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素食与生态的互动关系

时间:2019年06月1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素食文化由来已久,无论从健康还是生态角度看,都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的平衡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素食的兴起就是人们处理二者关系的一种有效尝试。素食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自然原生态的

  [摘要]素食文化由来已久,无论从健康还是生态角度看,都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的平衡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素食的兴起就是人们处理二者关系的一种有效尝试。素食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保持人们膳食营养均衡,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之一。

  [关键词]素食;生态;平衡;互动

防灾博览

  素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前,素食可分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类别。何谓素食,没有绝对的定义。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注解素食是:“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1]百度百科给出过这样的解释:“素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有时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一些严格素食者极端排斥动物产品,不使用那些来自动物的产品,也从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职业。”

  不论素食是如何定义的,它都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保持人们膳食营养均衡,还能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摆脱欲望,体验纯净的感受,表现出回归大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之一。

  一、素食与生态的关系分析

  素食与生态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平衡这一问题,其本质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在食物和生态的关系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远古时期,人类都是以采摘、狩猎为主,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员,那时的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融于大自然之中的,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基本处于一种协调状态。

  第二阶段,由于中国是一个半封闭式大陆,奠定了人们历来以谷物、蔬菜、瓜果等为主的饮食习惯,从而产生了农业技术,这时人类逐渐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人和生态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面,人类从依赖生态环境向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转变,但这一阶段人力有限,并没有完全破坏生态系统。

  第三阶段,是近代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代替了人力,此阶段出现很多农场、畜牧场,耕地面积扩张越来越快,此后,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1982年后,中国已经解决饥饿问题,粮食也很充足,国人开始追寻口腹之欲,大肆吃肉,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征服与对抗的关系,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开始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生态系统也在告诫人类,比如土地的退化、森林面积的退化、江河湖泊和空气的污染,都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必须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许多事情的发生或发展,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息息相关紧紧牵连的;降临在地球身上的事情,也终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每个人所选择从事的行为,也可能影响着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你长期坚持的饮食习惯,可能像是‘蝴蝶效应’一样,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冰岛的融化、美国加州的大火、印度的海啸、非洲饥民的温饱。”[2]这些,正是说明了人类对肉食的选择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人类灾难的开始。由于生态环境与人类饮食是相互影响的,那么素食与生态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这一关系在当今社会引起热议,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是以人为中心,这种观点认为素食与生态没有直接联系,人类食素并不能给生态带来多大的益处,生态同样不能在饮食上回馈人类。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数是荤素都吃,他们认为保护生态平衡不应该从饮食方面入手,而应该从以步行、单车和乘公交替代开私家车出行,不使用含氟空调,垃圾分类处理,提倡种树等方面着手。同样,他们认为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不能给素食带来任何利处,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植物的生长不再需要生态平衡来保证它们的数量及质量,只需人类自己对它们稍加照顾便可有大丰收。

  二是以生态为中心,这种观点认为素食与生态平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些人大多具有素食观念,会去了解吃肉将使用哪些资源、污染哪些资源,知道它会带给生态系统伤害,同时生态失衡会对人类造成怎样不可挽回的损失。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与其他生物、非生物一样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食物的选择上,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一致。

  认同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素食才能尽可能地满足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素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良好的生态系统基本可以保证我们食物的安全性。比如大量食肉就需要大量使用土地、水等,会导致生态系统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状态,生态系统失衡就会要求我们使用各种农药、激素等物质来维持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的生长,从而使这些食物没有安全性的保证。

  二、素食与生态的互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在餐桌上几乎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肉类食物的需求量大大提高。1989~1999年,中国的肉食产品增长率为8.6%,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自从农业工业化开始,一些畜禽养殖业兴起,人们大量圈地进行畜禽类动物的养殖。为了迎合人类无度的索求,人们甚至利用各种兽药、激素来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增加动物脂肪的累积。这些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正是由于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化养殖牲畜,导致全球超过10亿人处于饥饿,导致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甚至导致沙漠化。

  不仅饲养牲畜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对于海产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可用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都会逐渐减少,还会让人类越来越多地使用化肥、激素、转基因工程等,使得人类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被污染,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

  (一)森林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可是,人类依然为了吃肉,将它们夷为牧场以及耕地来饲养动物。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告,2000~2006年,世界上原始森林损失730万公顷①。如果这种情况继续维持下去,再过若干年,将不会有森林存在。森林本来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却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动物来替代,一方面加重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好多物种因为栖息地被毁而走向灭亡。同时,也失去了好多药材,中药是直接以植物为药材,西药主要成分也大多从植物中提取。

  (二)土地

  因为人类对肉食的需求越来越多,就不得不种植更多的粮食。世界目前的状况是以较少的土地生产着较多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只有一小部分是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么有一个问题,另外一大半的粮食用去干嘛了呢?如动物性食材,尤其是猪牛羊,它们是吃什么长大的,野生的牧草肯定是不够它们吃的,这就要人们拿出很多粮食来供给它们食用。中国用来喂牲畜的饲料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呈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1980年占13%,1986年占17%,1991年达33%,1994年已达38%[3]。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营养,而这些营养又来源于土地,可是土地的营养也是有限度的,所以种植的粮食越多,用的化肥及农药也就越多,而且这些土地几乎每年都在被使用,致使土地承受不了,逐渐黄化、干旱、沙漠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牧场代替了森林。本来森林就是保护土地的,它们的残枝败叶掉落也是滋养土地的,结果用草代替了,加上放牧,牲畜在上面啃食,使土地直接暴露在外面,经过日晒变干燥,再经过雨水冲刷使土壤流失,最后导致荒漠化。

  (三)水资源

  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流失。当今,在世界超过1/3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的情况下,大量的牲畜不仅饮用大量水资源,吃着用水灌溉出来的大量粮食,还需要大量的水给它们“洗澡”、用于冲洗它们的排泄物、消毒水、化学制剂等。这些污水中的大部分流到了其他清洁的淡水中。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污水比未经处理的地下水道污水引起的污染严重100倍。

  养殖场中动物粪尿的大多成分是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等。并且,这些有机物和氮、磷等使水体富营养化。其中一些有毒害成分直接进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4]。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帕卓里博士谈到,生产肉类的畜牧业影响食物供给,耗水量很大,生产食物的用水量以生产1公斤重量计,玉米需900公斤、稻米需3000公斤、鸡肉需3900公斤、猪肉需4900公斤,而牛肉耗水竟高达15500公斤,整个生产过程也是密集耗水。平均生产1磅肉需要2500加仑水,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①。

  (四)全球变暖

  如今全球性的温度上升,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人们试图要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又想享受肉食的风味,但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畜牧业中的养殖动物通过直接(打嗝、放屁以及粪便等)或间接(为农业而进行的森林清除)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即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它们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已超过所有交通工具产生的温室气所占13%的比例。

  动物粪便等会转化为甲烷和氨气。尤其是像牛一样的牲畜,它们不止有一个胃,把吃进去的东西又吐出来再吃掉,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而这些甲烷占全球动物和人类甲烷排放量的95%。同时,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些资源好多都是将森林砍伐之后得来的。森林本可以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却由于人类的不当做法,本来是森林的区域变成了养殖场,成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

  (五)生态多样性

  生物物种、环境和人,三者息息相关。人类的活动造成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又反过来威胁人类生存。可是,人类对口味的要求和精神层次的需求还在增加。很多人追寻野味,导致数以千万计的野生动物被捕杀,就连水里和海底的生物都不放过。比如以前多达50亿只的旅鸽,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不到一个世纪,被人类当作盘中美食吃到灭绝。

  与旅鸽面临同样威胁的还有海牛、穿山甲、松江鲈鱼、象拔蚌等动物物种。以上都是因为人类对肉类贪婪而造成的后果,我们不能够继续破坏这个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素食这种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对地球重新恢复生态平衡的一种提倡,也只有生态系统恢复平衡才能让我们吃得更安心。

  三、素食与生态平衡的发展展望

  饮食是人类存活的必须条件。从远古时代的集体生活到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人类的饮食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社会阶层不同,饮食的层次也不同。有些人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饮食,有些人则是为了享受而去饮食。这是随着人类收获食物方式以及数量多少而发生的变化。史前时期,人们基本上是通过渔猎采集获取食物,原始农业发展出粮食谷物的种植模式,肉食的来源由狩猎变为动物的驯养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农业化、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现代农业导致的生态危机使得一些有识之士为生态环境考虑而饮食。可以断言,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与生态平衡共同携手前进的光明景象。中国与欧美的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以谷类为主食,而欧美却以肉类为主食。欧美人患有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与饮食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

  现在,中国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开始追寻以肉食为主的美味。中国人也面临着疾病缠身的困境,这些疾病大都是与不当饮食有关的。与中国饮食结构由素食为主向肉食为主转向发展相反,以肉食为主的欧美等国素食者数量逐年增加。根据美国素食者协会的统计数据,美国素食者的人口比例在2%至8%之间,德国素食者为7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英国素食者的人口比例也高达7%,荷兰和法国分别是4.4%和0.9%,而意大利某些地区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0%至18%。与我们为邻的印度是世界上食素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有40%左右的人食素。

  由于世界上素食者人数的增多,1977年在苏格兰召开的世界素食者大会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素食日。真正使这些素食者凝结在一起的,并因此能使更多人加入素食者的因素,包括身体健康、道德观念以及生态环境等。欧美国家一些民间团体和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素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素食观念的发展。这不仅仅是源于政治和文化上的需要,更是从饮食上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这是人在饮食上的自我觉醒,也是走出饮食与环境困境关系的有效举措。

  综上所述,生态的平衡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素食有利于解决土地危机、水资源危机、森林覆盖率、空气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平衡也可以让蓝天更蓝、草地更绿以及不需要迫切使用农药和激素等,人们就会获得相对有机的食物,进而从饮食上提高自身的机体素质。美好的生态才能够生产出美好的食物,美好的食物生产系统也可以让生态系统能有效地自我调节而更加平衡。素食的兴起就是人们在处理二者关系中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匡谬正俗平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2.

  [2][美]约翰·罗宾斯.素食有理[M].银川:宁夏出版社,2018:7.

  [3]郭耕.食素与环保漫谈[J].防灾博览,2005(1):37.

  [4]黄勤楼,黄毅斌.畜牧业污染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A]//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学会.畜牧业污染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学通报期社,2004:128.

  相关刊物推荐:《防灾博览》(曾用刊名:地震科技情报),2001年创刊,跟踪当代世界地学科技前沿,即时反映最新地学学术水平,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报道科技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