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2月0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学术素养是国际化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保障机构,必须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在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此研究利用定性分析法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术服务方面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图书馆在学生学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和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服务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国际化;学术素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储备中心,是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保障的重要机构,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对研究型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必须满足国际化人才的素养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人文素养和跨文化素养。因此在培养其专业化的同时,应将学术素养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契机,大力发展其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
图书馆论文范例:图书馆信息学与新文科交叉领域的关系预测研究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愈发凸显,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如火如荼。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强调了图书馆的信息和技术作用。他们普遍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世界的信息量不断扩大,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信息分享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图书馆对于技术的投入,使我们能够快速获得很多有效学术信息[2-3]。信息的价值和图书馆服务使得图书馆成为高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学术界的信息需求[4]。
日趋成熟的信息获取技术以及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手段[5]。为了保障图书馆用户得到最好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资源需要定期更新[6]。图书馆的访问能力和信息利用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能够帮助大学生独立有效地探索各种学科相关主题[7]。Abdulghani指出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和信息的宝库,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为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广泛的服务[8]。高校图书馆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重塑他们的研究经验,对学术机构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换言之,提供适当的图书馆服务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大影响。
在使用和开发图书馆资源方面,学生和教师通过全面了解电子图书馆资源利用可以提高搜索效率,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9]。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图书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教师教育教学提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在2008年权静妮作出了在图书馆建立自主英语学习中心的可行性研究[10]。张洁茹于2010年探讨了在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平台下,新型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11]。胡昌平和胡媛通过扩展TAM技术接受模型,探索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用户交互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12]。
在分析图书馆进行校本微课服务的可行性的基础上,闫炳文介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校本微课服务《学术英语写作》的理念和具体做法,并提出了图书馆进行微课服务的建议与展望[13]。陈惠和周玉波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图书馆外语人才成长的机制和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14]。国内外的研究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图书馆对于高校教学科研的积极作用,提出图书馆全方位发展的建议和策略,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但鲜少有学者就高校图书馆对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养的作用作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主要围绕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与特定功能,探讨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二、学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
(一)学术素养的概念
对于“学术素养”的定义,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常文芳首先在2008年提出学术素养是指经过长期地学习与不断地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它主要包括渊博均衡的知识结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与灵活科学的思维方式[15]。2016年徐国立和熊申英在其研究中指出学术素养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具有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及学术道德[16]。
赵衢则认为“学术素养是指在学术话语社区中进行流利沟通的所有能力,包括阅读,评估信息和通过会话与写作呈现,探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17]。这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我们对社区的认知,社会互动的类型以及互动规约的认知”。我们认为将“学术素养”拆分为“学术”和“素养”更好理解,“学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顾名思义“,学术素养”就是一个学者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具体而言,指的是科研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科研道德修养。“学术素养”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学术素养”是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学术规范以及学术诚信组成的素养;而包括批判性阅读能力、宽泛文本的解译能力、在学术流派中完全准确的写作能力和参与复杂学术讨论的能力的素养则可被看做狭义“学术素养”。我们从广义角度出发把研究生的的学术素养确定为研究生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学术能力,培养学术道德情操的一种习惯。作为学者,要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只有锤炼学术素养,才能磨砺学术精品。因此,学术素养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研究生学术素养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起,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研究生扩招使得研究生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普及性教育发展,但快速的增长必定给研究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研究生生源情况复杂,知识背景各异,年龄构成跨度较大。一些学生的学术功底十分浅薄,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导致学风浮躁,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
就整体情况而言,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学术素养有待提升。一方面,专业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对学术的自主探索与创新力量有待加强。只有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思维,具有探索精神,才能做出“精品”学问。经过对教师和研究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不同阶段的教育在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方面的培养都有欠缺。因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下,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加强其创新能力的意识。
(三)高校图书馆在学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是指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型单位,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18]。当今时代,高校图书馆早已超越传统的物理馆藏文献资料存储和借阅的单一功能,必须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积极参与到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过挖掘、提取、传递等数据技术,深入内容层面更好地为专家提供专业的知识内容,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在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开展研究生学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数据及科研新成果的意识和获取、利用学术文献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合作,对学术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既能以辅助手段补充课堂教学,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也可以作为媒介,整合导师培训、专业课设置、学术讲解等传统的培养方式,相信能够到事半功倍。
三、高校图书馆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的路径
学术素养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学术规范以及学术诚信构成,对于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学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拓展服务,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科学体系来构建研究生的学术意识、提升学术知识,提高学术能力和学术诚信,从而参与到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养工作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深化服务内容,着重学术意识养成
学术意识包括严谨务实、敢于提出问题和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性,也就是问题意识[21]。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后备力量,必须养成严谨、敏锐、务实的学术意识。只有通过对学术研究产生的内动力,保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才会使研究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乐于去解决问题,最终收获科研成果。徐国立和熊申英认为认识交叉学科的优势,发现新问题,才能把科研活动推向新的高度[16]。交叉学科是多学科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共通性,也是出现创新成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交叉学科中去发现问题。
1.利用物理空间优势,拓展服务内容
图书馆可以利用物理空间优势,组织各种实验或实践活动,邀请各院系教师给学生做相关辅导,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培养研究生从理论与实验/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术意识。使其在实验/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讨,依据理论指导对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和研究,将问题升华。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与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嵌入式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人员,提供知识转化服务,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力量,在社会需求中发现问题。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较,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将行业的需求与学生的专业信息进行匹配,引导研究生积极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通过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的科学研究成果效益最大化,从而服务于社会;并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构建学生的学术意识。
2.拓展物理空间模式,扩大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课外的主要学习阵地,可以拓展传统的单一物理空间服务模式,根据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领域设置个性化物理空间,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空间和团队研究空间,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在以往的研究生培养中,导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立交叉学科兴趣研究小组,在课余时间走进工作间,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总结科学研究经验。但学生传统的学术信息获取途径基本是依靠百度等搜索引擎来完成,导致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专业性。学术图书馆可以利用电子文献资源共享优势帮助学生建构涵盖交叉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或知识库的虚拟空间,从信息搜集和整理上实现学习资源的系统化整合。同时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便于学生全面获取系统的学术资源,了解交叉学科的优势,提升其学术意识的敏锐性。
(二)利用资源优势,助力学术知识提升
学术知识是研究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过程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专业知识体系,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学术研究的基础[16]。传统教学中,研究生的学术知识主要从导师或者教学中获取,但信息时代的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不断发展的多元化使得学生仅仅依靠从课堂获取所需的学术知识已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它的职责首先是为高校的师生提供教学科研资源的存储和传递。
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与国外诸多大学进行合作存储的有利条件,实现馆际资源共享,改变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存储和传播模式。改良科研文献传播与存储的新范式,构建起促进科研成果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数据和成果的输出共享,为更多师生用户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从而助力学生的学术知识的提升。
(三)开辟第二课堂,构建学术能力培养
学术能力是研究生在学术科研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专业能力,是构成学术素养的关键要素。学术能力主要包括研究生获取学术资源、设计研究过程、撰写学术论文、开拓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环环相连,相互依托,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获取学术资源是学术能力的基础,包含前沿文献的搜集、评价和总结,并对学术资源的可信度、准确性、时效性、客观性等有敏锐的判断能力。研究方法的设计是学术能力的关键,主要指的是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工具、方法和手段。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对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撰写学术论文是学术能力的体现,能够起到促进学术交流、宣传学术成果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理论大于实践,教学内容浮于表面,开拓创新思维是学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指的是培养研究生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正是戴炜栋和王雪梅提出的学术创新,避免出现主观性强于客观性,模仿性大于创新性,缺乏发散性思维,研究重点不突出的闭门造车现象[23]。
(四)构建科学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学术诚信教育是学术素养培育的灵魂,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学术失信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主要的表现在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以及伪造、修改实验数据等行为。不能排除有故意而为之的学术研究人员,还有学者指出,校园内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部分是由于师生缺乏有效获取所需信息、正确利用信息的技能造成的[24]。
有些学生只知道不能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当作自己成果发表,却不知剽窃还包括在转述别人论点和思路时候,没有标明引文出处。了解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即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势在必行。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鲜有高校开设与学术道德教育相关的系统课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因其在高校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平台宣传、课程嵌入,讲座交流等模式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多方合作、制度推广等模式研究构建科学体系,成为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力量。
四、结束语
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在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是研究生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的中坚力量。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利用资源优势与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其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创建各种文化空间,充当好学校第二课堂的角色;构建科学体系,助力学术素养培养,大力参与到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为高校的教学素养做好服务保障。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出发探讨新时代的图书馆功能,虽然客观但深度不够。对图书馆与研究生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研究,是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学术素养培养服务的有效方式,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讨论议题。
参考文献:
[1]肖铮,陈娟,黄国凡,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ACRL《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解读与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2):15-20.
[2]Ingalls,D.Virtualtours,videos,etal.Thechangingfaceofacademiclibraryorientation[J].CanadianJournalofInfor-mation&LibrarySciences,2015,39(1):79-90.
[3]Watson-Boone,R..Theinformationneedsandhabitsofhu-manitiesscholars[J].ResearchQuarterly,1994,34(2):203.
[4]Sheikh,A.QualityofCIITlibraryservicesandusers'satis-faction:asurveyofstudents,facultyandstaffmembe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LibrariesandInformationServices,2014,64(1):49-60.
[5]MacWhinnie,L.Theinformationcommons:Theacademiclibraryofthefuture[J].LibrariesandtheAcademy,2003,3(2):241-257.
作者:梁红,周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