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让“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时间:2021年06月1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自中国梦正式进入国家政治文化生活后,其就成为引领每一位中华儿女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既指引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指引了教育工作变革的方向。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其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未来课程建设的核心内

  摘 要:自“中国梦”正式进入国家政治文化生活后,其就成为引领每一位中华儿女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既指引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指引了教育工作变革的方向。“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其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未来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并论述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

思想道德法律

  引言:“中国梦”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愿望。让“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既是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代需求,也是对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立足于未来培养合格公民,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需要,为学生讲好“中国梦”,引领学生追梦圆梦,明理践行。

  教育论文范例:道德智慧在政策引领中规范强化

  一、“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体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以更高的价值标准指引道德与法治课建设,从而形成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指引灯塔[1]。2012年,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指导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前景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愿景。“中国梦”被正式提出后,迅速走进走进每一个大街小巷,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矢志奋斗的梦想,也成为近年来最具凝聚力的词汇。

  然而,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认知有限的小学生而言,“中国梦”更多的就是一个词汇,至于这个词汇蕴藏着怎样的含义,他们的认知是比较浅显的。这是“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现实原因,只有深深扎根于课堂,“中国梦”才能在学生的心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只有引导学生走进“中国梦”的内涵,才能让他们感受祖国这些年生动的发展和骄傲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辱观,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2、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主题单元与“中国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对这一点形成深刻的认识,将与“中国梦”有关的知识和视点更多地融入到教学中,才能打造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平台,构建一个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教学体系[3]。“中国梦”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这些方面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推动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化,全面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价值,使“中国梦”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达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二、“中国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

  1、整合教材资源,课程教育资源最大化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大核心任务就是普及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国梦”引领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更加具有感召力和精神力。整合教材资源,课程教育资源最大化,就是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需求和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挖掘和拓展,使其教育价值最大化。

  道德与法治课的各个主题单元有的可以直接摘选为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资源,有的在进行有效的整合提炼后也能成为优质的“中国梦”教育资源[4]。首先,将主题教育单元做实做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些教育单元的主题与“中国梦”具有直接联系,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等主题单元。对于这些主题单元,无一不与“中国梦”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用心领会编者意图,细嚼慢咽,将“中国梦”承载的国家主权教育、文化教育、民族意识教育等做实做牢。

  其次,对于一些非主题单元,教师也应认真挖掘,巧妙结合。一些看似与“中国梦”关联不大的单元尽管没有以明显的主题形式呈现,但是只要教师抽丝剥茧,善于挖掘,就能找到与“中国梦”教育的结合点,在确保主题教育落实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下册“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可以提炼“中国梦”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认同感;“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主题,以此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非常合适;六年级上册《我们是公民》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国家在各个发展领域的成就以及近年来在重大事件面前(比如新冠疫情)为保护公民做出的一些有力行动,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活用教学科技,“中国梦”教育具象化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中国梦”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就是一个词汇,改变这种局面,就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将“中国梦”从抽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

  [5]。“中国梦”是一种提纲契领的国家建设理想,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只有以小学生认可和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才能让其真正扎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国梦”教育具象化,就是结合学生的解读能力和见解水平,在“中国梦”的无限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限间寻找契合点,将“中国梦”以学生可以更好感知的形象植入课堂。

  比如,变二维为三维,丰富课堂教学的物质依托形式。在小学生看来,“中国梦”属于最高层面的爱国情感,与他们每日经历的亲情友情来讲,具体度和可感度都要差一些。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中国梦”承载的抽象和笼统升格为具体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初步的概念,找到具象化的依托。比如,在《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课,是为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生动一课。

  那么,怎样让这堂课变得“生动”呢,教师可以先展示不同的画面,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再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进一步展示中国的地图,并将我国的地图与学生熟悉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如日本、韩国和欧洲等。这样,学生迅速形成祖国幅员辽阔的认知,从而使“祖国”这一概念刻进学生的意识深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旋律,展示更多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将祖国的多彩人文景观和壮丽河山全面展示给学生,让扑面而来的生动感震撼学生心灵,直抵学生内心。

  3、立足学生实际,“中国梦”教育生本化

  “中国梦”教育生本化,就是结合学生的解读能力和见解水平,在“中国梦”的无限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限间寻找契合点,将“中国梦”以学生可以更好感知的形象植入课堂。“中国梦”不是不接“生气”的空洞口号,它是一种实践的宣言,为了让“中国梦”照进学生的现实世界,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推动“中国梦”教育生本化[6]。也就是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和践行“中国梦”。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切入,使“中国梦”最大限度地接“地气”。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一课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一课,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和关心家乡呢,这是一个充满实践性的论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当地有什么样的丰富和民间艺术,家乡取得哪些发展和变化,仍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见解。这样,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到“中国梦”与课程教育的鲜活的案例,更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课堂内外联动,“中国梦”教育常态化

  国家认同,是当代中国个学段学生必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国家认同具有多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其一,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国情,形成国家意识,认同国民身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利益和尊严;其二,要求学生性形成文化自信,认可和热爱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以弘扬和传播优秀民族和社会文化为己任;其三,要求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构建热爱和拥护党的意识;其四,要求学生学习、接受并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因此,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和浸润。引导学生走进历史,驻足现实,展望未来,感受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在艰难岁月前行和跋涉,思考祖国在波谲云诡的世界发展大潮中取得的成就,从中回味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答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他们缺乏持续关注社会焦点的主动性和把握关键方向的敏锐性,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引导,持续推动,通过课堂内外联动,推动“中国梦”教育的常态化。

  一是加强教育方向的引导,CCTV-1的《新闻联播》栏目,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厉害了,我的国》等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祖国最新建设动态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充分整合这些资源;二是加强学习习惯的引导,通过亲子同关注,小手牵大手等方式来完善,也可以设置“课前小喇叭”栏目,引导学生从历史、今天和未来等各个层面上台播报自己的信息和理解,有效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积极性,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不遗余力地对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以道德与法治课为平台,利用有效的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适时的“中国梦”教育,让“中国梦”切实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使“中国梦”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达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华生. 精设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以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共圆中国梦"为例[J]. 亚太教育, 2019(08):20-21.

  [2]张金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J]. 天津教育, 2020, 000(005):103-104.

  作者:李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