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1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百年未有的深刻变化,城市警察公共关系正面临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聚集,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城市警察机关必须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警民关系导向,勇于开拓创新,谋划新方略、开启新举措,妥善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公共关系,积极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真心实意保护民众利益,竭尽全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系统性践行民生警务服务方略,着力助推警务执法效果变革、民生警务效率变革、和谐警民关系思路变革,力求重新激活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新动能。
关键词:城市警察公共关系;时代诉求;民生警务;思路变革
一、把握新时代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诉求
警察公共关系的一般理论认为,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机构及民警为实现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的目标体系,促进国家政权机关平稳和谐运行,而建立的一种双向沟通、平等协作、内求和睦、外求互利的关系。这个定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城市警察机关更好地操作新时代警察公共关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警情变化深刻,新事物、新动向、新问题不断涌现,城市警察公共关系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聚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修复民生警务的社会生态,传承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对于城市警察公共关系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也赋予了警察公共关系以新时代的神圣使命。因此,深刻理解警察公共关系新时代的诸多诉求,应紧密联系警务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治理环境和广大市民及其他社会组织成员的新生态来进行把握。目前,城市民众对于党和政府尤其是城市警察机关的热切期盼很多,不过呼声较高的主要有三点。
(一)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诉求
群众要求城市政府及警察机关强化社会治安管理,确保包括企业法人在内的广大民众的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和经营安稳;思想、文化、科研和休闲等软环境安心。置身于面广量大警务工作前沿的民警,几乎每天都会感受到:牵涉民众安全、安稳、安心的大事小情繁多,暴恐等大案要案虽有但总量不大,而一些“咸猪手”等性侵、溜门撬锁、寻衅斗殴、黄赌毒劣、电讯及网上诈骗钱财等所谓“小案子”,常因损失危害不大而得不到重视,导致反响强烈。
涉及安全、安稳、安心的事情不论大小均紧连民心,都事关民心向背,关乎民生福祉,甚至关乎民众安危。警察机关必须把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安康冷暖作为社会治安大计来抓、来管、来办。要充分体谅民众“丢个针头线脑也心疼”的感受,尽心竭力满足民众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日益高涨的诉求。应从接警求助入手,务必件件查管到底、案案有办理结果;在侦查过程中,要不畏难、不避嫌、不怕烦,活学活用警察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践行方法,忠心耿耿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千方百计使民众与社会组织少受或不受不法侵害;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尽可能把警力布控在城区地上地下通道内及街巷路口上,使广大市民时刻感到警察就在身边。
通过一点一滴的持续努力,积小安为大安,由量的积累变为质的优化,使警察机关走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若想搞好并确保警民关系和谐稳固,必须将涉及民众“三安”的“家长里短”查办好、处置好、维护好,只有一个个城市社区平安祥和,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行业场所等都运行安全平稳,社会整体稳定大局的目标和警爱民、民拥警的感人社会场景才能得以恢复重现。
(二)对坚守公平正义的诉求
群众要求城市政府及警察机关恪守法律程序,主持公平正义,秉持法治规范,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群众是由公民个体、其他社会组织成员构成的群体,警察机关会因公共事务与社会公众发生随机、复杂、多样性的联系,这是与全体民众社会生活相伴而生、如影相随的公共关系现象。因唯利是图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渗透,公安司法机关中执法不公不廉、徇私枉法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防火墙”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把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积极把民众引向“办事依法别托人、遇事找法别求人、解困用法别用钱、化解矛盾靠法别靠情”的法治环境。
每位民警在从事各项警务活动时,都时刻面对广大民众,也时刻接受着社会有形或无形的关注和监督。规范每一起警情处置、每一起案(事)件查办,时时处处都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然也都是提升执法公信力、彰显警察公共关系魅力的具体体现。因此,警察机关要有意识地、自觉地采用综合性措施,不断改善在警务执法活动中的某些不公不廉状况,真正做到“不拿民众-针一线”,通过严格依法依律依程序执法,切实保护人权人格,坚守重调查重证据关口,拒绝权贵插手“掮客”说情,秉持诚信主持公平正义,严厉惩办侵害社会或民众的各类犯罪与违法行为,使之呈现“公生明、廉生威、晾正义、晒公平”的法治廉明社会运行态势。
(三)对警务服务质量的诉求
群众要求城市政府及警察机关改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警务服务质量由来已久。对于具有警务行业特点的“冷横硬推拖”“吃拿卡要报”等“微腐败”顽症由明转暗尚未根除,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会产生不满情绪。警察机关作为承担社会治安管理与民生服务的执法部门,如何将警务服务质量搞上去,是纠正警务作风实际效果的“试金石”。让民众生活得更平稳、更有序、更幸福,是警察机关法定职责和神圣义务。彻底根除“微腐败”等顽症是清障前提,真正使警务工作充分体现在服务民生过程中,并且可持续地开展好民生警务,才是新时期警务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升华。
民生警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而基本方针则是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民众转。要立足警务岗位尽职尽责,聚精会神地向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成员提供宽舒、充足、优质的警务服务,全神贯注地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闹心事、缠身事、棘手事等大大小小合理诉求,力求达到广大民众满意,其他社会组织成员满意,就连警务人员自己也满意才算达标。
应当注意的是,在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社会生态环境相当公开透明,警务工作每一点瑕疵都有可能被炒作、被放大,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因此,迫切需要警察机关将传统情感性群众工作法,转换为理性化警察公共关系的认知,彻底改变粗放型的警务工作模式,在公正廉明执法和提供警务优质高效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民众的心灵感受,更加注重精细化,更加注重规范化,细致入微地处理好警民和谐关系,凸显警察公共关系在各社会层级结构里,以及各种警务活动交集节点中的促进和规范作用。
二、推进新时代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变革
(一)助推社会治理与警务服务机制变革
强化城市警察公共关系,必须把握警务工作方向,依法实施警察队伍自身和社会治安等各项治理;必须将关注民生、服务民众、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维稳大局以及面向基层警务的服务同置同位。诚然,强调警务治理职能不等于以管控为要,也并非将警务侧重点等同于制暴反恐;强调警务服务功能不等于放松治安管理,也并非放弃其他警务职责。应当突出强调的是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即变管理为依法依规治理。
因应民众期许和民意诉求,主动改进服务定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加深民众对警务工作成效的了解程度。在灵活务实的民生服务活动中,将民众力量凝聚起来,在优化服务民生中将民众发动起来,力求实现“人人都是践行者,不当旁观局外人”社会治理境界。因而,要求民警张弛有度做深、做细、做实、做活各项警务工作,深入细致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将心比心;反映民愿、把握民思、以心换心;务必做到与民众手挽手、肩并肩、心贴心,真正成为维护城市社区平安的共同体。
(二)助推择优继承与改革创新机制变革
在长期实践中,警察机关在开展群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以质朴务实的作风取信于民、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等等。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警务工作的重要遵循。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趋势、新挑战,有些调整警民关系的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的理念,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的柔性执法,现在则需要突破。以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众工作,用时代眼光审视警察公共关系应用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警民关系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具体而言:一是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创新。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度,着眼于增强警察公共关系的主动性与有效性,自觉把思想观念从传统的治保会、联防队等老套子中解脱出来,扬弃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义务巡逻联防等模式,以及不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点代面的“盆景化”的效应。二是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宣传样式创新。利用新闻媒体、影视、戏剧舞台、小说、文艺作品及诗歌等多样化形式,迅速将警界内部(非保密)信息传播出去,拨云见日向民众推介自己,形成有利于警务工作的社会舆论场。
同时,还要在职业教育、警营文化、警队建设、传媒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三是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运作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惠及民生警务的新思路,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治安行政手段、法律法规调控、网络技术服务等综合治理新方式,促进警察队伍正风肃纪、业精技强,全面助推和谐警民关系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助推单纯依靠向积极引导机制变革
民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充分相信民众、紧紧依靠民众、紧密团结民众,是党的公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但充分相信和紧紧依靠民众,不等于依赖甚至是“椅靠”民众,一味地跟在广大民众后面当“尾巴”。要在新时代社会结构转型机遇期,积极引导民众着眼城市治安大局,把握社会治理发展变化趋势。要深刻总结和反思以往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切实转变“老派”的思维定式,俯下身子,甩掉形式化警务缠身的桎梏,真正由“口头深入变为行动身入”,逐户登门走访,广结社会良缘,增进无媒介人与人的亲密接触,活跃基层警务机构与各族各界民众的社会交往。
要特别注重警风警纪,注重言谈举止和公关礼仪,切忌只重文来文往而忽视人来人往,时时巧用处人调度之方、处事应变之术,常以幽默风趣诙谐语言缓解冲突或紧张气氛,处处展示循循善诱感召力和宽厚容人的雅量。只有将满足民生警务需求同提高民众素养结合起来,思想上尊重民众、感情上贴近民众、行动上深入民众、工作上依靠民众,帮助民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现实的困难,才能象块块“吸盘”或“磁铁”一样,把广大民众吸引到社会治理等警务工作中来。
(四)助推孤军奋战向社会依托机制变革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由单枪匹马独立履行各项警务职责,向依托社会组织成员配合,是城市警察公共关系不可或缺的转型升级方略。党政及司法机关、武警与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群团组织成员,是警务工作社会依托的后备军和增援部队。要在强化各警种各警务部门内部通力协调的基础上,加大与其他社会组织成员密切沟通联系的信息互动频率,不断增强互联互通和协同一致的契合度,加强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维稳战略性任务的综合性统筹。
通过学习、借鉴枫桥等地城市和相关部门行业单位的有益经验,努力提振城市警察公共关系中显现的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协调能力、沟通技巧,可持续地造就一大批令人信服的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行家里手。应当强调的是,警务社会依托工作贯穿于警务活动方方面面,是各项民生警务工作的基础;警务社会依托工作贯穿于社会治理各行各业,是整个社会治理创新的经常性、根本性任务;警务社会依托是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广泛挖掘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纵横联动、全员参与,才能打开社会治理有效运作的新局面。
三、选准新时代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路径
现代城市警察公共关系构建内容繁多、任务繁重。在具体警务实践中,应借鉴枫桥等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先进经验或做法,以科学的非优学理论以及系统方法指导城市警察公共关系构建,脚踏实地有痕有印地选准警察公共关系路径变革的切入点。
(一)办好常规性民生案件
在各地各线城市中,要坚持侦办好诸如盗马葫芦盖、拔气门芯、绺窃钱包或手机、顺手牵羊摸条狗、溜门撬锁被“砸窑”、邻里财物被捎走等常规性民生案件。针对这些常规性民生案件,必须重建并完善容易被忽视的专项侦破考评、责任连带、奖罚升降机制。采取专项打击、专业手段、合成作战;做到受案回执、立案告知、破案通报、未查破案件回访;确保有案必立、现场必勘、阵地必控、每案必侦、赃物必追;建立警务值(勤)班领导负全责、民警正副搭档、科所队侦办责任一体化、案件现场分析记录、现场主办侦查员以及城乡社区民警案后三日回访制。不厌其烦地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及时有效地让市民们安居兴业享太平,使城区民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安全感在不断增强。
(二)化解常见的治安类矛盾纠葛
在各地各线城市中,要坚持化解好诸如停车堆物堵了道、上下楼被水泡、缺斤短两炸了庙、猫狗伤人圈院套、网传谣言瞎恶搞、碰瓷讹人窗下尿尿等常见的治安类矛盾纠葛。对这些常见的治安类矛盾纠葛,基层警务机构及民警要尽量当场化解,遇滥诉缠讼的应积极借助司法、信访和律师等法治资源力量,充分发挥现有的网格式社区调解室、街道居委社区网格长、治安中心户(楼)长作用,采取柔性方式缓解纷争焦点,一定要防止矛盾升级由小引大。
尤其要超前化解干群间、劳资间、客商间、雇主间、医患间、司乘间、师生间等各类矛盾纠纷,想方没法防止发酵演化成重大事端。应特别指出,要及时察觉并消除封堵党政机关、交通要道的群体性事件的酝酿前兆,使各类家长里短、车辆停靠伤损、物业服务纷争、人畜污染环境、占道经商冲突,以及就学、就业、就医和拆迁等利益驱动纠葛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有效防止其瘀积发酵,严重损害城市社会治安相对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消除治安隐患
在各地各线城市中,要坚持消除诸如违章乱扯电源线、门锁破旧窗无栏,燃气管罐显老化、违规堆放极易燃,车门虚锁靠火源,老人幼儿锅灶前、阳台上、马路边,身在此处最危险,微机房、加工间、经销场(地)所、成品库等缺勤脱岗系隐患。警务人员不仅要马不停蹄消除和减少各种治安灾害事故发生,而且要从发生大小案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面行业场所和居民住宅查起,结合发案部位倒查、案件内外成因评析,坚持定期开展“安防体检”活动,逐项开出详尽的防范建议清单,千方百计提高民众自防能力和其他社会组织综合安保水平,竭力促进重大恶性事故、刑事案件总量和侵财性案件数量逐步下降,逐年提升和扩展管辖区域平安覆盖面,进而彰显城市一线警务机构履职尽责护民生、保平安的社会治理实效。
四、激活新时代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的动能
(一)推进亲民警务,将城市警察公共关系细化
每位民警都是人民群众的子弟,自始至终与广大民众水乳交融,心连心、根连根,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而警务工作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密切配合和真诚帮助。一是要把民众当“家人”,真情实感为亲人服务,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用心、诚心,切实打造和谐警民关系。二是要把民众的信函当“家书”。要及时处理好解决好每封信函提出的问题,用最短时间给民众“回信”,要从信函中读出信任,要从信函中读出社情民意,要从信函中读出信念。针对信函中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要表明对警务工作缺失坚决迅速改正的态度。对信函中给与的赞许、表扬和民众的认可,应表明信心倍增,再接再厉。
三是要把民众的诉求当“家事”。把诉求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行动上,把民众的事当自家事来办。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接待时尊重人、执法时包容人、解困时关心人,努力做法理、事理和情理贴心人。
通过柔性执法达到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升级的风险。引导民众以合法途径表达权利诉求,凭法律途径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四是要把民生警务工作当“家业”。要教育民警牢记宗旨,始终把民众利益放在心里,凡事想着民众,警务靠民众,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办民众之所需,像扶持家业一样服务民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为民谋福,多办利民利他之事。五是要把民众眼中“衙门”变“家门”。多做换位思考,突出警务服务职能,主动与民众沟通交流。延伸警务服务触角,规范贴心服务,利用机关、校园、医院、商场、银行、厂矿警务室将警务服务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创新警务服务方式,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等,依据法律政策允许范围,简化警务办事手续,缩短办理时限,为民众提供便捷服务。
警务方向评职知识:警务人员评职称著作与论文要求
警务人员在评定职称时需要公开出版著作、译著的复印件,也要包括著作封面、标明作(编)者名次页面和版权页复印件,本人撰写内容或摘要的复印件,或者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按论文发表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包括期刊或论文集封面、目录、版权页和论文全文,当然除了论文、论著条件外,警务人员还需要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具体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编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