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当下为保证企业在竞争态势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软实力的提升,或是内部组织革新。在提升优势中内部控制审计则是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为出发点,探讨内部控制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分析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检查、分析、测试,确定其有效性的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定性评价的一种现代化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运营维护,并非取决于某一分部或特定主体,如管理层、治理层,而是企业内部全员主动维护控制,去发挥控制的有效性。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主体发挥对控制的评价、监督和反馈。
审计论文范例: 浅析依托数字化审计全面提升审计效用的措施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内部控制环境是奠定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基调。内部控制建立的好坏,取决于对控制环境的评价,如果控制环境良好,企业内部管理具备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即便存在部分细小控制不足的,也不会具备较大影响和风险。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建立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流程制度进行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强调的是成本效益原则,更加注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对于风险评估侧重于风险的重大性,非重大风险的经济活动环节可以简化。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理念需要通过控制活动体现出来,内部控制环境在为控制活动提供基础的同时,借助于控制活动发挥并实现控制作用。
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两个部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识别、获取、处理和报告信息,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沟通机制是通过内部管理层级之间、员工活动之间明确职责,理解自身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而发挥作用,通过外部客商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相关者沟通,可以了解和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偏好,应对可能面对的风险。控制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在一段期间内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是一项活动的的动态过程,是内部控制体系闭环环节。失去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会导致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处于静态状态,进而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和提升受到限制,就会丧失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那么,监督方式上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两种;实施频率上可以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及年度综合评价。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体系模糊目前企业尚未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宏观环境上因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为缓慢,体系发展不完整。在实际管理中存在诸多缺陷,如内部审计部门平行于其他部门,甚至在实际工作中受制于其他部门,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干预。这种情况下,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展开工作。由于管理体系受到制约,审计决定和意见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在整个内部控制审计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为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中发挥良好的效果,导致分部间各自为政、沟通成本增加,无法达到“1+1>2”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和架构不科学合理目前内部控制审计的设计架构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董事会或者监事会负责,受其领导管理。第二种,内部控制审计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负责,接受总经理的领导。这两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但是内控审计的工作会与管理层之间产生摩擦,甚至受到工作范围的限制。特别是应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内部控制审计机构难以落实审计工作,存在引起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另外,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设置作用的发挥。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和完善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在制度上尚未完善,可参照的法律文书屈指可数。目前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参照。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法律和制度性的支撑,大多是以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核心”及人员职业素养待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活动涉及经营、投资和筹资三大方面,非审计专业人才,无法对内部控制机制做出专业的客观评价。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内控审计机构的领导并非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背景或者存在职业素养缺陷。在内部管理中往往受到知识体系、惯性思维和主观意向等方面的局限,容易使整个审计方向发生偏离。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发展到管理领域,加上内部审计工作量大,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原先单一的会计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需要懂管理、懂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综合性人才的参与,需要多元化知识体系人才的配合。
(五)传统审计理念没有转变多数企业中内部控制审计限于查账形式,审核财务资料,侧重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监督。在部分企业中,内部控制审计也仅仅是通过查询某类经济业务中的环节进行监督,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没有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对内部控制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和监督,对生产运营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发现。
(六)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其他职能部门和一线创收部门,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意义上,很多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划入一般的职能单位,按照职能部门考核方案进行一般的考核,缺乏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但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业务中所产生增值效果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部门。如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现经济管理减值性因素并挖掘增值性因素,疏通企业管理的闭塞环节,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机制。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知从多个维度积极宣传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从抽象和具体层面阐述相关理念和应用,引导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认识。积极探索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知识和总结实践中的不足,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外部的经验交流。建立行业协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整体影响力。
(二)科学优化组织体系、完善管理架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多数企业管理已走向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状态。原先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即可采用直接汇报制,直接对股东负责。往往一般企业的大股东即为企业的董事长,或者由公司股东或股东代表组成议会,针对重大决策采用审议制。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角色理念也要发生转变,向着服务、评价和监督三者并重的角色转变,变为企业管理的“助手”,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型特点。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支撑。行业协会要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企业内部应结合自身需求,强化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与外部审计沟通、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工作成果。
(四)引进内控控制审计职业经理人,提高团队职业素养目前多数企业采用职业经理人模式管理企业,充分发挥专才作用,利于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让懂审计与精通各类业务的人才密集配合,逐渐适应企业业务拓展的需求。企业在审计人才培养、任用、升迁方面形成相应的规定,切忌随意安排审计岗位。需制定审计从业者的任职资格要求及标准,结合统一的资格认证制度,加强人才梯队管理,重视和强化多元知识培训,让审计从业者既可以形成扎实的审计专 业基础,也能适应处理各类业务和复杂性问题。
(五)转变内审审计观念内部审计部门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帮助解决问题和防止问题的发生。协助管理层做好内部控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做好各部门沟通纽带和桥梁,打破部门之间不平衡沟通情况,梳理部门衔接问题,推动公司机制落地。如对企业采购与付款、生产、存货、销售与收款、资金、会计税务等循环进行必要的事前判断和事中或事后监控评价,发现内部循环环节存在的问题,促进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的举措将整体风险可能性降至最低的限度。
(六)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定量与定性指标双结合,对制定的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分解到工作小组或者人员,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使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企业内部员工,使企业内部的负责人与责任人相互制约,共同促进。考核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部门的职能及定位,需要精准有针对地去设置考评机制,明确奖惩措施,责任主体。需要设置内部技能考核,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增加再教育与培训,为企业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型团队。
五、结语
综上,随着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虽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为缓慢,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摸索出自身的一套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企业管理,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兵.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中国外资,2012(05):191+193.
[2]杨涵璐.刍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财经界,2014(26):247+249.
[3]陈小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1-53.
作者: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