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DIP分值付费模式下的公立医院成本管控措施分析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模式也在相关行业闪闪发光。 DIP分值付费模式作为基于大数据的疾病分组模式,其应用加快了医保支付方式变革,推动了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更进一步的协同合作,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降低了医疗成本。 公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模式也在相关行业闪闪发光‍‌‍‍‌‍‌‍‍‍‌‍‍‌‍‍‍‌‍‍‌‍‍‍‌‍‍‍‍‌‍‌‍‌‍‌‍‍‌‍‍‍‍‍‍‍‍‍‌‍‍‌‍‍‌‍‌‍‌‍。 DIP分值付费模式作为基于大数据的疾病分组模式,其应用加快了医保支付方式变革,推动了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更进一步的协同合作,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降低了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应该在这一模式背景下,将目光更大程度上从开源转向节流,建立正确的成本管控机制,节能降耗,整合医院优质资源,集中力量致力于医疗工作‍‌‍‍‌‍‌‍‍‍‌‍‍‌‍‍‍‌‍‍‌‍‍‍‌‍‍‍‍‌‍‌‍‌‍‌‍‍‌‍‍‍‍‍‍‍‍‍‌‍‍‌‍‍‌‍‌‍‌‍。 落实公立医院惠民、服务于民的初心,使广大人民群主不在忌医、讳医、避医、防医,使得医院是真正救死扶伤的圣地。 为此,文章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结合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对其成本管控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DIP分值付费模式; 公立医院管理; 多维成本管控; 激励机制

医院成本

  某种意义上讲,DIP是向现实妥协的结果,同时又是不断实践创新的结果,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结果。 因此,研究这一模式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策略,对提高医院收益,实现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解相关背景,笔者以DIP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结合搜索引擎对相关政策、咨讯进行梳理,以期通过上述方法,对其研究背景有所了解。

  (一)相关政策及会议

  基于对上述政策的收集梳理,可以看到国家医保局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继续深化医疗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按病种付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普及工作,以减少老百姓看病治病成本,达到服务于民的宗旨。

  (二)概念

  DIP,即按病种分值付费,简单来讲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势上,通过对疾病诊断前提下,将病案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这些类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极高相似性,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全样本病例数据中形成每一个疾病与治疗方式组合的标化定位,客观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状态、资源消耗水平与临床行为规范。

  二、DIP分值付费模式下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就医院实际收入而言,DIP分值付费模式可以会使得医院更重视节约成本,从而达到医院实际收入增加的现象。 传统的付费模式下,医院的资金收入来源于药品收入、医疗健康材料收入、医疗项目收入和教研项目收入等多个方面之和,按病种付费模式下医疗收入结构转变为各单病种分值与分值单价之积。 并且传统模式中,住院费用也是单独计费的,而现行模式下则仍按病种计费,重新洗牌了医院收入来源。 故在采用这一模式时,医疗收入不能等同于医院的实际收入水平,出现医疗收入高而医院亏损的现象也时常有现象。

  在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下,其同一地区同一病种分值相同,但是由于医院级别不同,统一病种治疗所需要的时间、经历和成本也不相同,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治好疾病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将会直接增加医院的实际收入。 因此,应当尽快调整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结构,重视成本控制,是实现医院收益增加最为实际的捷径。 就业务流程而言,也因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的采取而有所改变。 病案首页是作为DIP分值付费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包括医疗机构、付费方式、个人信息以及医疗相关的各项内容,是进行疾病分类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DIP分值付费模式效果,更决定着患者治病成本,更直接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三、DIP分值付费模式下的公立医院成本管控措施分析

  (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化相关配置,集中力量革新相关实物流程,完善体系结构,降低医疗和服务成本,是实现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最佳方法。 成本是在医院工作人员从事医疗服务、教研活动等过程中发生的,其高低取决于员工的行为,因此成本管理也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管理。

  首先,调整人员结构,提升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主要表现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掘人员潜力,产需平衡,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和短缺情况出现,是先人力资源管理“即时”性,宏观把控。 因此,公立医院在人力管理方面需要确保岗位设置科学规范,提高资源利用; 加强人才培养,学科骨干和带头人牵头实现整体工作流程优化; 稳定现有人员队伍,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次,严格控制消耗成本。 学习管理模式中准时生产和零库存思想,按需分配,按需生产,按需采购的工作流程。 服务于战略目标,基于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 差异化管理,根据需求强度、需求时间、属性和特点,制定不同的采购和管理标准,尽可能实现低成本战略。 同时,对办公物资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减少不必要浪费。

  最后,应当注意提高资产效益。 采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提高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应当在购置设备前,实际调查对这一设备的需求情况和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数据的支撑,制定相关决策。 在设备租赁或是购买后,应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确保设备引进发挥其最大效用。 最后,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率,减少闲置或浪费等情况的出现。

  (二)调整流程,提高效率

  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原则,制定相应的分级诊疗模式。 病情复杂、严重,治疗难度大、医疗服务困难的分值高。 公立医院应当调整服务流程,先确定分值等级,将等级低的病患转移到基层医院,减少高层医院人流量大、床位稀缺、就诊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优先就诊病症严重的患者,提高痊愈率和救治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结算收入。

  同时,进行相关病种结构的调整,转变医疗管理理念,鼓励内科流程化、可操作化,外科微创化,鼓励开展相关微创手术,减轻患者痛苦,进行有效治疗,增加收入。 降低医疗成本也可以在基于控制时间的基础上。 很多患者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排队挂号、缴费、拿药、再问诊的流程中,大量浪费了就医时间。 因此,应当提高医院各科室之间的配合度,优化流程,减少时间成本,提高就诊效率。

  (三)提高质量,合理用药

  病案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最真实的数据来源,其质量关乎制定标准和医院与患者自身权益,因此,保证病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是DIP有效实施的前提。 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病案记录标准,同时加强其管理。 由于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 医院财务部门和相关科室也应当注意将数据转化为电子信息存储,提高其信息化程度。 其病案系统搭建应当及时有效,同时符合病案提取和分类要求,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审核,确保其准确可靠,并且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

  站在医院角度,其收益取决于其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因此在DIP模式下,同一地区同一病种,采取统一分值,因此,从成本入手,是最为提高收益最为可观的途径。 有效控制病种成本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推行临床路径。 增加管理数量,完善相关操作行为,提高覆盖面积,保证临床病种数量,合理用药、仔细检查和合理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率,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档案论文范例: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的实现策略

  结语

  国家推进DIP试点工作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剧增的医疗健康需要,同时规范医院业务流程,增强国家管控力度,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保证医院长足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应当积极相应国家医改政策,集中医院资源,优化相关结构和业务流程,降低医院医疗成本,实现让人民花少钱治好病的美好愿景,增强我国公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单红燕.DIP分值付费下公立医院建立多维度成本管控模式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21(02)

  [2]凌仁海.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5(04)

  作者:陈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