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8月3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气质名片,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内涵最直接的表征;是学校的个性标签,呈现学校完整的文化现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但其中存在不少误区,导致不能发挥文化育人应有的作用。针对当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省内优秀学校的做法,提出“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案。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为:本真、和谐、共生、持续;特征为:使命、传承、人文、统整、和谐;并从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校园文化建设措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借鉴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策略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气质名片,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内涵的最直接的表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浸润学生的人格品性;是一种精神,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是一面镜子,能准确地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办学个性,是学校个性的标签,体现学校独特的校容校貌,反映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呈现学校完整的文化现象。各地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各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不少误区,致使工作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好文化育人应有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一)误区
1.校园文化主题建设的误区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提炼、升华而成的。烙印着痕迹的历史是校园文化的根。校园文化不是无根的浮萍,而是有根的大树。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是相对稳定的,是有精神传承的。当前关于校园文化主题的误区有:校园文化主题挖掘上盲从权威,无传承。这样的校园文化主题是肤浅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主题设置上跟风赶潮,无自我。这样的校园文化,是短暂的,是没有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主题设计上不合实际,无认同。这样的校园文化,是没有认同感的,是没有发展的。
2.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误区
校园文化需要长期的过程去积淀、去建设、去提升,是一种内在的熏陶、浸润和影响。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中存在以下误区:只注重显性文化,忽略隐性文化;心中无人,只有物质环境。有些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建设校园的物质环境,这是一种表面的、没有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这样的文化建设方法是简单的、低效的。
缺乏规划,缺少整体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零星不成体系。有些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缺乏整体规划和宽广视野,没有整体观,没有主题,没有规划。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零乱无章的、不成气候的。生搬硬套,不切实际。有些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只追求形式而不顾内涵的体现。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是没有内涵的、没有生命力的。
3.校园文化建设措施的误区
校园文化应以校园为时空,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感化学生、锻造学生品格的熔炉。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上还存在以下误区:规划不足,文化主题不突出。一些学校没有做好顶层设计,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建设主题不明晰。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低效的、无序的。观念固化,不能与时俱进,文化生长停滞。
校园文化传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是学校精神长久的积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改变、教育愿景的修正等,校园文化内涵应该有新的解读,建设措施应该有新的方法途径。细节关注不够,未能精雕细琢,文化内涵不动人。一些学校只注意大块建设,不关注细节打造。其实,细节才最能打动人心,细节才最能体现教育的功夫,细节才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实质。
(二)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问题
部分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只重显性文化,不重隐性文化;只关注环境打造,而不关注人的塑造;只重结果的呈现,不重过程的管理。认识上的模糊与偏差,都将阻碍校园文化发挥更加强大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成体系,有其自身系统的构建过程,需要学校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不断地生成发展。
2.实施中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整体环境的浸润、漫长过程的熏陶、点点滴滴的积淀,需要长期的努力才会收到效果。有些校长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是个虚的东西,短时间内是不会有效益的,不会带来学校的什么变化,因而对校园文化建设是嘴巴上说重要,实施起来却是装点门面,敷衍了事。有些校长也觉得校园文化确实是个好东西,学校确实应该建设,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不能静心踏实工作,不能耐心回顾学校的历史,不能潜心梳理学校的发展进程,不能用心总结学校办学的精髓。
二、生态校园文化的内涵
(—)生态的内涵
生态,是生物的生活状态,已是当下社会发展最贴切的要求与愿景。生态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围绕“生命”这一核心,遵循规律,和谐推进,注重塑造人格、锻造精神。
(二)生态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1.本真生态的校园文化回归原点,回归本真,尊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开放花朵。生态的校园文化就是要能展现学生的本真,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让学生能良性发展、持续发展。
2.和谐生态的校园文化展现的是人与人、景与物、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和谐共存、辩证统一,和谐统一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教育元素间、相辅相成,互帮互助,互补互促,激发活力。
3.共生生态的校园文化追求的是教育各元素和谐共处,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4.持续生态的校园文化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学校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塑造学生价值品质的过程,着眼点就是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生态的校园文化的特征
1.使命——生态的校园文化承载着使命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2.传承——生态的校园文化蕴含着传承沿着历史的足迹,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古为今用,传承精华,舍弃糟粕,创新发展,走出学校自己的发展道路,开创学校教育的崭新天地。只有认同,才会传承。认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传承的重要体现。
3.统整——生态的校园文化体现为统整生态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统整的系统工程,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具体性等。它统整着校园的每一处景致、每一处布置、每一次活动、每一个课堂。环境层面的“硬”条件、外显的文化是生态的,精神层面的“软”条件、隐性的文化也是生态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都彰显着生态的校园文化。
4.人文——生态的校园文化富有人文生态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的,关注人的需求和情感。课堂是非常直接和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渠道。课堂的生态化,就是以人为本,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且走进学生心灵,师生融洽和谐,共同追求生命的精彩和快乐。
5.和谐——生态的校园文化充满和谐生态的校园文化是和谐的,像阳光一样令人温暖;管理是民主的;教师之间是和谐的;学校与家庭是携手共进的。
三、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校园文化主题建设策略
1.追根溯源,厚重底蕴
每一所学校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不同,积淀了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追寻历史,寻找校园文化的“根”与“源头”,挖掘其内涵价值,传承人文精神,将民族、地域文化底蕴与学校发展的历史、现实与理想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浓厚的本校特质的校园文化主题。例如,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创建于1913年,历经百年风雨,积淀了以“登高”为核心、以“凤凰”为载体的校园文化。
2.认识自我,张扬个性
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应在充分认识学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将先进的经验成果与本校资源有机整合,提炼出彰显学校的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例如,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立足本校近两百年的历史积淀,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全面实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通川区打造学校文化及加快名校发展的战略追求,提炼出“延书院文脉·塑行知校魂”校园文化主题。
3.扎根实际,共同愿景
生态的校园文化主题应扎根于本校实际,生长在学校每一个人的内心,体现着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价值取向和精神需要。学校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师生,引导师生共同设计、广泛参与,共同建设校园文化主题。例如,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挖掘自身特色教育理念,广邀“领导、专家、师生”三方反复讨论,坚持在实践中反思探索,广纳全体师生的教育智慧,将百年教学智慧凝聚为“和美”二字,创造性地提出了“和美”教育理念。
学校围绕“和美”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思、建设和实施中,营造舒适的育人环境,师生在快乐学习与共同成长中创造美、体验美。学校用和美文化滋养和美师生,以“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校训,携手共绘和美蓝图,共同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愿景。
(二)校园文化思路建设策略
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还需确立清晰的思路方法,方可“神”“形”兼备。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应是以人为本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方面体现出人文情怀。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是系统的,围绕主题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构建。
1.以人为本,人文情怀
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仅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更要突出隐性文化的营造,建设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适宜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把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理解和需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赋予校园文化丰富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校园文化“外化于形,内植于心”。
例如,乐山市实验小学打造以“幸福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坚持“教育从儿童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美好”的教育追求,让全校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教师风采墙和学生笑脸墙体现了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价值。梦想墙上,一对大大展开的五彩的梦想之翼,每一片羽毛都是学生精心绘制,寄托着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艺术长廊中,数百张书画和美术手工作品全部是出自学生之手,展示了学校这片育人的沃土对学生艺术的熏陶与培养。法制宣传墙上,每一幅蕴含法制道理的童趣漫画都是学生亲自查阅法制资料并绘制的,还有学生亲手制作的法制长城、彰显乐山地域特色的大佛塑像……校园文化的每一个角落的建设,都让师生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2.顶层设计,系统构建
生态的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应立足学校的办学理想,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瞻顾学校的历史积淀,分析学校的教育现状,展望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进行宏观导向,提出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齐头并进,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让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序推进、整体实施。例如,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是2016年新建的学校,在校级领导班子成立之初的2015年底,就邀请专家对校园文化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弘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理念系统。
3.学习借鉴,创新运用
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是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善于借鉴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积淀、师生情况等方面,有效地吸收与融合,不断改进和创新,丰富本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例如,四川省泸州市忠山小学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学习,创新校园文化,从“书香校园”到“读练课堂”,从“读练课堂”再到“生长教育”,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创生发展。
(三)校园文化措施建设策略
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通过制度进行建设的推进;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紧密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与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
1.制度保证,人文管理
制度文化建设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保障系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浸润养成的过程,尤其是在建设初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来保障其顺利实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先用制度来强化,再用文化来内化。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建立高品质的校园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政策、新精神,在学校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其次是要注重人文管理。学校制度文化是刚性与柔性并蕴的文化,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刚柔并济,宽严有度”。例如,川大附小以“制度完善”为保证在实践行为上进行规范约束。根据规划,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从法制上保证规划的顺利进行。因此,每一次规划出台的同时,学校的制度就及时修改调整跟进。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每隔三年,学校就要组织教代会对学校制度进行集中3天的修改和完善,使学校的发展有明确的制度保障。
2.与时俱进,不断生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对现有的办学理念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不断生长,赋予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以更深更远更新的意义。例如,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2000年将百年教学智慧凝聚为“和美”二字,提出“和美教育”,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定义“和美教育”的内涵。第一个发展时期——核心价值:以和为贵,以真为美。教育诉求:和乐(教育氛围)、和谐(发展目标)、和平(核心内容);美德、美智、美体(育人目标)。校训:踏踏实实做事,和和美美做人。战略目标:现代化地方名校。
第二个发展时期——核心价值:正心至和,励行尚美。校训: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和美品质:教师“博爱、精艺、致远”,学生“谦、信、善”(育人目标)。战略目标:现代化城市精品名校。第三个发展时期——核心价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校训: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育人目标:“韧性(和健美心)、德性(和性美习)、灵性(和协美创)”。战略目标:有“德性”的全国名校。
3.精雕细琢,动心动情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全局,更要注重细节,要用生动的细节演绎校园文化。精心突出细节,让教育随处可见,“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细节就是对学校校园文化和理念最好的解读。例如,成都市成华小学坚持校园的“空间”要有生命气息和成长性,让每个人真切地触摸到自己生命成长的痕迹。楼道文化有明显特点:校园文化元素和细节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廉洁教育有机融入师生原创的艺术作品中。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艺术
这篇艺术省级论文发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艺术,校园文化建设时很多搞笑的建设重点,是培养具有特色学生的先决条件,论文通过考察,概述了校园环境的建设特点,校园文化关系到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内在修养,所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