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基于校企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

时间:2019年06月1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内容摘要:在教育部提出高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大背景下,本文首先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定位、模式创新、实施路径、保障体系四个部分,在此基

  内容摘要:在教育部提出高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大背景下,本文首先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定位、模式创新、实施路径、保障体系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笔者所在学校推行该项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明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导师制

江苏高教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在校人数最多的本科高校群体,在提高本科教育水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校企合作导师制的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上开展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该方面的课题,目前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陈高扬提出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等方面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1]。

  王明明对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完善了学生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2]。何齐宗等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本科生导师制之质进行了审视,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本质在于通过“自由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素养”,并呼吁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的思想共识与文化支持[3]。

  王保建等在“卓越计划”的框架指导下,采用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加入学校-企业双导师制的教学手段,对本科生的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效果良好[4]。陈新民提出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提出企业与高校必须加强价值观念融合,提高认识,健全政策制度,形成“政产学”三重螺旋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战略[5]。陆冬妹研究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包括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区域性,并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了地方性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并简述了其特征[6]。

  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现状国内学者对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以应用型本科现状存在的相关问题出发,对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导师制的基本模式进行阐述,并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论证校企合作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案例支持。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现状调研并对相关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由于国家、部委及各省级层面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尚未有统一、权威的界定,当前各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自身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尚不清晰,且各自的定位不统一,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位表述。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现状各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各相关行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革新及产业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状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3)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在目前的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还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由此导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动力不强。

  2.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2.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征、办学定位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确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具备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应用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应能针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应用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动手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为针对性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其中,“科教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产教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具体的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以“导师制”为引领,以“项目化”为驱动,以“校园工业中心”为支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1)以“导师制”为引领。本文提出的“导师制”是指为本科生在学期间配备导师,负责该学生的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专业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特征,即:全周期、双模式、全覆盖、多样化。其中,全周期是指本科生从大一开始直到大四,全程都有导师进行指导;双模式是指聘请的导师中,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相联合的模式;全覆盖是指在试点专业中,所有学生全覆盖,实行全员导师制;多样化是指以导师制为基础,开设小课,实行创新学分。

  (2)以“项目化”为驱动。本文提出的以“项目化”为驱动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作为知识和能力传递的“单元”,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实际的工程应用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真题真做”,即所有的实践环节项目都是从实际项目中来,并实行项目制进行考核;其次是“一贯制”,是指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牵头,实行“课程设计-学年设计-毕业设计”一贯制的教学模式;再次是“成果转化”,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需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的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素材。

  (3)以“校园工业中心”为支撑。“校园工业中心”是指结合学校相关工科专业和学科,在校园内成立以产业为导向的工业中心,既可为高校教师转化科研成果、直接参与产业科研工作等提供平台,也可为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提供方便。通过工业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可使工业中心的工程师全面参与学生培养,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团队进驻工业中心开展创业创新训练。

  2.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针对本文提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具体模式及相应的实施路径,本文提出需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科教融合体制创新。“科教融合”在传统研究型大学中早已有之,其宗旨是倡导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将科研成果用于学生的培养。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科教融合模式应有别于传统研究型大学,其中的“科”更多的应为应用型科研项目,因此,应在“科教融合”模式的推行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应的体制改革。

  (2)产教融合平台搭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举,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学校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现有资源用于人才培养。

  (3)高水平应用型师资打造。“名师出高徒”,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应尽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并鼓励教师提升应用型研究能力。

  3.实施效果

  笔者所在的宁波工程学院一直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以交通工程等专业为试点进行“科教+产教”双融合的教学改革,重点开展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较为显著的实施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总体可概括为:毕业前,创新能力强;毕业时,就业质量高;毕业后,发展后劲足。其中,毕业前,创新能力强,主要表现为2015-2016学年,我校学生发明专利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在省内40所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试点专业(交通工程)近三年研究生升学率均在40%以上。

  毕业时,就业质量高,主要表现为2015届毕业生在300人以上中大规模单位就业的占38.2%,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且平均月薪4170元,也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毕业后,发展后劲足,主要表现为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薪资水平也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试点专业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深造后,发展后劲明显提升,2016-2017学年浙江省教育厅对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我校在全省40所同类高校中名列第八。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本科院校中数量最多的群体,所培养的学生数量大、覆盖面广,因此,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提升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应用型本科人才面向产业一线,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还事关我们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积极探索,应该说,提出的“具备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这一目标定位是符合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实际的,提出的“科教+产教”双融合的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提出的校企合作导师制又是实践这一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明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值得相关院校进行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41-41.

  [2]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76-78.

  [3]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6-80.

  教育类刊物推荐:江苏高教是江苏省教委、江苏省高教学会主办的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江苏高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探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各类问题,致力于发展和繁荣高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