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述手机网游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时间:2018年01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伴随电子产品和手机游戏的不断升级,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从手机游戏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满足。然而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虚拟的网络也充斥着各类色情及暴力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伴随电子产品和手机游戏的不断升级,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从手机游戏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满足。然而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虚拟的网络也充斥着各类色情及暴力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也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警惕的事情。下面文章针对手机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影响作出详细介绍,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手机游戏,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最近科技的发展真是越来越神速,伴随着手机硬件水平的提升,手机上面的功能也逐渐越来越多,游戏也越来越多,手机游戏(以下简称手游)从画面粗鄙、规则简单、无网连接运行,进而发展到了可以与高清电视画质所抗衡。相比其他电子产品,现在手机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娱乐的需要。截止2016年底,中国手游用户中女性玩家竟然和男性玩家人数上达到一个持平的状态;25岁及以下年龄段占比约为36.7%,大部分的游戏主力军在80后与90后,在未来的十年后,主力军可能还会增加一个00后。

  大部分上瘾手游的人士表示手游可以带来快感,在虚拟世界与人交流可以释放身心。更多的玩家热爱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迷恋游戏中的知音、兄弟之情。在手机游戏虚拟的环境中,玩家可以随意宣泄现实中不满的情绪和情感,释放烦恼和忧愁,可以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上面塑造完美的自己。一旦离开游戏,关掉电脑的同时也关掉了自己的“开关”,在现实生活中平淡无奇、无所事事。在虚拟手游的影响下,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完全封闭自己。即使可以暂时离开手游,也忘不了自己在手游上面得到的完美体验,而一旦又回到游戏,往往会更加疯狂,更加痴迷。

  一、手游的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导致认知缺陷

  心理学上说的认知是人们在形成注意、知觉、判断、思维等获取知识的过程。校园中经常看到,很多大学生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是手机不离手的状态,更多是沉溺与手机上面的游戏。长此以往,严重的就会出现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灵活地思考、记忆衰退等状态,甚至更严重的会神经麻痹,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大学生沉溺在手机网络游戏当中的时间过久,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其主要体现在对周围的事物感知不明显,因为“人的注意具有‘指向’和‘集中’两大特性,注意不仅受兴趣、经验的影响,也会受到知觉对象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网络上玩游戏,对于虚拟世界中的手机网络游戏,可以增加人们的信心,使每个人在游戏中释放其能量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他们内心的无助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高度关注同一事物,那么他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感知就会减少,使得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变窄。

  2.导致记忆力减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寻求刺激时,常常会出现一种“持续性的局部注意力”的情况,忘却本身存在于脑海中的记忆,从而导致人的记忆减退。“识记与保存是再认和再现的基础,再认与再现则是识记和保存的结果”。心理学认为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在忘我进入手机网络游戏的时候,人的记忆过程会缺失,会在沉迷于游戏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导致记忆力衰退。

  3.导致思维能力下降

  “人片面注重事物的感觉,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表现为认识问题肤浅化、感性化。”人的思维人脑借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而总是依赖于网络的大学生,在思维能力里已经成为定式,问题的存在只有网络才能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人格的缺陷和交流的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影响学业,所以克制网瘾迫在眉睫。

  (二)价值观扭曲

  1.恋爱观扭曲

  现在的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加上中学生活的压抑,来到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对异性的渴望明显曾加,开始有明确的恋爱倾向。而传统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在对于和异性的交往上面没有给于正确的引导,仅仅是关注学业,导致他们不能清楚正确地认识和面对性发育、性需求。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其和现实的生活也有不少的不同点,特别是在交际方面,现实中会受到许多世俗、道德、法律的制约。

  而在虚拟的手机游戏中,人物只是一个可以随意被设置的一串代码,游戏中人物的交往随意性、自由性更强,而且游戏中更是可以随意地结婚和离婚,这些在游戏中操作都非常简单,只要两个虚拟的人设置的性别不同就可以,而对于操作游戏的人来说,这种随意的虚拟婚姻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导致学生对于婚姻观的错误看法。

  2.纪律观念淡化

  手游中的环境充斥着各种谩骂、暴力、厮杀等,这些在在现实环境中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在游戏中习以为常甚至会被人觉得很神圣。而大学生沉溺其中,现实与虚拟不分,长期就会使道德观和法律意识越来越模糊,会让人失去对道德的判断,从而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违反社会道德的违法行为。

  (三)自我定位扭曲,自我同一性混乱

  长时间迷恋手游会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沉迷于网络的人在网络上总是能塑造完美的自己,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获得满足的成就感,会使自我的同一性被弄乱。

  交往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且心思简单,越依赖虚拟网络,就越会迷失自己,会出现认知失调,出现“信任危机”。因为,面对面的人际交往,靠的是真心,需具备容纳、控制心理特征,从积极角度去拿出自己的真心实意和陌生人交流,不猜疑,不防备,才能达到交往的目的。对于陷入虚拟网络无法自拔的人来说,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出现语言交流障碍。而换一个角度,长期处于网络环境的交往中,人的思维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信息的反应出现迟钝,对交流的信息曲解,不能正常交流。

  二、大学生网游成瘾的原因诉求

  笔者的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成瘾的程度会有差别。结合笔者的调查,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的因素是造成大学生手机游戏成瘾的主要因素,多种原因交融才造成大学生手机游戏成瘾。

  (一)社会因素以及手游本身

  1.社会庸俗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就业难的因素引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失业和低薪,常常会在前方道路中迷茫。网络的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侵犯我们的思想。庸俗的网络文化的弥漫,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的精神信仰出现遗失。大学生在得不到正确指引的情况下,会在所谓的虚拟世界迷失方向。

  2.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

  父母的心愿都是是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不惜任何代价送孩子读书。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对于大多来自普通百姓家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常常在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只有在手游里面才能重获信心。当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时,可以忘却现实的困扰。

  (二)家庭因素

  进入大学后,学生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就是生活费。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孩子们,家庭条件本来就不是很好,父母忙于打工,再加上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知识文化层次有限,对其生理和心理上面的关心远远不够,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学校,以为孩子在学校就放心了,更多的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殊不知在这个阶段,物质虽然能温饱自己,但是需要更多的是爱的关怀与心理上的沟通。

  (三)学校因素

  目前,全国各高校为适应扩招需求普遍建立新校区,学校大部分都建在郊区,原本有利于学生的专心致志,但是大部分却把时间花费在手游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大学生常常会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手游成瘾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职业信仰缺失问题。学生兴趣爱好与专业不契合,或因为分数限制、家长愿望等原因报考了当前所学专业,对未来职业谈不上热爱不热爱,为了文凭而学习。这种状态下,时间不是用来学习了,比学习更有吸引力的手机游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宣泄现实中不满的情绪和情感,释放烦恼和忧愁的途径。

  三、干预策略

  就大学而言,学校的教育是主导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学校而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就应该对学生负责任,而对于当前影响大学生的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如何矫正,学校首当其冲,应该积极行动,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优化学校管理制度

  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常常数年一成不变,殊不知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在管理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予以优化调整。加强考勤,比如一些早晚自习、课堂考勤、就寝制度等的完善。而对于手机游戏成瘾的的学生来说,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根据专业、年级、年龄、性别等不同,把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地了解他们,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减少手机游戏的不良危害。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清楚的意识往往不会被梦幻般的虚拟世界所牵绊。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端正职业信仰,準确定位,有效安排时间,劳逸结合,走正确的路并坚持下去。认真对待学业,正确地认识手机网络游戏的危害,回归现实,端正职业信仰,找到学习的动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规划,让大学生活不在虚拟的世界虚度。

  推荐期刊:发表心理学核心论文可以选择的期刊有哪些呢

  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北大核心期刊都有哪些呢?心理学核心期刊有很多,例如《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选择心理学核心期刊投稿,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大多数发表论文作者都是为了评职称,那么选怎心理学核心期刊的时候要注意期刊的级别是否符合自己单位的要求,以免论文发上去了,送到单位不认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