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0月2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德育教育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 德育教育 应用方式
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活动,传统的单一教学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管理需要,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活动中,都在尝试着用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活动,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当中有着显著的体现。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开始重视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德育素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显得比较重要。下面就来看看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评职知识:甘肃教育期刊投稿格式是什么
丰富班级活动,融聚德育合力
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老师需要丰富整个班级的活动,能够组织一些有趣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德育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生相互帮助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和睦相处,能够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共同点,来促进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效率的提高,这样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一些文体的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可以找一些活跃的学生进行节目的主持,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与学习,多参加一些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身的认识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和睦相处。
立足小学课堂,拓宽教育的空间
在进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要立足于小学的课堂教学,来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不光是给学生讲述一些文化课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之下,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样就使得教育的维度进行了扩大,就是教育不光是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德智体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不再单纯为了考试分数进行学习,而是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自身的内在品质的塑造和完善,这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来说显得比较重要,需要引起班主任老师的高度重视,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品质塑造。
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践行体验
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中,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实践的应用,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结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的德育培养不是只在班级活动中完成的,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讨论中去,实际感受一些社会上的问题,才能对学生的身心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从社会问题中找到一些方法,解决一些根源性问题,这样也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进行帮助,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会得到提高。
培养得力助手,训练学生能力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也比较复杂,如果班主任老师每件事都去管理,就会感到比较困难。这时候,班主任老师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给其他学生做出一个榜样的力量,让其他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遵守班级的管理秩序,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高,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生活和学习,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很高的德育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意识的自我觉醒,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一些德育知识,提升自我的德育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言传身教相济,凝聚家校合力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之中,班主任老师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照着班主任老师的行为,进行学习与生活,这样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行为来说非常重要。班主任老师也需要注意与学生家长进行横向的联系,向家长咨询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情况,促进家校合作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很有帮助。
班主任老师可以让学生家长有时间在班级当中进行互动交流,让家长能够更加了解班级管理,也能够对德育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时候,能够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的德育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来说,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进行德育管理,这样整个教育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
参考文献:
魏银萍.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 甘肃教育,2016(13).
韦海林.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的工作[J]. 现代教育科学,2017(14).
作者: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