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如何走向市场化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这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探讨了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如何走向市场化,乡镇企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走向市场,行政企业集群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

  这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探讨了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如何走向市场化,乡镇企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走向市场,行政企业集群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乡镇企业

  当前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找到适合农村经济发展并且与我国的各项政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农民生产实践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所创造出的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极具重要价值。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政府根据市场的动态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相关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的改变。

  1.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有如下特点:

  1.1趋向多元化的经济主体

  农户逐渐掌握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在手里,一定的生产经营权逐渐开始被一些农户掌握了,农户的身份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出现,手里开始拥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过去存在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即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集体企业,这种企业的经营筹备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做出决策,而现在国家对它的掌管力度变得越来越弱;此外,“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在农村大量出现了,为了实现它们单独的经济利益,对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有很高。

  1.2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的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

  在不断的改革下的经济体制,农村经济由过去的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的经济形式已经逐渐被多种经济形式所取代,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也取代了单一的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繁荣的新经济局面逐渐形成。

  1.3开始走向市场的农村经济关系

  随着社会车轮滚滚向前,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自由调节,农业各种资源完全放手由市场去优化和配置。

  2.企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地方企业集聚在相邻区域内彼此联系。企业集群可以说是介于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间的一种中间体组织,同时也是彼此关联、彼此独立的一组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彼此配套,甚至同种类型。

  2.1企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都会聚集在一起,这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性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对企业的管理,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推动当前的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集群可以实现区域内的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具有外部经济效应。企业集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规模效应,这样企业集群中的任一企业都可以任意获取相关生产要素,以此使外部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得以实现。并且企业集群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成本的降低,因为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集中,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就近选择其所需要的基本的生产材料,节约了运输的成本、节约库存,并且可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厂家的供应服务。

  2.2企业集群对区域城市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在经济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同时其也在为该区域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力。当前对乡镇企业的乡村往城市发展的规划而言,企业集群的创建可以扩大城镇的规模,为城镇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的机会,实现小城镇的建设。当乡镇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实现当地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的完善,实现了城镇规模和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2.3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

  从根本上说,创新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仅是创新农地产权体制,属于变革经营方式的一种,并未将土地集体所有的根基触动,而且在运行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将农民放在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体系中,造成农民短期化经营行为。所以,农业经营体制还应该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下不断创新。农业的产业化作为当前我国农业经营发展的一种模式,实现我国的农业自己现有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特征的发展机制,同时这种农业经营的创新机制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协同发展,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农业发展的新的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3.农村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

  当前社会发展的快速的新的时期内,应该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是连接农村和城市发展的纽带,在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阶段,全面实现农业的增收、农民的富裕是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中重点的内容,其也为推动当前的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就业,创建和谐农村社会

  农民的增收可以促进当前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乡镇企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很多的企业家都是在农民中产生的,所以,应该积极的对农民进行知识培训,为农民的增收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平台,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和城市经济差距的缩减。

  3.2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

  就某方面来说,乡镇企业是从农业中演变而来的,同时又承载着反哺农业的责任。我国十一五期间,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内乡镇企业向农村补助与支农补农的相关社会性支出达到800亿元,平均每年大约有160亿元。此外,产业支持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大力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以及专业化方向转变与发展。3.3对农村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实现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集中,一方面将大量产业支撑提供给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对转移农村非农业人口至城镇具有带动作用,缓解了当前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带给城市的人口压力。

  4.总结

  既然农村目前不能再自动地走上工业化的路,就应该由国家来采取政策和措施重新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比如让城市企业向农村地区渗透,既让农村地区有机会接受城市工业的辐射所具有的好处,又让城市工业在农村继续取得可观的效益。国家和政府在制定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的同时,应该动用政府掌控下和能够动员的资源,让农村中这些新的乡镇企业得到优先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茆晓颖,成涛林.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口径财政支农支出2010~2012年江苏省13个市面板数据[J].财政研究,2014年12期

  [2]安乔治,王艳红.日本城市化发展中对“三农”的保护[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王双燕,任大鹏.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扶贫资源分配[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张贵先,胡宝娣.城乡差距、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作者:桂希珍 单位:云南省马龙县王家庄街道国土和城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推荐阅读:《企业改革与管理》是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印张为大16开,2004年由64页增至72页,增页不增价。热忱欢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校等社会各界及个人订阅。一本荟萃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大型核心期刊。办刊宗旨:构建企业的“改革大学”和“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