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3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在梳理“美丽中国”理念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探析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并列举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伦敦湿地中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4个国内外有关开展生态旅游的经典案例,从中汲取成功经验,为未来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加快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步伐。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旅游;理论;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与高质量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与质量不断提升,旅游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美丽中国”理念的倡导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休闲模式,逐渐成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享受的一种方式。打造良好的生态旅游,是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杨延风等学者曾指出,“生态旅游在理论层面打破了传统旅游经济发展唯经济论的模式,以追求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旅游发展思路的一种变革和尝试”。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论文范例: 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目前,学者们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与乡村农业的结合、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经验和指导,但缺乏理念指导下的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特别是与生态旅游息息相关的“美丽中国”这一理念。为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立足于“美丽中国”的站位,深入把握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的优秀案例,为我国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美丽中国”理念的发展历程美丽中国的建设,即实现“山美、水美、人美、社会美、国家美”,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认清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把握以下两个时间点。201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报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做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只发展自然资源,一味地保护自然环境,而是要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相融合,实现“山也绿,人也富,社会也美”。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以看出美丽中国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力求实现强国的目标。
史慕华学者曾提到,“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于“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更是始终贯穿于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之中。“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是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初心的,该思想根植于传统自然观与先进生态观的相结合,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之下,生态旅游发展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和谐与科学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及意义生态旅游这一特殊的旅游模式正是“美丽中国”的一个具体实践。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才能为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在梳理相关文献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这一活动最早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其中非洲的肯尼亚与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张广瑞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逐渐向自然和社会两种生态环境方向扩展。该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发生在社会之中。而刘东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重生态性、亲自然性和软文化性的旅游模式”,该学者侧重生态旅游存在于自然界中,原生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其发展的出发点。
金岩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和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该学者侧重强调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的结合。综上所述,学者们都在一定层面和视角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内涵,都是基于各自研究的目的提出来的,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是以美丽中国理念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绿色需求的活动。
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性和社会性,其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在国家层面,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奠定基础;在社会层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环境保护的氛围,提高人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个人层面,有利于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绿色生活的美好需要,以实现由感动到心动再到精神的升华。
生态旅游的实际应用案例
自生态旅游被提出以来,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被广泛实践,由此涌现出许多成功的经典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从中汲取优秀经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该景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内动植物丰富多样,基础设施完善且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该公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成为生态旅游的典范。活动项目各具特色,比如丛林探险、温泉疗养、科普教育等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深受广大旅游者的欢迎。
(二)英国伦敦湿地中心该景区是一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地。市政府与开发者致力于湿地的保护,加强绿化与植被覆盖,该地成为全球湿地建设的典范,每年都有大量的栖息鸟驻足于此,物种丰富,游客前往既可以观赏休闲,又能增长知识。该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该景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说是我国“公认的生态旅游实践的雏形”。造型奇特的山峰高高耸立,云雾环绕;花草动物的丰富性更为其增添了生机,俨然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景观图。更作为电影《阿凡达》与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游玩。
(四)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该景区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原始森林自然生态景观。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98%,享有“天然大氧吧”称号。独特幽静的雨林自然风光、品种繁多的热带动植物以及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成为该公园的三大特色。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不息,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取了4个国内外比较经典成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从以上的案例并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可以看出:国外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比较注重政府与开发者的协同合作,拥有良好的旅游区管理制度;国内外的生态旅游都是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集聚的优势开展的,深度挖掘自身的内涵,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主题性;我国有些景区,比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凭借影视作品这一媒介的宣传名扬海外,充分凸显了影视营销的作用。
综上,国内外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由于我国发展生态旅游较国外晚,其成熟机制还不完善,为此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
未来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前人的成果,并汲取其精髓,为未来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利用影视节目、广告等媒体宣传渠道,提高人们的认知意识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影视节目在网络上以及电视上播出,传播速度之快,能在短时间内被广大人们所熟知。影视节目的高质量演出以及节目中景区的频繁出现,能快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出游动机。比如《航拍中国》纪录片,文字描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效果,既让人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魅力,又能从中学到许多地理、历史以及文化知识。在现阶段追求深层次的文化休闲游的时代,如此方式深受游客的喜爱。
(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人们之所以向往旅游目的地,是因为该地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惯常环境的旅游吸引物。打造具有地域性的旅游产品成为生态旅游长久发展的关键。这一独特的地域性必须依附于自身的自然或文化资源条件,深度挖掘这些资源的功能和价值,结合时代特点与地方风土人情相融合。所以立足于地方特色,开发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是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奇需要的关键节点。
(三)加大政府与开发者的协作能力,实现四大效益的统一政府的有效规划与开发者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生态旅游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政府与开发者在互动中有各自的职能和功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起制定政策、指导规划、维持秩序的重要作用;开发者在政府的指导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有规律地适度开发。单一且过度的政府开发或开发者的开发,生态旅游则难以长久持续。为建设美丽中国,今后的生态旅游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实现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四大效益的统一。
结语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必须以全方面、多元化的形式呈现,传统单一的发展方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必然会阻碍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为此,把握美丽中国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至关重要,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美丽中国的建设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契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加快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延风,马俊杰.对国内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反思[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2):238-24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3-11-12)[2020-10-20]. http://www.lzsz.gov.cn/ygtd/yangguangdangwu/dangwugongkai/2013-11-12/828.html.
[3]史慕华.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科学意涵及实现路径[J].长白学刊,2019(05):122-127.
[4]习近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001).
作者:张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