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1月0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可忽视。县域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优良的生态环境占据的面积逐渐下降。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前提下,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挑战,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县域经济产业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是目前经济中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县域生态环境,环境治理,经济产业升级
一、县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威胁
我国县域行政单位数多、所辖地域面积广、人口数量大,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但来自县域工业、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污染使县域生态环境存在严重问题、面临巨大威胁,资源消耗过度、土地和水污染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频发等问题困扰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
( 一) 县域工业发展的环境生态问题。县域工业由于中小企业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工业"三废"排放多,对县域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县域为了发展工业,承接了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城市的垃圾处理,也增加了县域环境的潜在威胁。
( 二) 县域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威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技术水平不先进、环保理念不强,致使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是畜牧禽养殖污染加剧。近年来,我国畜牧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增长快,每个的村畜牧禽养殖个体户、专业养殖场多达 10 以上,这些养殖场的畜牧禽粪便大多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或任意堆积,臭气难闻,粪便中的氮、磷及铜、锌、镉、砷等重金属微量元素污染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的饮用水及蔬菜、大米污染严重。 二是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加剧县域农村的环境污染。据资料显示,我国是农用农药化肥生产与使用大国,2013 年农用农药施用量约 30 万吨、农用化肥施用量5 912 万吨。施用化肥存在亩均施用量偏高、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污染土壤、水质; 而大量农药的使用,虽然能有效扑杀害虫,增加产量,但也可能扑杀益虫,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白色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与不注意回收,以及农膜的不易溶解特性,使得大量农膜成为农村的又一重大污染源。
( 三) 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的影响。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集结,农村人口在县域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农民在收入提高的同时,物质消费在增加,生活垃圾也在增加。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垃圾量为 1。 5 亿吨左右,而垃圾的处理率只有50% 左右,全国实施垃圾处理的行政村只有 40% 左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城乡差别使得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成为县域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据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有厨余、灰土、砖瓦陶瓷、纸类、电子金属类、玻璃、布类、橡胶和其他等,可以划分为有机类( 占 38。 44%) 、无机类( 占 41。 16%) 、可回收类( 占 18。 67%) 和有害类( 占 1。 73%) ,其中灰土、砖瓦陶瓷等建筑垃圾占 42。 38%,包含剩菜剩饭、油污垢、动植物的去除物等的厨余垃圾占 35。 97%。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随意抛洒在路旁、水边、山沟里、池塘与水田里,经久腐烂、发酵、发臭,危害空气、水和土壤,影响人们健康。
二、环境治理对县域经济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环境治理是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生态环境可能或产生的破坏进行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使用进程,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发展理念与产业结构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下,实施环境治理必将对县域经济产业优化升级产生影响。
( 一) 环境治理作用工业污染的县域经济产业升级机理。环境治理作为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利器",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落后产业的进入与扩张,引入和培育绿色高新技术,促进相关企业、产业整合以升级产业链而影响产业升级。
一是关停并转迁。通过建立严格的能耗以及废气、废水排放标准阻止污染避难所的企业涌入,关停或向其他环境标准相对宽松的地区迁出现有污染大、能耗高的中小企业,兼并或重组县域内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引导投资投向产出率高、环境污染较小的产业,以及科学规划布局工业园区促进企业进园区,以实现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技术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政策与措施,是落后技术的"革命",是绿色技术的机遇,将催生新技术,形成新产业,迎来新市场和新机遇。环境治理的行政命令与税收、补贴和排污费等优惠政策支持将使绿色环保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提高非绿色生产企业的成本,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实行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技术创新与创新技术的应用能改变原产业、行业,带动相关部门与行业,出现新行业、新产业,调整和改变产业结构。
三是产业链整合。环境治理涉及面广、行业多、环节复杂、地域宽,涉及农业和工业、加工制造和技术咨询、生产和消费,县域内的工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环境治理政策降低了依赖"成本驱动"的县域中小企业优势,迫使企业实施行业内、企业间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与服务、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的整合与联手,优化产业结构。
( 二) 环境治理作用农业污染的县域经济产业升级机理。对于农业中的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牧养殖等方面的污染治理,主要依靠下作用渠道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一是环境监管制度,促使畜牧养殖个体户或企业环保达标,对动物粪便循环利用或环保处理,形成养殖、种植、沼气与观光农业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种养模式; 对环保不达标的小养殖场,根据区位生态与影响,进行关闭或升级处理,实现县域内养殖业的升级与养殖产业链的延伸、壮大; 加强监测,培育农膜回收环保企业,应对"白色污染"。二是孵化农药化肥制造技术,将化学合成制造农药化肥转向生物发酵制造,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危害。三是对广泛施用有机肥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市场识别制度,支持与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实现传统农业的绿色养育与现代化生产。
( 三) 环境治理作用农村生活垃圾的县域经济产业升级机理。依靠环境治理,应对县域农村生活垃圾,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渠道: 一是加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农村人口的居住集中或就地城镇化,处理灰渣建筑生活垃圾,建设产业发展优良环境; 二是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需求倒逼产品供给结构变动和产品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变迁。
三、环境治理作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的保障措施
环境治理能否有效实现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必需要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坚定态度与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县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协调关系。
( 一) 坚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与引领,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必须坚定树立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才能坚定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实现环境治理目标,才能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出县域经济的"金山银山"。
( 二) 实施环境监管硬约束与激励政策结合。实施环境治理,必须对环境监管进行硬约束,加强生态环保问题的问责监管,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同时,做好县域产业发展中的"减法",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实施产业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做好县域产业发展中的"加法",培育生态产业、新兴产业,丰富产业发展内涵,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链。
( 三) 以统筹城乡发展破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困局。县域产业的现实特点与经济发展现状,决定县域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目前我国多数县域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伴有环境污染难题,存在发展与环境的两难选择困局。不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并不是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的必然路径。环境污染的状态可以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包容和共享发展、投入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治理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破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困局,促进县域产业升级。
( 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失衡。县域经济产业问题的大多源于结构失衡和供给质量不高,要抓住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逐步淘汰落后、高能耗产能,坚决关停高污染企业,适当发展县域内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促进就业; 改革投入结构与产品供给结构,鼓励采用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新产品; 补好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短板、生态农业监测评估短板、人力资源短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短板和农业生产技术装备短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詹媛。 农业现代化比整体现代化低约 10% 成短板[N]。 光明日报,2012 -5 -17
[2]农业部。 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3]农业部。 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4]环境保护部。 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5]孙佑海等。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2009,4
[6]央视网。 农村垃圾年产生量达 1。 5 亿吨只有一半被处理[EB/OL]。
[7]岳波等。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6
[8]韩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做好四篇文章[N]。 人民日报,2017 -3 -29
推荐期刊: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经济论文征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