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国家级论文发表刊物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16年08月15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都会用到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本文是一篇 国家级论文发表刊物投稿 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都会用到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本文是一篇国家级论文发表刊物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国家级论文发表刊物投稿

  摘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较低,但是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又很大。这种供需特殊矛盾表面上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滞后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的几个专业其中的一员,但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需求还是很大。通过走访市场发现,这种毕业生充裕但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现象是因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应该逐渐的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实用性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将来的教学主要目标需要把重点放在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从实际出发的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在高职院校中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学生本身计算机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在需要此类型人才的计算机职业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效果。这也是整个教育行业对学生所需要达到的水平和任务完成的一种体现。这不仅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是要考虑到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以往“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逐渐以“定向培养,专业培养”为最终目的。需要建立“书本知识为辅,实践教学为主,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的、开课计划、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

  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不相同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应用类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实战技能。这才得以在其从事服务,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等具体岗位时,能将其所学发挥到极致。高职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大多数都是在所从事岗位的第一线负责具体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更加应该抓住市场经济比较突出的方面进行实战教学以及定向的专业教学,使得培养的高职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社会需求。高职教育课程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1]。现在来看我们所开设的高职学生课程体系,往往是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精简版本,学科化非常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人单位还需要针对市场需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再次定向培养,不能达到用人单位所说的一步到位的招聘需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体系,不应该是参照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复刻、删减或增加。应该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参照,以就业为向导,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来建立。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大胆的进行创新,譬如可以邀请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行业专家、学者、用人单位一同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所学课程的新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所学无所用,和用人单位急需专业计算机技术从业人员的需求。

  二、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当中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以黑板式的授课方式为主,上机实战的教育方式为辅。随着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远,这种老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创新改革迫在眉睫。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新的教学方式应以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书本知识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课程结构以及应用能力应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的,要做到的不是大面积撒网式的多开课程,多学课程这种教学方式,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注重一种技能的专业性培养需求。一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开设有特点的专业课程。虽然每一名教师的授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多样化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学习兴趣。一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一段时间和学生反复沟通发现,每个学生在与我沟通的过程中几乎都会有二个共性。其一,大家都认为授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照本宣科,使得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丧失学习乐趣。其二,就我们学院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来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解已经淘汰的知识,含金量并不高,譬如操作系统,键盘鼠标,多媒体设备等等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现在计算机是一个很常见的多媒体设备,这种多媒体设备对学生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当中计算机对学生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一种新生事物。一个不再新颖的事物对现在的学生来讲已经不足令他们产生兴趣,更何况教师们在课堂所讲授的课本知识已经是当下不再流行,或者说已经是淘汰的产品。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光要靠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课本上也需要仔细考量。

  三、考核环节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上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如果照本宣科的按照本科院校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合格的情况发生。这样就更加打消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纸质试卷的笔试考核方式对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讲,考核的内容过于死板,考核方式并没有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这种考核方式仅仅注重于书本上的书面知识,而计算机这种行业恰恰注重的是上机操作的实战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下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考核方式才能体现出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价值。考核方式可以按照综合考评来进行,根据所学科目不同,可进行笔试与上机考试按照不同分数比例计算最终分数。例如:计算机故障诊断、网页制作、PHOTOSHOP等等学科,上机实践分数可占试卷总分数的70%,而笔试部分占试卷总分数20%,考勤占试卷总分数的10%。而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可以把笔试部分的分数相应提高。但绝不能简单固化的一贯认为考试就一定要以书面卷面的纸质答题方式来衡量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

  四、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高职计算机教育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3]。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专“,而不是“广”。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定向技能知识培训的素养,只有授课教师具备定向技能知识培训的素养,才能够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为学生授业解惑。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解决社会对职业计算机从业人员有大量需求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先从师资力量抓起。一定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究、调研、聘请行业内知名教师做公开讲座等等一系列有可能提高高职教师自身行业水平的活动。为了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水平,应该加强专职教师的实战操作能力,从企业当中聘请一些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资深人员为专职教师进行专科培训,让教师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在教学方向的能力。一定要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网络安全、多媒体等多方面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一批学科带头人,让涉及计算机的每一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都能够做到专人、专攻、专研、专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高素质的,奋战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第一线的技术工种,况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在,这种专业素质性人才缺口极大,抓住市场需求把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进行大胆改革,加快整个行业的变革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高职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4]。只有我们大胆的迈开步伐,在改革当中不断地摸索前行,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厚的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行业人才。
  国家级教育期刊推荐《广东教育》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宣传喉舌,着重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传播前沿理念,关注热门话题、荟萃鲜活经验,贴近教育生活。是广东省唯一的基础教育宣传刊物,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之必读的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