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利率差,这导致保险金投资获得的收益可能无法达到市场利率投资收益水平。国债收益率常常高于银行利率,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利率不断下调,这导致国债收益率的波动性也不断增强,投资国债已不再是高端安全的投资行为,其投资风险逐步显现,任然沿用传统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方式已无法抵御投资国债的风险。
2.2投资股票、基金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保险监管政策的逐步放松,保险资金开始向证券市场流入。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许多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制度还不够健全,投资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较大。此外,我国大多数的投资者投机心理比较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价格的波动。因此,保险资金不论是直接进入股票市场,还是投资基金,都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若保险公司不能提前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预留充足的风险准备金,很可能因为投资失利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3投资银行存款的风险
投资银行存款的风险主要来自存款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上,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是银行存款的重要担保,因此投资银行存款的信用风险是极小的。在利率风险方面,保险公司在投资银行存款时是通过与银行订立协议利率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有效抵御了一定的利率风险,当银行利率下调时保险公司不会因此导致收益的下降。但是协议利率不是由市场形成的,与市场实际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若因市场经济环境改变导致协议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会导致保险公司收益的下降。市场通胀的不确定性给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是其风险程度要远小于投资证券市场。
3抵御新风险的对策
3.1完善保险资金运作管理制度
完善的保险资金运作管理制度是保障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因此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完善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管理制度,从投资决策、交易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制度约束,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投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把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准绳,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满足运营流动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科学投资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目标。
3.2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随着保险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伴随而来的是投资风险的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这增加了投资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将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方式时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将资金保值作为投资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适度的选择资本市场投资,合理配置投资结构,在确保实现稳定投资回报的基础上适度的追求高收益。
3.3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强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这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从业者对多样的投资业务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求他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能够及时的掌控。然而,当前保险业在投资方面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含有量十分有限,在应对多样的投资风险问题时各保险公司则表现得较为被动。因此,保险公司应当着力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先进风险应对办法的总结和积累,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投资工具分散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展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J].金融经济,2014(8).
[2]杨建红,李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及最优组合的证实研究[J].经济论坛,2013(8).
作者:吴庆辉 汪愉乘 代唯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推荐阅读:财务与金融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8)、湖南省一级社科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