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数字版权国际化发展研究现状

时间:2020年07月2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发现国际数字版权研究领域的趋势、热点和不足,为中国的数字版权发展提供借鉴。利用Webof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集有关数字版权研究的期刊论文1418篇,结合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文献量、作者、研究国家/地区、核心期刊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这

  摘要:发现国际数字版权研究领域的趋势、热点和不足,为中国的数字版权发展提供借鉴。利用Webof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集有关数字版权研究的期刊论文1418篇,结合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文献量、作者、研究国家/地区、核心期刊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这些期刊论文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数字版权研究起步于计算机程序和电子音乐,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图书情报学等,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版权保护技术,总体偏向理工;来自高校的科研团队是该领域主要研究力量,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地位仅次于美国,但团队之间缺乏合作,核心作者群较为分散。建议促进跨学科研究,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关键词:数字版权;文献计量;科学引文索引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数字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在数字化复制、传播方面依法所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性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总称[1]。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与之相配套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中国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方面的自主研发刚刚起步,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还不完善,数字版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之中[2]。国外一些国家的数字出版比中国起步早,数字版权的发展较为成熟[3]。

  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国际学术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等信息,以期为决策者和业内学者提供参考。Webof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基于Web开发的大型、覆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收录了近万种核心学术期刊。

  本文选择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SSCI、A&HCI3个子库作为文献来源,检索式为TI=(“digitalcopyright*”or“digitalright*”or“digitalintellectualproperty”or“DigitalRight*Manag*”or“Digitalwatermark*”or“digitalsignature”or“dataencryption”or“datacryptography”or((electronicorsoftwareorcomputerprogram*oronlineorvirtualorweb*ornetwork*orinternetordigitalorwww)ANDcopyright*))①,时间截止到2017年底,得到1418条检索结果,本文即以这些文献作为分析基础。

  一、各年文献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各年文献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尺度之一。

  1.国际数字版权文献最早发表时间是1964年,分别发表在《哥伦比亚法律评论》(ColumbiaLawReview)上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权保护》(CopyrightProtectionforComputer-Programs)[4]和《美国版权协会简报》(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上的《版权登记和计算机程序》(CopyrightRegistrationandComputer-Programs)[5]、《电子音乐和版权法》(ElectronicMusicandtheCopyrightLaw)[6]上。由此可以看到,国际数字版权研究起步于计算机程序和电子音乐。

  2.在1964—1980年这十多年中发表的32篇数字版权文献全部为英文文献,直到1981年才出现一篇法语论文,这与计算机诞生于美国有关。本文统计的1418篇文献中,英文文献占98%。早期的数字版权研究已经明确了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法律、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到20世纪80年代,涉及的学科领域逐步扩展到工程学、传播学、电信、企业经济,甚至生态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

  3.1983年TCP/IP协议的采用,使以前互不兼容的网络可以相互连接,促使数字版权研究摆脱了持续20年的萌芽时期,迈入稳步发展阶段。此后的十多年间,每年都有10~20篇左右的文献发表,但也没有大的飞跃。1997年后,国际数字版权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发表文献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2%,文献数在2004年达到顶峰。文献量的多少跟现实的发展密切相关。

  21世纪初期,便携式MP3播放器和手机开始普及,互联网经济如日中天,出版商开始关注电子书(eBook)这个概念,这些毫无疑问都会涉及数字版权问题。2004年发表的101篇数字版权文献中,会议论文达到36篇,数字版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4.最近的10年,每年新发表的数字版权研究文献稳定地维持在40篇左右。研究论文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会议文献、书评、社论类的评论性文章,这说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因为在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中,会议和评论类文献通常数量较少。

  二、核心期刊统计与分析

  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领域里,一般会形成80%的论文刊载在20%的期刊上的现象[7]。这样人们就可以选择只阅读核心期刊,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科学研究信息。本文所统计的1418篇文献发表在571种来源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只载有2.48篇文章,可见这一主题的文献在国际核心期刊上相当分散。所列的10种期刊只占本文统计的期刊总数的0.07%,但它们收录的文章数(320篇)却占到了文章总数的22.57%,因此这10种期刊可视为国际数字版权研究方面的核心期刊。

  在这10种期刊中,CommunicationoftheACM(《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讯》)的影响因子最高,共收录了24篇数字版权方面的论文,研究方向全部为计算机科学。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65年,是国际数字版权研究的开端。

  在这10种期刊中,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除了CommunicationsoftheACM,只有4种,分别是国际电器工程师学会的ElectronicsLetters(《电子快报》)、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IEEETransactionsonConsumerElectronics(《IEEE家用电子产品交易》)、德国斯普林格出版公司的MultimedsiaToolsandApplications(《多媒体平台与应用》)和荷兰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的Computers&Security(《计算机与安全》)。这说明数字版权研究论文不仅在核心期刊中比较分散,而且文章刊载的刊物影响因子偏低,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偏少。

  三、作者统计与分析

  (一)高产作者统计

  本文统计的1418篇文献中,共有1385篇文献查找到作者信息。除去匿名作者,共有2325位作者(作者统计不分排名,第一作者和合作者均统计在内)。这一数据可以帮助了解该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高产作者)。发文量大于5篇的作者一共有13位,仅占作者总人数的0.56%。大多数作者的发文量都在10篇及以下,多于10篇的只有4人。这13位作者一共发表文献111篇,占总数的7.83%。只发表一篇文章的有1950人,占本文统计的作者总数的83.87%。

  这说明在数字版权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并不明显。数字版权领域的核心作者的研究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电信学等学科领域,总体偏向理工技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amuelsonP主持或参与的数字版权研究论文达到12篇,是核心作者中唯一一位在研究中涉及政府和法律、传播学学科的作者。从高频作者所属的机构来看,13人中有11人都来自高等院校,同时有4位作者分别来自同一机构,这说明高等学校是数字版权研究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且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科研团队。

  (二)合著作者分析

  本文统计的1418篇文献中,合作完成的论文占52.33%。数字版权领域的作者合作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初期合作论文不多,从1964—1995年三十多年间,一共只有40篇合作论文,且65%的文章合作人数只有两人。1996年之后,合作论文数量和单篇论文参与人数都明显增加。1998年,由瑞士学者HerrigelA主持的会议论文《数码图像的版权保护技术》(Securecopyrightprotectiontechniquesfordigitalimages)合作者数达到5人[8]。

  2003年、2004年,更是出现了由9人合作完成的文献。近年来,每年的合作数量稳定保持在30篇左右,超过当年发文总数的60%,合作者数量也大都超过3人。节点表示作者,连线表示其两端的两个节点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节点的大小表示著者的度中心性,即与之合作的合著者个数,合作者越多,节点越大。连线粗细表示两端著者合作次数多少。

  左侧38个孤立的节点表示这些作者与其余110位作者之间没有合作关系,为了更清楚地显示数字版权领域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没有将这些孤立的节点删除。

  结语

  通过上述对WebofScience中收录的国际数字版权研究文献的统计与分析,有如下问题值得探讨:国际数字版权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图书情报学等众多学科,体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倾向,但结合表3~表6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主要的研究方向偏重于理工技术。

  究此原因,可能是国际数字版权研究起步于计算机程序和电子音乐,其初衷是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这种目的的实现依赖于技术的保障,而技术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现实性要求决定了版权保护技术研究的主流地位。但是,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成熟,数字版权运营、版权贸易、版权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上述统计显示出了相关研究的缺乏。较为可行的建议是加强科研合作。科研合作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来自高校的科研团队是该领域主要研究力量,但团队之间缺乏合作,核心作者群较为分散。一个完善的作者合作网络应该是一个连通图。研究机构应在加强区域内合作的同时,多参与跨区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地位仅次于美国,大陆和台湾各有3家主要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通过承办学术会议的形式,积极主动加强科研合作,这对于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力、开展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相关的公司、科研院所也参与其中,如美国IBM公司、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等。数字版权研究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也必须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施勇勤,张凤杰.数字版权概念探析[J].中国出版,2012(5):61-63.

  [2]郑自立.泛网时代中国数字版权保护[J].新闻战线,2018(4):20-23.

  [3]罗浩.借鉴美国数字出版经验探索中国数字出版之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7):91-92.

  [4]PIERCEKH.Copyrightprotectionforcomputer-programs[J].ColumbiaLawReview,1964,64(7):1274-1300.

  [5]CARYGD.Copyrightregistrationandcomputer-programs[J].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1964,11(6):362-368.

  [6]SAVELSONRS.Electronicmusicandthecopyrightlaw[J].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1964,11(3):144-171.

  [7]姚雪,徐川平,李杰,等.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编辑学报,2017,29(1):64-66.

  相关刊物推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是山西省论文发表期刊,杂志2011年太原市创刊,以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为主,致力于交流和推广工业和信息化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曾获2011年度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