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07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 要 高校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历史沿革和现实发展需要,如何在保持新书出版品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仓储物流成本,成为高校出版社成本管理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拟从高校出版社的库存管理角度入手,分析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作相应的对策研究,为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
库存管理是所有涉及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样也是我国出版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大中专教材出版为主业的大学出版社,还面临高校教改带来的教材使用年限问题,库存图书积压更为严重。随着出版业深化改革,特别是图书出版由过去的“以产定销”逐渐转变为“以销定产”模式,出版社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一方面大力开发编辑新的图书品类,另一方面赊销模式客观上又产生了图书销售周期,导致库存图书短期内急剧增加,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使得阅读场景发生了多元变化,尤其是电子图书的产生,使得纸质图书有了一个“阅读时限”问题。上述诸多问题叠加,形成了目前出版行业库存居高不下的现状。
1 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出版社大多采用发行兼管书库的运营模式,该模式沿用出版社传统管理方案,将图书的仓储、物流与总发行进行捆绑,有利于订单式生产,但随着市场化图书的逐步发展,这一方案的弊端逐渐显现,比如发行物流环节冗长、库存动态监管缺失等;相应的多方协作模式则可最大程度减少重复管理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权责混乱可能带来的追溯机制失效,在集约化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多方协作潜在的配合匹配度成为该项改革成败的关键,从高校出版社近几年对于库存管理的探索来看,磨合期依然存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信息的对接时效、纠错机制的功效发挥还不尽如意,没有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通过实地勘察调研,问题源于具体环节的操作层面对于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权责没有细化明确。综合而言,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 库存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制度建设主要围绕出版主业,即图书出版加工销售全流程进行设计,针对仓储物流环节的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发退货环节中的时效考核、差误率、污损率等指标,缺乏明确可量化的标准。标准的缺失叠加库存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发货不及时、退货有差错、教材差误率高、销售周期较长图书污损严重等实际问题,都加剧了库存管理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由于库存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责任难落实,无法形成管理合力,甚至引发“破窗效应”推高库存管理成本。
1.2 图书退货损失严重以教材图书为主要产品的高校出版社存在春秋两季教材发货高峰,发货高峰伴随着用户学校的课程开设,教材需求存在个性化,会导致每个教材季基本上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退货,如果收储得当,会有较大的继续销售可能性。所以,图书退货的完成收储,对于控制销售环节的损耗成本具有积极意义。出版社仓储管理方面积弊多年的顽疾是教材图书、馆配图书的退货,入库进系统存在很大的损耗,统计普遍达到20%左右的污损率,经测算大致拉低3%的平均折扣率,造成销售实洋的缩水。
1.3 库存信息反馈不及时
高校出版社的库存普遍未分类细化,面对仓储数据的动态更新,尤其是日常发退货数据,作为出版社的最大固定资产,库存图书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出版社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的最佳观察样本。特别是以教材图书为主要产品构成的大学出版社,库存图书的季节性波动非常明显,进出库数据的周期性波动使得维护就成为数据有效准确的关键。大学社的库存管理如果不能引进科学管理,仅仅依靠传统的库存运维模式,势必不能在周期性波动的库存数据中及时发现不良库存,尤其是非正常退货的背后原因,也就无从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1.4 库存管理设备陈旧、信息化落后
高校出版社的库房多是由图书馆等既有空间改造而成,不是标准的图书库房,存在很多的消防安全隐患,库房的采光设备、搬运工具和图书信息采集设备都很陈旧,这些硬件环境因素限制 了科学管理需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为相关改造升级带来阻力。此外,高校出版社近年来推行的ERP管理系统并非基于出版流程开发,存在一定的功能缺失和管理风险。硬件、软件因素并存,严重制约库存的科学管理实施。
2 高校出版社图书库存居高的成因分析
高校出版社在2003年前后开启“转企改制”,到2015年基本上完成全部高校出版社企业法人经营主体的改制。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轻资产企业,其产品图书就是出版社最大的流动资产,尤其是以教材图书出版作为主业,受课程改革、招生规模等刚性条件制约,教材图书的销售周期被大幅度压缩,而现有高校出版社改制前均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受限较多,老旧图书沿袭旧的管理制度,作为国有资产报废处理难度较大。
有的高校出版社甚至现在还有20世纪90年代初的老旧报废图书。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高校出版社的图书(含教材图书)库存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定价码洋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为7%);与10年前比较,图书库存总量几乎翻了一番。如此迅猛增长,已严重影响高校出版社仓储物流的高效运转,进而拖累日常经营所需现金流造成运维困难。从现状看,造成高校出版社库存管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互联网冲击下出版业经营环境恶化
高校出版社的产品构成高度重叠,多版本恶性竞争与低层次重复出版并存,在出版日益“集团化”的浪潮下,地方出版集团纷纷向外扩张并购,给高校出版社造成了空前的发展压力;加之传统出版在互联网冲击、阅读率走低的大背景下,选题命中率大幅降低;面对日趋饱和的市场和越来越挑剔的读者,只有多策划选题,才有可能参与细分市场,提高占有率。但这样的广种薄收,并没有让出版市场摆脱低迷现状,却造成了库存积压日益严重的负面结果。
2.2 内部跟踪处理机制不健全
现行图书销售模式以“赊销制”为主,客观上存在相当不确定性,尤其是店销图书,一旦错过图书销售时限或因门店渠道铺货不畅造成滞销,极易形成大量库存;线上平台的畅销书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大量批处理订单,若存货不足就会延迟配送交货,严重影响图书销售;教材图书则受高校招生及课程开设影响,存在周期性退货情况。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出版社大都会选择在一定量级基础上通过满足存货量来进行图书备货销售,这将占用出版社大量流动资金。
为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图书一般都是委托渠道经销商或者平台机构代销,委托代销商品在没有结算前本质上仍归属于出版社的存货,“异地分仓”是出版社存货的常见形式。由于代销商的日常监管及出版社内部跟踪处理机制等细化的工作不能很好落实,造成销售货款不能及时结算,使得近年来出版社存货中的分仓备货图书占比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存在销售人员与代销商采购人员的岗位工作变动,容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中呆坏账比例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2.3 教材、馆配选题策划和印数缺乏科学数据支撑
高校出版社的产品主要以教材图书和馆配图书为主,这类图书的终端客户就是高校在校生和高校图书馆,在前述教材图书销售周期制约下,很多教材、馆配选题完成首印数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定制化教材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很多 教材一旦库存超过一个教材季或者受高校专业招生影响,即成为“死库存”。而能够客观评价一本教材、馆配销量的数据模型无法建立,也使得“死库存”现象在高校出版社的仓储管理中尤为突出。
2.4 重量轻质的教材图书编辑绩效考核管理导向
出版社对编辑的考核指标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三是编辑工作量。理论上这种编辑绩效考核指标,既考核经济效益又考量社会效益,还兼顾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但在实际中,参与市场竞争的出版社面临着生存发展压力,三维指标变为经济效益一维指标,以利润为核心,且与编辑个人收入直接挂钩,有些出版社年终按照发货码洋进行结算,编辑往往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多做品种、增加印数成为普遍的博弈选择;同时,在选题和产品开发上过多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只盯着有资助、风险小、短期就能产生效益的图书,并依靠大量上品种,提高发货码洋来增加收入;另外,出版社往往只考核部门收入和利润,并且利润的计算只是从收入中扣除了直接成本费用,并未将间接费用计算在内。
这些利益驱动导致出版社战略管理失效,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导致编辑部门只关注部门图书出版规模,不关注图书出版真实效益,只考虑部门利益,不关注整体利益。最重要的是教材、馆配的销售特点,也使得编辑往往追求一次销售的完成度,缺乏系统性迭代更新的驱动力,加剧了教材类图书产品的库存积压风险。
3 中南大学出版社图书库存管理改革路径
前述的高校出版社仓储管理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中南大学出版社的库房管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库房硬件环境、管理制度建设、运维成本控制等几个方面。为此,中南大学出版社在库房仓储管理中围绕问题核心进行改革,进行了如下工作:
3.1 选择适合的库存成本控制方案
目前,国内出版物流管理模式多为企业自营,物流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实力,在图书物流的业务流程中,无论是分散经营模式,还是区域集中经营模式,都存在着重复倒装、重复录入信息、重复编内码、粘贴条形码等情况。这些重复作业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图书物流的效率,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成本控制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一是直观判断法。决策者根据自身经验或倾听、釆纳有经验的人的意见,对合作伙伴进行经验判断。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但是极其容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易产生偏差。该方法需基于大量行业发展数据作为支撑,适合规模大、图书品类齐全的出版社二是招标法。招标方法竞争性强,图书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获得最有利的、便宜而适用的物流服务项目。但招标法手续繁杂,时间长,不能适应紧急需要;服务订购机动性差,有时因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最终不能按合同进行。该方法对于成本控制和流程再造意义重大,而且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管理处置不当造成的流失风险,适合高校出版社这类国有独资出版企业。
三是层次分析法。通过让评价者对照着相对重要性函数表,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 级,因而可靠性髙、误差小。但当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时,该方法容易出现问题,如判断矩阵队以满足一致性要求。同时,层次分析法在判断过程中主观性过强,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选择。该方法主要针对函数表进行精确判定,凸显单一品类图书的市场销售决策效果,适合以市场图书为主业的出版社。
因此,根据自身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仓储成本方案尤为重要。中南大学出版社通过建模比较,选定第二种方案即招标引入第三方仓储服务外包,将库房日常运维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出版社承担过程监管,将发行部从仓储物流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渠道建设和物流监管。通过几年的实际运维,年度仓储管理成本的单位库存量下降约30%;2020年库存管理因疫情影响导致短期内非正常退货激增,面对冲击整个仓储体系仍然实现了平稳可控。
3.2 优化库房日常监管工作流程
中南大学出版社在仓储服务外包基础上,建立库存清理制度,降低库存。针对库存图书品种多、数量大的具体情况,组织了解图书市场,熟悉图书内容及特色的专业工作人员按照图书的实用性和具体内容,并结合库存图书的动销情况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库存分为畅销、常销、滞销3类,根据分类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消化库存。对库存图书的清理重点应为滞销图书。一是采用捐赠的方式消化掉一部分库存,同时实现图书的社会效益,并能获得一定量的免税收入。二是对一些滞销又无社会效益的图书进行报废处理,在为出版社争取最大利益的同时进行清理,增强库存图书变现能力的同时又减少了库房管理费用。按照“方便收储、利于盘存、准确高效”的原则,利用数字化工具(这里主要指ERP系统平台)实现新书入库、退单收录、库位盘存的动态可视化管理。
3.3 推进库存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出版社库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图书的库存积压。出版社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库存图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更需要社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编辑、发行、管理等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联动。中南大学出版社积极优化库存管理探索服务外包模式,进行库存精细化管理。通过两年多的运营实践,目前整体动态库存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仓储安全风险可控,物流收发货时效性得到极大改善,出版社日常经营人力得到最大限度释放,精细化管理效益凸显。
一是集中主业,使得出版社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务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努力开发出新产品参与竞争。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应被弱化或者服务外包。让出版社能够“轻装上阵”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三是有利于安全,推进信息化建设。库房服务由专业性公司运营,从专业的角度,会对现有库房的设施和信息化进行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专人管理,会提高一定的安全保障。
图书出版论文:全民阅读下军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几点思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研究高校出版社的库存管理现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中南大学出版社为例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策略方案。高校出版社的库存问题由来已久,且广泛存在每家出版社,对于共性问题,中南大学出版社创新性的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外包模式一揽子解决高校出版社库存臃肿、运维迟滞等现实问题,且库存管理从流程优化、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改观。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高校出版社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作者:郑 杰 史 强 杨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