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通州运河文化商务区规划建议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通州城市副中心方案的提出,以及对通州新城总体功能规划的定位,通州新城的打造一直不断推进细化。文章将通过对通州区五大区域功能规划之一的通州运河核心区范围内的运河文化中心商务区进行现状调研,并根据现状情况所发现的问题,结合通州区总体规划,提

  【摘要】随着通州城市副中心方案的提出,以及对通州新城总体功能规划的定位,通州新城的打造一直不断推进细化。文章将通过对通州区五大区域功能规划之一的通州运河核心区范围内的运河文化中心商务区进行现状调研,并根据现状情况所发现的问题,结合通州区总体规划,提出改善方向及进一步的规划内容,希望能通过本文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城市副中心 ;通州 ;运河文化中心商务区 ;三庙一塔文化 ;运河文化

运河商务规划

  1 通州现况

  1.1 区位信息运河中心商务区,位于通州区新城北运河两侧,是沟通运河两岸、新旧区的纽带,并以此联动新旧城区。

  1.2 结构类型从经济产业结构角度看,通州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升高,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降低,利于城市商业市场的发展。从人口类型角度看,通州区整体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未富先老”带来公共服务压力、经济势头不错但内需不足、年轻劳动力短缺,导致整体经济活力不足。

  1.3 新城发展的作用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上需要发挥带动作用,承接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转移。带动功能结构和人口的疏解,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是通州总体功能规划中的五大区域之一,空间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科学城市空间结构,以生态文明带、创新发展轴为横纵轴线,建设民生共享组团和街区。

  2 区域总体规划方向

  根据通州新城总体功能规划,后期规划南侧形成“三庙一塔”文化及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区,东北侧形成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的商务区,以相互联系。

  3 历史文化区

  3.1 三庙一塔文化该区域现存有“三庙一塔”建筑群,其中燃灯佛舍利塔位置居中、规模最大,是通州区的地标。

  1)文化价值的挖掘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的空间格局也趋于同质化发展。但地域的独特性来自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文化才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根源与核心。规划建议:希望该区域能以标志性建筑燃灯塔为核心,辐射形成文化核心区、文化精华区、文化辐射区,并以此形成功能轴、文化轴、历史轴、生态轴,四条轴线。在保留区域文化的同时,联动区域功能结构调整和发展活力。

  2)文化记忆的保护三庙一塔建筑群随着漕运的没落,失去了原有的建筑功能,建筑群以南的部分尚未恢复。南侧的广场现作为休憩娱乐的场所,但服务设施建设不足。规划建议:恢复原建筑群以南的建筑,以保证三庙一塔的历史完整性与可读性。三庙一塔以东的部分完善祭祀场所的建设,以保证日常的祭祀活动需求及建筑功能的完整性[1]。东侧靠近滨水的区域现为散房,空间布局紊乱,建筑立面及功能混杂,建议拆除。可建设文化展厅,对三庙一塔文化、运河文化进行展陈,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以此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感及归属感。东南侧区域的广场,可增设日常休憩娱乐的服务设施,以满足人群日常活动的需求。

  3)文化产业的开拓以文化精华区及文化功能轴为核心,增加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多种公共文化设施,增强区域的文化属性,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会展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区域文化实力的提高。

  3.2 运河文化通州自古为漕运、仓储重地。其“通州”之名都来源于“漕运通济”之意。

  1)文化价值的挖掘现北运河西岸设有观景平台,对途经的重要地名进行展示,利用景观节点展示运河文化。后期可再增设运河文化长廊以拓宽传播途径,丰富公众对运河文化的了解,增强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2)公共空间的塑造经调研发现,场地内多以休憩行为为主,主要在通惠河两侧。娱乐活动以钓鱼为主,集中分布于北运河与通惠河交汇处。健身主要在滨水步道及公园广场。建议以运河流经方向作为主轴线,充分展示滨水风貌。沿主轴线方向可设置三个滨水广场作为景观节点,形成对位关系。形成动态、循序渐进的步行路线,多角度的视觉体验。中部可设为亲水平台,以钓台、下沉式广场为主,可参考布置为弧形,向湖面延伸,使其与水体结合更自然、层次更丰富[2]。

  靠近城市道路的区域可建设综合商业区,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营造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整个开放空间采用绿化为主的休憩空间及硬地为主的广场空间。广场间通过铺地、高差予以区分,连系两侧高差的台阶处可作为公众休憩的座椅,并结合局部坡道,满足无障碍需求。

  3)交通系统经调研发现,现北运河西侧空间,骑行、散步、跑步共用一条道路,有部分车辆违规进入亲水漫步道,该区域没有实现道路分区,存在安全隐患。在后期设置中可通过铺地、高差将道路系统进行区分,避免道路交叉,使各级道路相对独立。三庙一塔建筑群南侧可布置与绿化、广场相结合的文化步行街。在控制建筑高度、保证燃灯塔可视性的同时,承接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促进传统文化、工艺的展示与宣传。

  步行街的设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步行可通达面积,与周围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体验馆相结合,形成功能明确且步行系统连贯通达的空间,增加街区活力。步行街南侧可建设与地下轨道交通、商场结合的地下空间,作为历史文化区与滨水区的过渡空间,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加强地下空间多层次、立体化设计,有效缓解人口聚集压力。

  4 商务区

  4.1 历史文化区的商务规划地块南侧的新华东街作为长安街东延长线,在设计中需明确主副空间秩序,对长安街沿线建筑功能进行分析,主要以商务办公为主。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沿街立面、建筑高度及建筑组合类型。

  4.2 中心商务区规划

  1)基础服务设施考虑到商务办公人群对商业、餐饮等日常生活的需求,在各区域组团内均匀布置商业服务,范围相互交叉并相互关联,于区域内形成线性联系。考虑到外卖配送人员及商务办公人员日常休憩、娱乐的活动需求,在各区域布置局部绿地空间及广场空间,以有效疏解人口压力。

  2)停车场为解决工作人员上下班的停车问题,以及考虑到地面资源的可利用性,主要以地下停车为主,进一步拓宽地上步行的可通达面积。

  4.3 居住区通州被称作“睡城”,主要是没有将就业办公与居住小区相结合。经调研发现,现以清真食品为主的餐饮业、底层商业类型较少。公共活动空间尚且不足,老龄化较严重,满足不了居民日常的休憩娱乐需求。建议以居住区为中心,合理排布基础服务设施,形成5min、10min、15min生活圈,以满足不同层级的生活需求。可增设公共文化设施、滨水公园等功能,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及日常休憩娱乐的需求。

  4.4 绿化系统后期建议以广场、滨海公园的较大绿地空间,带动商务组团内的局部小绿地空间,形成相互交叉的对位关系。以增加视野的趣味性及交通的连续性,于区域内形成折线性对位联系,均匀贯穿于整个区域内部。

  城市规划论文:创新空间的尺度差异与规划响应

  5 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通州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商业活力不足,需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立,产业结构转移与功能调整。与此同时,还需着眼于区域自身的“三庙一塔”、运河文化等地域的独特性,增强文化的可读性,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形成古今对景之效。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促进通州运河中心商务区的建立,促使通州新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晨,郑天,马振猛 . 塔影认通州:三庙一塔及周边的复兴[J].北京规划建设,2019(6):181-189.

  [2] 王建国 . 城市设计(第三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韩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