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3月06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微时代”是信息社会发展至今的新标签,代表着当前学生沟通、交流方式的全新变革,标志着学生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亟待革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摈弃陈旧的思维观点,积极引入时代、时尚元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令大学生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
[摘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由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体系,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缺乏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规划。
“微时代”的特征在于“微”,这里所指代的“微”既指信息的特点—简短精炼,也指信息传播的媒介—微信、微博,这是传统媒介和交流沟通方式的一种变革,同时预示着时代发展将朝着短小精悍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已然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假以时日,微时代必然会成为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1]。“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与传统信息传播相比,速度更快,信息即时性、有效性的特点凸显的尤为明显,且信息传递的方式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小视频,这种灵活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且具备了互动交流的基本属性,这些特点也证实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微时代”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冲击,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游离条件,即“微时代”是发展,也是毁灭,是创新,也是涅?。
1“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1信息传播的大众化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微时代”主要的平台是网络,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信息既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且借助于互联网之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主动转变教学观点,积极引入开放性和多元化元素,令课堂教育变得开放、随意、客观、高校,令学生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掌握信息、传递信息的独特魅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打破传统,推陈出新的良好机会,是为学生打造全新沟通、交流、学习、分享平台的良好契机,是推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丰富化、多彩化的,实现教育双方互相沟通、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机遇。“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已然成为普遍大众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发声,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这种未经整合的共享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隔阂,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无形束缚,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逐步令教育具备共享的特性。
1.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对多的模式,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无法被表达和关注。在“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课堂延伸至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微博、微信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关注的而一些新闻进行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毫无顾忌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零接触式的生活教学[2],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便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变化,实现从课堂教育到生活教育、隐性教育的延伸,在“指尖化”信息交流的当下,声情并茂的图文讲解能够快速传递至大学生交流平台之上,这无疑提高了教育信息的时效性。
1.3信息传播的灵活化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接受系统、完整的思想教育,但现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讨厌按部就班和照本宣科,鄙视旧俗,喜欢张扬个性,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故对他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激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当下的大学生喜欢及时、便捷的咨询以及能够博得眼球的新鲜事物,交流日趋常态化、简短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逐步成为他们释放自我的平台。各大高校也注意到了这种发展趋势,主动迎合社会发展,建立了学校的公共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将教书育人的平台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新媒介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隔阂,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微时代的潮流不断推动这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教育正朝着新型的图文并茂式,以文字、语音、图片相结合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发展,这种转变主动迎合的学生的需求,能给学生以视觉感官上的刺激,令同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1.4信息传播的互动化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教育者试图竭尽所能给学生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但传统教学完全与之背道而驰,这种教学模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消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微时代”下,依托于新传媒而发展的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泛泛而谈的缺点,为大学应营造一个公开、互动、平等交流的学习平台,令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了解日常问题,发表自我观点,而借助这些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变得更佳生动、形象,知识逐步从枯燥的理论演变为图片和音频,这有助于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2“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2.1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带来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令信息传播更佳迅速、便捷,且具备了互动性,每个人可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海量数据信息,即数据传播具备了“无屏障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期间夹杂有许多堕落、消极、腐化等负面信息,容易错误引导学生,令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发生扭曲,这给当下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出的不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枯燥乏味,但是系统性和可控性较强,教师可以实现点对点教学,将教学目标与当下的材料、知识、时事新闻结合在一起,从而积极、正确疏导学生思维。但在“微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助选择信息、随意浏览信息,发表自我见解,这令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逐步丧失,教育者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极大冲击。学生在公共平台上一旦受到了误导,接受了大量负面信息和不良价值观点,如色情暴力信息,落后的文化观点,就容易导致价值观发生扭曲,诱发行为错误,这点是十分恐怖的,故教师需要对学生发布的信息进行了解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2.2给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带来挑战
“微时代”下,学生可以借助新兴传媒平台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可能裹挟着不良信息和扭曲、落后、消极的价值观点,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其影响,误入歧途。当下的网络信息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良信息容易经虚假包装后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若果大学生自我辨别能力不强就容易被其误导,逐步懂感官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十分可怕的。过于泛滥的信息、羸弱的网络平台监管以及尚不健全的体质管理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三观发生扭曲,甚至影响其理性思考和辨别十分的能力。
2.3给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带来挑战
“微时代”下,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负面信息的影响而走上歧途。倘若某个人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负面信息就可以影响一片人,进而产生辐射效应,影响更多的人,这对于社会稳定十分不利。此外,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推动者,完全可以自由发表感兴趣的言论,追求感兴趣的知识或者事物,这极大挑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磁瓦,微博、微信的兴起令政治教育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这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毕竟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助选择权,而且教育工作者还要负责监督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当下的学生信息获取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接受并合理运用微博、微信展开教育,否则就会导致教育与实际脱钩,教师的信息优势逐步丧失,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和价值观变化,长此以往必将引发严重后果。
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3.1构建一只“微队伍”,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理念”,顺应“微队伍”的发展
目前微博微信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高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当下发展潮流,理应主动做出改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思想”,打造一支“微理念团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对网络传媒的把控能力,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入研究“微语言”,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教学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更多的时代感、时尚感和新鲜感;此外,教育工作者可以率先开通微博、微信,了解其功能和特点,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信息交流特点,这有助于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微教育的开展。
磁瓦,教育工作者开通微博、微信后可以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和交流,自身积极宣传思想政治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育工作者则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逐步实现双向交流和沟通,令思想教育逐步延伸至课堂之外,这同时也能够令教育工作者具有更多的话语权[3]。“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但是也带来了些许挑战和发展难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主动寻求改变,提高对新型传媒工具的应用能力,借助“微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理论框架,提高教学能力和传媒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理论知识的课外延伸。
3.2增强“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提高工作者的“微能力”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正确引导学生,令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而“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能用积极应用“微平台”传播知识和信息,提升自身对网络传媒的应用能力。当前的教育工作者以中年人为主,对于网络传媒、微信、微博的驾驭能力不足,与学生相比在掌握熟练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微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4]。教育工作者若想充分利用“微平台”就必须首先了解微信、微博的使用方法和传播特点,掌握扎实的网络媒介技术,灵活运用各种社交软件,这是利用自媒体和网络媒介讲课授学、传播知识信息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教育工作者若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工地和灵活的思维头脑,能够做出透彻的分析,并适时引经据典,做出令人叹服的教育。
而培养教育工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见微知著的能力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唯有具备较好的前瞻性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才能因势利导,在解答学生疑问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导和思想价值认同;另外,为了正确引导学生,避免不良信息误导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身先士卒,率先培养筛选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诊断负面不良信息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最后,合理运用“微平台”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发布技巧,尽可能做到图形并茂,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5]。
3.3打造“微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
高校应积极打造校园“微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向学生提供及时、新鲜、有意义的政治精神咨询,传递相关知识,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窗口、新途径。另外,高校应在此背景下营造特点鲜明、积极向上的“微文化”氛围,并通过微电影、微视频等多种手段合理引导学生的思想,令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当前的大众舆论导向,鼓励学生应用“微平台”畅所欲言,积极宣传健康信息,维护校园政治思想的良好发展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工作的进步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