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4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现在国家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要求从幼儿教育阶段就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儿童时期是接受新事物的启蒙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幼儿启蒙阶段的重要性,怎样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强调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一、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及现状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包括古诗文、词语、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传统节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从古代的“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然后是人们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这些内容已经深深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师范院校培养的是幼教工作者,如何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需要指导幼师生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瑞吉欧教育提出“儿童的权利应当被认识,而不仅关注他们的需要”.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纲要》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20世纪末在全国陆续出现的幼儿国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幼儿国学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2015年-2016年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在第三幼儿园、行德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国学活动也为课题提供了事实依据,在理论与事实上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等活动在全国盛行,显示了政府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与支持。内容恰当、方法得当、形式灵活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对于儿童的生活常规、行为仪节等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传承文化、弘扬良好社会风气,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较于中小学的广泛开展,目前公立幼儿园的尝试只是凤毛麟角,仅停留在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的探索与实践,然以国学命名或特色的私立国学教育机构却在各地广泛出现。目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失序状态和商业化趋势,诵古文、着汉服、拜师礼等活动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吗?即使是已经开展过的幼儿传统文化也大多停留在吟诵阶段,与幼儿好奇、探索、梦幻、艺术、游戏的多彩生活相比显得毫无生机,势必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众多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暴露出流于形式化,将成人的解读和认知强加于幼儿教育等问题。
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容,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价值体系。
弘扬中华文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中,明确肯定了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植根在中华文化之中。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下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身为中国人,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传承工作。
(二)幼儿从小树立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现有人口13亿多,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为全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奋斗目标,这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化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套道德文化的完整体系。同时,中国还是礼仪之邦,致力于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传承发展这一道德文化体系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体。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强化爱国意识,可以增强幼儿从小关心同学、关心班集体的意识,从小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信自强对幼儿良好的人格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三)从小积累,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适合幼儿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是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这些蒙学读本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大量的生活日用常识,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内容上还比较注重伦理道德教育。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忽略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幼儿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蒙学读本中幼儿可以积累知识,为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传统文化学习做好铺垫。
三、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幼儿不同于中小学生、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基本立场。
(一)选定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
2014年教育部协同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套幼儿园的国学实验教材,该教材为国内第一套幼儿园标准化国学教程。为了适应学前教育中的这一形式,我校结合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特点,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并编订了相应的教材。教材选篇涵盖了《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等传统文化内容,鉴于“儿童性”的核心是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放在首位,学龄前幼儿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文字符号的学习不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选篇相较于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等抽象文本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等具有图像性和想象空间的内容,更适于幼儿感受传统文化。
(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活动丰富认识结构的,应让儿童探索、发现知识。现阶段学前教育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已有的经验,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中,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理论课程教学时间长,实践教学课程时间少,缺乏教育实践的锻炼。原有的以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内容分科的学前教育教学法课程,在理论层面上存在知识重复现象,占用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目前幼儿园的国学教学中注重幼儿的诵读,但往往忽略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儿童性”要求重视情感在幼儿学习中的强大动力作用。文化的内化需要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一致,但在幼儿阶段,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绝不是主流,如何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是选材。积极的情感常由兴趣引发,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选择那些与幼儿兴趣相切合、与幼儿心灵相契合、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文化内容,通过生活、游戏、艺术、梦想的形式进入幼儿的生命,才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精神。
二是备课。课前幼儿教师可把选文内容编排好简单而内涵丰富的韵律动作,准备手指玩偶、古典音乐、相关图片、小故事等。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相结合,基于幼儿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快乐诵读,浸润教育”为指导思想,坚持经典性特征,将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故事化、情景化、游戏化,实现幼儿在玩耍中学国学,快乐中诵经典。
三是教学。教师引领幼儿有节奏地诵读句子,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教学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编排儿童剧,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是幼儿获得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
(三)关注幼儿园环境建设。
首先重视传统节日,而非现代流行的“洋节”.在教学中开展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腊八节、春节等各个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认知。在语言领域教学中,教会孩子各地不同的节日民俗,让幼儿了解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让幼儿知道十二节气,会唱节气歌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走廊墙壁上挂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国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设有国学读物区,用剪纸、编织、脸谱等元素装饰教室。
另外,为扩展教育的辐射区域和研究广域,还将在互联网上建立微信平台和“QQ”群,利用网络的辐射性,搭建课题组、幼儿园、幼儿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上传理论学习材料、交流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李强.蒙学经典研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戴聪聪.学前教育教学法实训指导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丁月玲.基于情智文化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0):67-69.
相关阅读:幼儿园教师评职可投稿到哪些省级期刊
幼儿教育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教学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学前教学人员,提升他们的职位待遇,他们可以为教学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而幼师论文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的事情,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评职,还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新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幼师论文来说可投稿的期刊有很多,下面小编就总结了几本幼师评职可投稿的省级期刊信息,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