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11月0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这篇教育类省级期刊投稿发表了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高等教育对促进省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论文首先探讨了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地方经济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目标,推动省域经济发展。
摘要: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从规模上看已达到现代化水平,但从实质上看与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对促进省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加强。通过对我省高等教育与省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高等教育改革不够深入、省级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类省级期刊投稿,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省域经济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在毛入学率、高校数量、整体实力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指标居全国先进行列,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研究与创新、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等方面越来越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状况与现代化水平,与党和国家、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6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指出:“全面振兴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松劲,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我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要担负起龙江振兴的重要使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和省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找准方向着力解决问题。
一、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地方经济的相互关系
(一)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
目前江苏、广东等省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较快,但各省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各有不同,结合我省实际,我省的主要指标应为:1.规模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规模的指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2.投入指标高等教育的投入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保障要素。财政性高等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反映了一个地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高等教育经费的充足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因此可将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GDP比例设为1%,且投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现代化的标志[1]。3.效益指标省域高校的平均生师比达到16:1,平均办学规模在8000以内,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的比例大于70%,毕业生就业率大于90%,省域内高校布局合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人才培养满足省域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4.质量指标拥有国内一流高水平的大学或学科(专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际学术殊荣获得者、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数量居全国前列[1]。省域有3~5所大学跻身全国一流大学行列,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二)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省域高等教育是指省域范围内的各类高等教育[2]。省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指标反映省域高教的现代化水平,我省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01%,在规模上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但高等教育的投入指标、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均未达标,说明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现代化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建立省域高等教育与省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是高等学校要主动为地方行业、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和省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我省当前的经济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因此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既要考虑省域工业化发展,又要考虑信息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省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为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而且能够实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3]。
二、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我省高等教育与省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世纪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8位左右,目前排在第十二位左右[4],由此可见我省属于高等教育区域竞争力比较强的省份。在知识经济时代有这样强大的智力支持,我省的经济也应站在全国中上游水平,但实际上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不乐观,根据近两年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黑龙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直在全国20多位,位于下游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黑龙江省的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面向全国招生,培养的学生服务面向全国。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留在黑龙江的数量相对较少。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见下表:留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学生有1197人,比例仅为24.47%,留在黑龙江的就更少了,只有几百人,可见我省人才流失严重,我省实际上是为全国办着教育。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放缓,吸收高水平人才能力较弱,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因找不到合适的企业难以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再者我省高等教育有些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与省域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推进省域“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科技人才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等问题,可见我省高等教育对省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不够。
(二)高等教育改革不够深入
1.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仍停留在表面上政府对高等学校管理过宽过严,指令性要求过多,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经费使用、物资采购和基本建设等方面自主权不足,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已明确提出十多年,但实际上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角度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仍是制约我省高校发展的重要体制因素。2.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扩招之后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大幅攀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高校实际上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要求,专业课、实验课教师严重紧缺,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由于精力有限,教学投入不足,同时一些课堂规模过大,学生过多,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地方政府冻结事业单位人事编制,高校没有人事编制,难以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就更加困难。
(三)省级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截至2013年底,我省有普通本科及高职(专科)院校80所,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197331人,在校生717856人①。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地方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由于我省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大省,随着老的工业企业设备陈旧,效益下滑,资源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水平下降等问题的出现,省级财政给予高等教育的拨款达不到高校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4〕4号文件中的数据,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情况来看,我省2012年位列全国第21位,生均12958.10元,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6367.21元,相差3409.11元。2013年我省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1594.71元,居于全国第25位,比2012年下滑了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为3997.01元,差距进一步加大,投入严重不足,省域许多高校资金捉襟见肘,对省域高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四)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够
高等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缺乏良性互动,一方面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交流不畅,导致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活动脱节,严重影响我省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有清醒地认识,我省高等教育与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江苏、广东等省份还有很大差距,我省全面振兴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从实施“五大规划”、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实际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等教育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教强省战略,进一步深化高教综合改革,谋划高教发展,在合理规划政府教育统筹权的基础上简政放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为推动省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凌云等.中国离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多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2).
〔2〕丁晓昌.推进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
〔3〕谈松华.高等教育在区域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条件.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4〕徐梅.在深化改革中推进龙江高教强省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作者:董亚红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高校研究与评估中心
推荐期刊:《职业教育》是国内第一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受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的直接指导,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学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