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4月27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关键,高校社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两篇论文探讨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摘要】世纪之交,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转型。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一方面提高了整体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一再凸显,这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解决就业难问题,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知识传授提高其职业技能,还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手抓就业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提高了整体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样不容小觑,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帮助其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
1.知识涵养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要有政治导向和思想教育,但这种教育必须要以理论和知识为载体,并辅以大量的其他信息,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单单只是建立在知识内容和思想意识上的同一性,更是所倡导的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合二为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学生传授所需的基础知识之外,更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功能定位,以此确立同其他专业课不同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要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发展出其他课程不能给予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等能力。其中具体可以表现在传授政治知识、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重要的功能则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也就是政治学习能力。2.塑造人格的功能简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起到的作用主要通过传授知识以及培养能力两个方面来体现,然而更加值得重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的塑造产生的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品质都是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成长。这些伟人所具有的刻苦学习精神、执着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乐观精神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引导作用。纵观当下局势,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严重、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都缺乏责任感的情况。而思想政治教育就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上。3.道德培育的功能现阶段,高校应着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身处校园或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妥善处理个人及他人的关系。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都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的引导,从理论上去澄清各种道德上的是非,让大学生着重了解道德价值的意义。第二,时刻去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让大学生在概念上就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塑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作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而且内在具有正确的道德品性和道德精神。最后,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在道德层面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性助力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
1.决定职业生涯走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它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自我认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增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我认识的程度比较浅,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比较单一等。在职业选择上,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并没有切实考虑到自身条件与职业的适应性与长久性。应该综合其他因素去着重考量的还有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对于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职业选择过程的一个核心因素。持有什么养的价值观,就持有什么样的就业观乃至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引大学生成才、成人,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盲目择业的误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设计学习计划,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方式。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2.促进职业生涯多元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情况来看,普遍呈现出静态性的特点,这正是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调整的原因。然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年龄段,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价值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普遍存在认识单一、因循守旧的现象,不敢逾越常规,缺乏观念创新,很多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不够敏锐,例如科技发展、新经济的兴起对职业的影响这些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了解。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或市场行情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对于自我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思考就业的多样性,而且总是长于思考,却怠于行动,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三,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缺乏认识,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在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更要求大学生主动把握动态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能不断调整职业规划中不适宜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做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3.促进职业生涯成功实施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科学的职业规划,首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其次才能根据目标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此来使个人理想和社会观念相契合,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决定职业选择的核心因素应该是价值观,价值观不仅是群体衡量个体的一项标准,更是决定个人一生发展的生命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就是大学生课堂和日常生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其中最有力的实施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名大学的必修课,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以及办学宗旨。从国家层面来讲,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从学校层面来讲,其目的无非就是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的社会化,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关乎大学生成人成才,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品德培养还不能满足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专业化的课程来辅助完成,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程,或者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临毕业前简单的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又或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敷衍了事,没有深入进行课程建设,因此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高建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的提升》,《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
[2]陈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
作者:谭晓斐 肖楠
高校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包括导向功能、创新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与文化辐射功能,只有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打造品牌文化,建设社团制度文化,拓宽活动资金来源,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社团中深入人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社团;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自愿组建的并按照自定章程运行的学生组织。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活力的具体体现,有效地满足了大学生参于社会实践的需求,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大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着社团的性质、具体活动和发展方向,所以高校社团文化本身就具有导向功能。首先,它通过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高校社团具有自觉性和自愿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中,自觉地完成了自我教育和相互影响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里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文化也具备了政策导向功能,党团组织通过宣传来影响社团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2.创新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自觉、自愿、开放、传承是高校社团的主要特点,这样的环境对于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学生而言,能够有力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开阔,擅长交流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时候因势利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使他们行动起来,亲身去体会、发现和感悟,既能够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自我教育功能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大学生都走向了成熟,也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现代教育提倡自我教育,特别是在大学校园,缺少了中小学阶段严格的学习规定,再加上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放纵自己,所以高校社团文化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其中,不仅学以致用,也提高了自信度,从而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社团里,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聚在一起,大家彼此交流、相互熏陶、取长补短,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理论型的社团,聚集了大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加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社会化功能高校不是象牙塔,大学生终将踏上“社会大学”,所以大学生活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高校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可以说社团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里,大学生掌握了各种社会礼仪、规范、制度、方法和技能,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社团在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帮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5.文化辐射功能文化是一个共同体,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所以文化也具有辐射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又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辐射功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审美水平,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学生。
二、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1.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所以高校社团文化必须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高校社团要明确社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先进的文化导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社团文化也应和大众文化结合在一起,以音乐、小品、舞台剧等大众文化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影响力,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2015年10月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国务院总理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发挥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学校领导要给社团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社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让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展现他们的风采,挖掘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3.打造品牌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品牌文化是社团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凸显社团文化的重要手段,对社团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学生社团只有打造别具一格的品牌效应,才能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打造出精品社团、经典社团。学生社团应重视品牌文化的培育与创新,开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推陈出新的特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充分认可。社团应在传统的会旗、会徽、会衫、口号等形式的基础上,发行自己的刊物,开设自己网站、论坛、微博、公众号等,定期举办联欢会、辩论会、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经常与其他高校社团联谊,积极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交流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4.建设社团制度文化,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学校社团是一个组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保障社团活动顺利地开展。首先,制度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高校和大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建设制度,实现制度的人性化。其次,学校严格把关制度建设,严格审批程序,对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再次,要规范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管理上要公平公正,加强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社团的内外形象,促进社团的发展。
5.拓宽活动资金来源,为社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首先,高校管理者要重视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地为社团提供场地支持,如运动馆、体育场、音乐室、大礼堂等,便于大学生开展训练。其次,高校也应当给予优秀社团相应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一些经典品牌社团,这样不仅有利于社团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最后,社团也应该自己拓展资金来源,根据社团成员的特长与能力,拉一些赞助,销售一些自制的小商品,保障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高校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高校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社团文化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未来,高校应大力支持社团文化建设,提高社团的活动条件,提升社团的精神面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宝权:《试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夏勇子:《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3]朱军:《论和谐视野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作者:张豫
推荐阅读:《兵团教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兵团教育学院主办。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反映学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