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0年10月2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内容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大家对于自杀的态度,基于调查现状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构建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准确性的工作机制。 方法: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

  【内容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大家对于自杀的态度,基于调查现状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构建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准确性的工作机制‍‌‍‍‌‍‌‍‍‍‌‍‍‌‍‍‍‌‍‍‌‍‍‍‌‍‍‍‍‌‍‌‍‌‍‌‍‍‌‍‍‍‍‍‍‍‍‍‌‍‍‌‍‍‌‍‌‍‌‍。 方法: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某所医科院校39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自杀态度的总均分为(2.89±0.28)分,均值在2.5至3.5之间,表明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总体上是中立和矛盾的; 根据SCL90测试结果,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3.2%; 自杀态度和心理问题症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4,p <0.01)‍‌‍‍‌‍‌‍‍‍‌‍‍‌‍‍‍‌‍‍‌‍‍‍‌‍‍‍‍‌‍‌‍‌‍‌‍‍‌‍‍‍‍‍‍‍‍‍‌‍‍‌‍‍‌‍‌‍‌‍。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对自杀的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提示大数据时代下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创新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建立动态心理特征数据库,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提高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 键 词】大数据; 医学生; 心理危机; 自杀态度; 现状调查

现代交际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高速发展和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了互联网信息世界的广泛影响。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信息数据的储存量和留存时间也呈指数级的增长,海量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也变得更加的便捷与可行,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了。 在大数据背景下,尤其对于当代高校中的大学生,其学习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到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例如慕课MOOC、网络资源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形式的大力推行,个体自主查询资料、小组讨论与报告专题内容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学生获取、整合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的丰富和便捷,此外,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表达个人想法、情感和行为的方式以及人际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和隐蔽性,这些变化都进一步的推动了便捷式智能手机端和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和普及,同时,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开展大学心理危机干预,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个体因为客观发生的或者主观感受了危机事件并产生了痛苦情绪,且用自己惯常的方法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导致个体意识、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紊乱[1]。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和行为特点促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转变。 相对于网络化的便利与快捷,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显得更加的被动与滞后。 已有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能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化解,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2]。

  因此,本研究对贵州省某所医科大学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构建,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贵州省某所医科大学全日制五年制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统一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学校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完成相应的测试问卷。

  (二)测量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为自编式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专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独生子女等基本情况。

  2.自杀态度调查问卷

  采用肖水源等人编制的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该问卷信效度良好[3]。 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包含了29个条目,所有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1=完全赞同”到“5=完全不赞同”。 该问卷包含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对自杀者(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按照均分进行计算,将自杀态度分为三种情况,均分分值小于等于2.5分,表示对自杀的态度为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均分分值为2.5分至3.5分之间表示对自杀的态度为矛盾或者中立态度,均分分值大于等于3.5分,则代表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

  3.90项症状清单(SCL-90)

  采用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的SCL-90量表。 该量表共包含90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从“1=没有”到“5=严重”。 该量表包含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饮食、睡觉)。 总分越大,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 先用描述统计得出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再使用Pearson进行T检验和相关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结果

  (一)人口统计学数据

  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人数为3969人,其中男生为1364人,女生为2605人; 一年级有1313人,二年级有837人,三年级有652人,四年级有795人,五年级有372人; 自愿就读所在学校的人数为2989人,占总人数的75.3%,对是否自愿就读所在学校持一般态度的人数为855人,占总人数的21.5%; 不自愿就读所在学校的人数为125人,占总人数的3.1%; 对所学专业感到满意的人数为2679人,占总人数的67.5%,对所学专业持有一般态度的人数为2153人,占总人数的28.4%,对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意的人数为162人,占总人数的4.1%。

  (二)大学生自杀态度和心理问题检出率情况

  根据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计分评价标准,对自杀持有肯定和理解态度的学生人数有303人,占总人数的7.6%,对自杀持有中立或者矛盾态度的学生人数有3613人,占总人数的91%,对自杀持有反对和否定态度的学生人数为53人,占总人数的1.3%。 根据SCL90的阳性筛查标准,即总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筛选出存在各种心理阳性症状的学生人数为920人,占总人数的23.2%。 进一步对两个量表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可见,对自杀持有肯定态度且心理问题呈阳性的学生人数有138人,占总人数的3.5%,对自杀持有中立或者矛盾态度且心理问题呈阳性的学生人数有775人,占总人数的19.5%。

  (三)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对自杀态度的总均分、大学就读自愿程度、专业满意度和SCL90的总均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总均分与自愿就读所在学校、专业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SCL90症状与自愿就读所在学校、专业满意度和自杀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基于现状调查,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预防与干预机制

  (一)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以贵州省某高校为例,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和心理问题症状进行调查,发现对自杀持有肯定和理解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虽然不高,绝对数值却有300多人,而且对自杀持有矛盾态度的学生占比很高,占总人数的91%; 同时,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检出率为23.2%,其中,对自杀持有肯定态度且心理问题呈阳性的学生人数绝对值也不少,共有138人,而在存在心理问题症状学生中,对自杀持有矛盾态度的学生人数也达900多人。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对自杀的态度持肯定或矛盾较为常见,这和前人的调查研究结果一致[4]。 此外,大学生对于自己所读的大学越是基于自愿,对自己的专业越是满意,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症状越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更倾向于积极面,持有肯定的自杀想法和念头越少。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行为是想法和情绪感受的外在表现,当心理问题越严重,自杀意念越强烈时,出现心理危机和自杀行为的风险就越高。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高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且对于自杀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敬重也十分堪忧。 心理危机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估,从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个体关键信息,掌握大量的信息将有助于提高研判学生心理危机状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大学生心理危机联动机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不断充实,目前,精神专科医院-学校心理辅导中心-院系辅导员-学生家长-班级干部五级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已相对成熟,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相关工作人员以什么作为危机研判的工作抓手,如何将分散化的信息和数据整合起来进行整体分析却是一个普遍的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将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对实现快速、准确识别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高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建设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动态数据库。 数据库的构建将基于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博士提出了危机的“树理论”,即把人的心理看作一棵树,树根指的是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和树枝则是由价值观、信仰和社会支持构成,树叶由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构成,社会环境作为阳光雨露也对树的成长产生了极大影响[5]。 以“树理论”为基础进行拓展,分阶段动态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为新生入校一个半月后,由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集中组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一般基本信息和SCL90、应对方式、依恋关系、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人际交往、自杀态度等,以及心理教师对得分异常学生的访谈评估情况,构建学生的基础心理数据库; 第二阶段为由院系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主要抚养者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对其思想动态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信仰或者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类和评分,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内容; 第三阶段由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院系辅导员根据学校教务处、资助中心、后勤、学生处、网络中心等多部门提供的数据,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网络行为数据; 第四阶段则是由院系辅导员和班级干部每周进行一次填报,对学生个人或家里发生重大事件、变故、面临的现实压力等进行填报,实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第五阶段,心理咨询老师根据日常心理咨询情况对学生的关联信息进行补充,构建心理大数据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投稿刊物:《现代交际》杂志创刊于1987年5月,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为吉林省社科类一级期刊。国内刊号CN:22—1010/C;国际刊号ISSN:1009—5349,邮发代号12—200。本刊集权威性、专业类、学术性为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各级全国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及各地高等院校和公用图书馆。

  二是,根据危机评估标准,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指标具体包括当前现实压力、既往自杀、自残经历、个性和心理健康状态、可利用的支持资源、自杀态度、计划或者行为,从动态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 三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制作自动化筛查工具,已有研究表明,可采用MATLAB 2014a的GUI工具综合CART决策树等方法设计心理数据挖掘内核程序[6],嵌入心理大数据平台实时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人员筛查和推送; 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根据系统推送结果,及时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联合院系、家长、班级干部和保卫处等多部门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建明,晏丽娟.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44-247.

  [2]胡薇薇.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7(18):117-118.

  [3]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自杀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04):250-251.

  [4]姜林辉,罗秋婷.东莞市中职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与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5-17.

  [5]鞠慧.基于“树理论”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9(31):168-169.

  [6]黄中海.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5.

  作者: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