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时间:2017年05月0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在语文课程体系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网络作文教学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接踵而至了,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信并把其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呢?下面是两篇小学作文教学的

  在语文课程体系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网络作文教学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接踵而至了,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信并把其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呢?下面是两篇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

  一篇:网络语言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从诱发兴趣、积累素材、优化习作、促进提升等方面,探讨网络语言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网络语言资源

  1前言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在现代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形成的网络语言,具有新颖、活泛、杂碎等鲜明特点,在校园文化中逐步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学生语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1],语文教师应加以有效规范和引导。

  2现代网络语言的界定和特点

  网络语言简称网语,是伴随网络发展而新兴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实生活所用的网语多属狭义范畴,主要分为如下类型:1)符号或图形类型,含

  有QQ表情、字符组合等;2)谐音替换类型,含有拼音、汉语言文字及外语谐音替代等;3)缩略简称类型,含有汉语言文字缩略、拼音缩略等,如XE表示“邪恶”,RY表示“人妖”,LJ表示“垃圾”;4)会意类型,如“S”即是表达拐弯抹角之意;5)转义借称类型,如“灌水”就是指大量乱发帖子的意思。

  网语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1)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幽默诙谐,更富有较强人情味;2)敢于标新立异,不断刷新人的耳目;3)言简意赅且经济简练,符合现代网络交际的即时性、简洁性特征;4)错别字较多,用语欠规范,在语法上简略化、随意性倾向较重[2]。

  3网络语言对于作文教学的双重影响

  网语虽然新奇、怪异、混乱,缺乏规范性和约束力,但是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渗透力。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现代儿童生性活泼,接受力较强,识别力却欠佳,因而网语对他们来说,“双刃剑”的特点更为明显。其正面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丰富语言知识,不断增强语言的积累和表达能力。

  2)生动有趣,活跃思维,为人乐于接受,容易为作文着色添彩。如有学生写道:“我的同桌是一台286(脑筋转得慢),确是内存不足……”既贴切形象,又新颖有趣。

  3)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没有了权威压力和传统束缚,思维自由度较大,活泼性较强,网语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有利于培养语言创新能力,形成语言的个性化风格。

  其负面作用体现在:网语一味地求新求快,“怪、错、乱”等现象严重。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和辨识力较差,长期模仿和使用,容易形成浮躁心理,助长用语不规范、随意生造、无意篡改等不良言行习惯。这对于读写教学而言,既是扑面而来的挑战,又是无以规避的考验[3]。

  4网络语言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网络作文教学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不避困惑、为我有用,能够赢得令人期待的实际效果。开展网络作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习作情趣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情趣化教学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依赖情怀。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半壁江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现代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实物性、模拟性和跨越性强的优势功能,有利于把许多不易感知的事物现象纳入感知范围,为激发学生情趣和促进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如教学“我眼中的秋天美”习作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途径,认真搜集一些关于描写“秋景秋色”的语言和图片,自行研读与欣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形式,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美在哪里。

  接着播放录像音像资料,那金黄的银杏树叶、娇艳的红枫叶、丰硕的果园、繁忙的农田以及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阅读并学习这些“多彩课本”中的“大自然语言”,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学生情不自禁地纷纷议论起来。然后从“抓住事物特点”“有序观察”“把握结构”等方面略加指导,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习作活动之中[4]。

  开展网络作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素材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如何能够写出成功的作文呢?唐代杜甫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义重在强调“阅读与”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小学生缺乏相应的有意注意力,即使对事物现象进行了有意观察,也会像过眼云烟似的难以留下痕迹。面对习作,他们最大的困惑还是不知道写些什么,如何入手下笔,尤其是如何把内容写得真实具体一些;即使写出来了,也经常出现“无病呻吟”“素材贫血”现象。

  究竟如何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呢?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运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资料链接起来,构建一个丰富多元、储备海量、不断扩容的超媒体系统。在习作活动中,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中自主选择素材。如教学“我喜爱的小动物”习作课时,可从“素材仓库”中提炼出松鼠、兔子、小猴等许多动物的图片文字(外形与生活习性介绍等)资料,而且学生可在快放、缓放、定格、回放中反复地点击与欣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获取比较翔实的素材。既有利于加大对习作素材的“滚动式”积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网络作文教学,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习作优化如果说习作情趣和素材积累是基本条件的话,实行习作优化才是真正走上成功之路。

  在网络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支撑下,小学生通过网络寻取所需信息后来构思习作,他们自我确定写些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如何写得具体、形象而生动;让他们根据实际构思并结合网络信息,在充分想象基础上进行人机对话,有利于丰富习作思想,活化习作思维,有利于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语言素养和习作素养打下基础。

  在学生落笔成文并且提交之后,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或语言进行示范评改,在全班范围内实行习作资源的共享。通过开展以激励为主的习作评价活动,一方面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亮点,另一方面指出其中的明显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然后让他们自行修改,潜移默化中实现优化习作的目标。尤其对于网络语言“入侵”学生作文而形成的“语言公害”现象,如“GG”“MM”“菌男”“偶”等,要给予适时、适量而又适度的引导和帮助,教会他们自觉筛选网络语言;善于把规范性语言与网络语言进行比较,激励与引导他们把优雅字词和经典语句等充分运用到习作中,让规范、严谨、凝重、高雅推动学生习作的优化进程。

  开展网络作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习作提升汉语言文字有着数千年的创新与发展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语言同样属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有一些生动、贴切的网络新词汇,如“浮云”“给力”“你懂的”等,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会逐步融入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中。然而从普遍情况来看,当今网络语言是汉语言文字的一种变体现象,没有比较完整规范的体系,绝大多数网语还没有被大范围的汉语使用者“约定俗成”而普通认识和接受。当前网络语言的泛滥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和粗俗,让一些语言初学者陷入难辨真伪的困惑。

  比如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网络中出现的所谓“新词”,让教师着实有点儿应接不暇。当询问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学生自己其实并不知道其真伪。如何净化学生的“语言空间”呢?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不得出现网络语言;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网络语言集中起来评讲,在有效识别后该使用的使用,该禁止的禁止;限定流行网络用语的数量范围等,以此促进规范习作的逐步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注重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引用和研究,逐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网络语言的学习与引用,不断优化学生习作环境,尽量减少网语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用语的良好习惯。

  作者:管秀先

  二篇:小学作文评改互动教学的运用

  摘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立足于作文教学,谈一谈在作文评改互动教学中微信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小语作文;评改互动教学;微信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与广泛推广,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更加激发了课程教学活力,不断促进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优化与提升。近年来,微信作为信息化教学手段闪亮登场,遍地开花,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信并把其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是新形势下的一项实践课题,而且成了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和无以回避的重要考验[1]。

  2对小学语文作文评改现状的简要分析

  作文在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享有“半壁江山”之誉,它既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所在。说其“难”,集中地体现在“学生作文难”和“教师评改难”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由于“素材贫血”和“作文无趣”而导致的。后者则在于“高消耗、低收益”:教师从字词句段到结构内容,从边批、眉批到总批,可谓“满堂红”,然而其结果却是“教师评改昏天暗地,学生收获微乎其微”。有些学校则采取“部分精批、学生轮换”的作文评改形式。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由于作文教学的艰难性,干脆是“不批不改、放任自流”。第三种情况固然是行不通的,而前两种形式也是不可取的。尤其在时下小学“大班额”情况下,精批细改所暴露出来的“教师高耗、学生低能”现象,不能不令人反思[2]。俗话说“穷则思变”,如何把语文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评改重压下解放出来呢?面对窘境,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并认真以待。

  3微信平台在小学作文评改互动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和日常生活之中,不仅人人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而且基本上会玩转手机微信平台,许多小学生也能进行简单的实际操作。这就为微信平台下的小学作文评改互动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前提基础。积极开展微信群小学作文评改互动教学,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作文教学由于压抑个性而造成学生无形的“内伤”,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如果在微信平台下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活动,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情趣,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取“1+1>2”的多赢效益和效应。

  其次,把小学生作品以及教师的评改痕迹直观形象地显现在微信平台上,不仅可在一定范围内让同伴之间相互学习、鉴赏与审视,比如对于一些错别字词、病句等现象,同伴之间先行互改;而且能让家长从中看出相应的“己短他长”“己长他短”以及教师的评改意见,为他们在平时指导并督促孩子开展作文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再次,非常有利于作文资源的相互共享,有利于实现并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评改互动。第四,能够把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传统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大力提升作文评改的质量,增强作文教学效果。第五,在微信这一公共平台的有效监督下,有利于消除小学生抄作、懒作和缺作等现象,有利于增强教师作文评改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透和互信[3]。

  4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作文评改优化策略

  教师在作文评改教学中只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思想,有效激励、积极唤醒、善加鼓舞,定能取得令人期待的效果。以微信群内评改互动为抓手,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自主作文情趣“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群体,由于心智发育的局限性,他们属于“天然唯情趣一族”,对于任何活动都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如果缺乏情趣元素的有效吸引和积极拉动,则难以让他们产生并形成相应的有意注意力。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作文评改,能够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以笔者的无心之作“找错别字”为例,最初来源其实很简单,是被学生及其家长悄然模仿教师而逐步形成的。某次在作文评改微信上,笔者写道:“怎么又把嘴唇翘起来啦?”竟然在微信群内产课程整合•生了轰动效应!有人把“丙”写成“两”字:“你家啥时候又多一个人啦?”有人把“夫”写成“天”字:“你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啊?”有人把“晶”写成“品”:“你家还没装修啊?”有人把“甲”写成“由”字:“你什么时候学会了倒立的?”有人把“熊”写成“能”:“怎么穷得把四只熊掌都卖啦?”……“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借助微信群纠正错别字,确实有趣得很。

  以微信群内评改互动为载体,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作文素养“教给学生最好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语)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如何借助微信开展作文互改来提升学生的自主作文素养呢?

  1)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如“不但要看,还要念”,寻找错用的字词、标点和不通顺语句等,并在微信群留下修改痕迹,以便自我体会。

  2)教师修改评价。教师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典型性作文给予改评,并且发到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引导他们体悟“从哪入手,如何改评”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相互改评。根据“自愿+指定”原则,在微信群内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进行相互改评。如“三遍法”:快速浏览,找出错字和病句等;细读修改,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写好眉批;粗读作评,既检查评改,又酝酿批语。再如“抓关键和重点”,就是看段落是否分明、结构是否合理、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等,从而在扬长避短和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与素养[4]。

  以微信群内评改互动为平台,有效张扬小学生的自主作文个性在小学教育中个性化发展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方向和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就小学作文而言,要想培养作文个性,首先要发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强儿童作文尊严,还儿童成长本色,塑儿童心灵气象,从而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小学生要写出个性化作文,“非耳闻目睹不行,非真情实感不行”。

  如以“我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的作文,有位女孩写了自己的“外婆”在父母离婚后,虽然身有残疾,但多年来对她无微不至地关爱和照料,自己从心底里感恩着外婆。笔者在微信群里给出了评价:“情真意切,令人感动的优秀作文。”有些学生和家长提出了质疑,笔者对此公开作答:“本次作文的主题和目标是‘感恩教育’,所以对象换掉是小事儿。再说这种现状,小作者不应该感恩外婆吗?这种作文不让大家感动吗?”最终赢得了一大片微信“点赞”。

  以微信群内评改互动为活力,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自主作文信念“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学生是活的,作品是活的,老师也是活的。”它启示教师: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和学习品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个体差异性,作文的能力和水平自然不在同一层面上;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给予不同标准的修改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人文化关怀”!尤其小学生,最为欠缺的并非能力与素养,而是情趣、精神和信念。

  因此,在作文评改教学环节,教师要坚持个性化差异原则,积极开展不同标准的因人施评活动,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渐进渐强效应。如“记一次快乐活动”的主题作文,某生的整个文章还算不错,最大缺憾处在结尾:“一到家,妈妈就让我忙着烧饭,真扫兴。”教师就隐去其名,以例文形式把这篇作文发在微信群内,让大家做出修改和评价。经过认真阅读和合作探讨,包括该生在内的部分人终于发现了这一“漏洞”,并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弥补。经过微信平台的无记名投票,这种改法获得了最多数“点赞”,并被评为“最成功修改”,教师也收到了该生的3个“微笑”式表情。

  5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平台为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互动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活力。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如果忽视或淡化了这一信息平台的应用,既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浪费现象,又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渎职行为。教师应把微信在作文评改互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作为一种教学相长的艺术性课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为之深入探究。

  作者:练凤娟

  推荐阅读:海外华文教育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