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2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大致分为用户生产期、专业平台制作期和成熟产业期三个阶段。其叙事三阶段的差异呈现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手法、文化内涵上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全景式”转向“焦点式”,由“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向“青春多元论”,回归现实主义,逐步向主流文化靠近。这些变化是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青春校园网络剧创作策略的变化是主流文化收编亚文化的一种局部诠释,同时也是青春校园网络剧创作从矛盾走向和谐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青春校园网络剧;网络剧;叙事转向
当下,网络剧在影视市场拥有的话语权体现出其已发展至较为成熟的阶段。从自我矛盾到和谐一致,网络剧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类型划分是网络剧成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结合网络剧自身的特点,其类型划分逐渐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青春校园网络剧无疑是这种倾向性选择的宠儿。梳理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叙事转向和成因不仅可以反映网络剧类型发展趋势,还牵动着青年文化之流变。
一、国产青春校园网络剧叙事发展的三个阶段
用户生产期(2000—2010)学者王志荣在《中国网络剧发展成因与特性探析》一文中提出,我国第一部网络剧《原色》由长春邮电学院的五名在校大学生创作而成。该剧主要讲述了两名高中生在网络上成为知己的故事。得益于创作者的身份和影片的情节,我们可以考虑中国第一部具有青春校园意味的网络剧或许就由此产生。在随后的将近十年时间里,网络剧创作进入用户生产期。在此时期,大多数作品都是由网友恶搞拼贴一些影视作品制作而成。这些作品叙事缺乏章法,情节缺乏联系,整体上用户个人风格比较强烈。从剧作该有的结构和内容考量,这一时期网络剧制作数量极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时期出现的大部分网络作品应该被看成是网络视频而非网络剧。
因此,理论上,真正的青春校园网络剧在这一阶段是不存在的,而存在的只是以极少部分学生人物和校园情节穿插于网络创作中的青春校园网络视频。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强调用户生产时期对青春校园网络剧发展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其一,首部网络剧出现青春校园元素证明了青春校园题材很容易适应网络剧新媒介的特点,且这类剧集非常符合早期低成本网络剧的制作要求。这一点在之后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发展中呈现得非常明显。其二,后期以青春校园网络视频为模板的部分青春校园自制剧成为用户生产阶段和专业平台制作阶段之间的有力过渡,极大弥补了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初期的空白,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网络剧类型中热类型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平台制作期(2010—2016)专业平台制作期是国产青春校园网络剧叙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青春校园网络剧初具规模的阶段。这一阶段共有青春校园网络剧15部,其中大学校园网络剧8部,中学校园网络剧6部,大学中学一体校园网络剧1部。2010年至2014年,青春校园网络剧以原创为主,2014年后呈现出由小说改编的趋势。该阶段青春校园网络剧呈现出的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水平仍显青涩
虽然这一时期的网络剧已经从网友自娱生产转变为专业平台制作,但剧作的总体质量仍显得较为青涩和拙朴。这是因为,一方面,网络剧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门户平台、影视公司都还未形成针对网络剧标准化和精品化的创作策略。另一方面,网络剧制作中仍存在一部分网友创作的剧集。尽管这些网友的媒介素养和专业能力相较网络剧雏形期用户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内容仍然属于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平台生产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情况直到2014年左右才有所改善。此时,专业平台制作优势逐渐显露,出现了《匆匆那年》等青春校园精品剧。《匆匆那年》完整又贴合实际的故事情节不仅唤醒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也正式奠定了青春校园网络剧在网络剧类型中热类型的地位。该剧的叙事风格成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春校园网络剧叙事的风向标。
2.叙事形态多样化
这一阶段,一部分网络剧承袭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形态,并凸显出其对电视剧类型中“偶像剧+”模式的精准把握,如《校花董事会》中的“偶像剧+神话元素”和《你好外星人》中的“偶像剧+科幻元素”。一部分网络剧则升级网络剧雏形期网民自娱的用户生产内容,制作出校园情景喜剧与短喜剧集,如《这不是大学》和《男生那点事》。另一部分网络剧还具有广告的形态特征,如《无憾青春》和《美味学院》。这些网络剧往往由品牌公司担任制作方,将品牌商品作为剧作的主要叙事元素和叙事线索,在保证剧情完整的情况下实现其宣传产品的诉求。
3.叙事内容双向化
此阶段的校园网络剧主要讲述“梦幻”的校园生活和“真实”的校园生活。“梦幻”的校园生活主要指剧情受到日本、我国台湾偶像剧的影响,喜好表现贵族校园中发生的青春故事。这类网络剧擅长运用“爱情”“偶像”“童话”等元素营造轻熟青春的风格,并有意模糊青春校园生活和成人都市生活的界限,如《无憾青春》《你好外星人》《校花董事会》等。“真实”的校园生活是指剧情主要展现当下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其主要内容有两种。
一种是由学生自制或本色出演的网络剧,主要讲述中国学生真实面对的喜怒哀乐。此类剧集是具有普遍中国青年学生群像意义的写实剧作,如《男生那点事》《这不是大学》《学校里的疯子》等。另一种是通过剧本创作将实际校园生活艺术化后展现出来的内容,其创作来源主要是校园中的“爱情”“梦想”“师生关系”和青春期常见的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等,例如《匆匆那年》《会痛的十七岁》《热血篮球》《终极教师》等。
成熟产业期(2016年至今)2016年,网络剧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网络剧数量骤增,且制作水准趋于精品化。青春校园网络剧作为网络剧类型中的子类型也有了成熟的产业模式。这一阶段共有青春校园网络剧58部,其中大学校园网络剧25部,中学校园网络剧31部,大学中学一体校园网络剧2部。该阶段青春校园网络剧呈现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精良且叙事形态趋于一致该阶段青春校园网络剧经历了精品化和产业化升级的过程。精品化是指青春校园网络剧无论是剧本创作、影视视听语言设计还是后期作品的营销运营,都呈现出非常专业的样态。这一方面得益于网络剧制作融资水平的成熟和大量专业人员的加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网络剧创新“网感”带来的新可能。与此同时,网络剧大环境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青春校园网络剧的更新换代。2016年,网络剧开启了付费会员模式和分账模式。2019年,网络剧又试水会员超前点播模式。
网络剧不断突破其产业天花板,导致青春校园网络剧在产业洪流中不得不向前发展。除此之外,该阶段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形态也趋于一致。在专业平台生产时期,青春校园网络剧形态五花八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青春校园网络剧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还未形成标准的叙事模式。进入成熟产业期后,青春校园网络剧有了固定的形态,除了极少部分的情景喜剧还存在,其他短小喜剧以及广告逐渐被完整的网络连续剧所取代。
2.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这一阶段的叙事内容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对上一阶段叙事内容的保持,二是对上一阶段叙事内容的创新,三是填补了上一阶段的叙事内容空白。从叙事内容的保持来讲,此时期的部分青春校园网剧继续保持了对“梦幻”校园生活的青睐,用偶像剧的手法讲述贵族学院“玛丽苏”式的青春爱情。通常情况下,这类作品集数较多,堪称青春偶像电视剧的异媒介样态,例如《恶魔少爷别吻我》和《班长“殿下”》。
从叙事内容的创新来讲,此时期的青春校园网剧结合时代的特别需要,创新升级了过去的一些叙事内容。首先,它将过去的校园偶像剧升级为校园甜宠剧,并通过删除偶像剧中冗杂虐心的曲折情节和不必要的人物关系来突出主要人物及其确立情感关系后的甜蜜生活,如《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和《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其次,它将过去纪录片式的群像校园生活升级为着重表现特定主人公美好初恋和校园真实经历的连续剧,如《最好的我们》和《你好,旧时光》。
再次,它将过去已经出现的师生关系做了更加符合中国当下校园环境的调整,如将《超级教师》和《终极教师》中的“痞子老师”和“太极老师”改变为《鲜肉老师》和《我成了他的班主任》中的“呆萌老师”和“美女学霸老师”。最后,它将过去校园爱情内容中的情感疼痛青春升级为残酷现实青春,如上一阶段中的《匆匆那年》倾向于表现一种因个人情感变化或个人过失行为导致的悲剧爱情,而到了这一阶段的《忽而今夏》更倾向于表达一种因现实的不可抗力导致的悲剧爱情。
从填补叙事内容空白来讲,该时期青春校园网剧相较上一阶段增加了两类内容。第一类内容是选取校园学生的某个活动或某种兴趣爱好作为叙事的切入点,在对主人公参与该活动全方位的描述中融入一些有关情感或梦想的话题。例如,《你好,对方辩友》中通过对辩论这项校园活动的描述展开人物的故事和情感经历。再如,《闪光少女》中把主人公爱好的音乐作为重要叙事元素贯穿全剧,以此描述青春的多样含义。第二类内容是将校园生活与现实、奋斗和成长相结合,侧重讲述青年成长的过程,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在未来等你》《别想打扰我学习》等。
二、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转向及原因
从叙事视角的转变来看,青春校园网络剧主要经历了从全面叙事视角到焦点叙事视角、从分散叙事手法到集中叙事手法的转变。造成这些转变的原因在于网络剧在其发展初期常常模仿电视剧全景式的叙事。
这种叙事最常见的特点就是故事线较长、人物关系较复杂、情节较为曲折和多变。网络剧采用这种叙事方式最大的风险就是成本过高且时长有限。当剧作客观的承载能力与其预设的叙事内容不符时,剧作叙事不清或制作不精良等问题就开始显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春校园网络剧摒弃过去对青春面面俱到的表述,转而将叙事的范围缩小至某个具体的青春阶段或时刻,并通过缩短故事线、简化人物关系、安排相对较集中的情节发展来适应网络剧本身叙事的特点。2019年大火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全剧共有24集。
该剧简洁明快地讲述了主人公从相识到恋爱并走向婚姻的全部过程。对此,观众不仅不觉得故事仓促,反而看得津津有味。这正是因为创作者利用焦点式的叙事方法,把叙事环境集中放在大学生毕业实习这一个小阶段里,并把叙事重心放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相互产生情愫后的“甜”上,才使得观众有更舒适的观看体验。从叙事内容的转变来看,青春校园网络剧从过去单一的“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变为集多元化青春内容辅以爱情元素表达的“青春多元论”。
该转变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程式化的爱情故事已经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他们期盼着有新的内容出现,而不是看着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爱情剧;其二,青春校园网络剧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所谓青春校园网络剧,其关键的元素就是“青春”和“校园”。
而过去置于高位的“爱情”元素却掩盖了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实质。因此,从“青春”和“校园”的角度出发,青春校园网络剧可以叙事的范围和内容就变得十分宽泛了。以个人为例,其青春时期必然会和家庭、学校、朋友、恋人、成长、现实等元素发生关系。这就为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增加了更加多样的叙事角度和素材。例如,网络剧《如此可爱的我们》就是从个人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入手展开的温情叙事。
从叙事手法的转变来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青春校园网络剧摒弃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将青春与暴力、金钱、疼痛联系在一起,制作了很多与现实不符或过于现实的剧作。而当下的青春校园网络剧又重新继承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思路。形成上述转变的原因在于,回顾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作品往往都是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例如,2002年的《康熙王朝》、2005年的《乔家大院》、2007年的《士兵突击》以及近年大热的《乔家的儿女》和《亲爱的爸妈》等都是以真实历史或真实生活的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而表现生活本身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从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发展史来看,那些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仍然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如《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一起同过窗》和《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不可否认,现实主义创作思路是当下最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创作思路。
青春校园网络剧要想抓住市场,就不得不走上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这也是其叙事艺术表现手法转向现实主义的真正原因。从叙事文化内涵的转变来看,青春校园网络剧经历了从叛逆、冲突、个性和疼痛等具有亚文化特征的内容向积极向上、励志温情等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内容的转变。造成该转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网络剧的审核和管控力度加强。部分具有亚文化特征的内容不太适宜在网络剧中出现。二是青年受众的审美水平进一步提升。他们不再停留在猎奇阶段,而是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文化熏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处境,试图从艺术作品中得到现实无法获得的精神寄托。
三是现今大多数青春校园网络剧都是经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改编而来。过去,部分青春校园网络剧受到安妮宝贝等作家在小说中对青春定义的影响,多少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而后来的青春校园网络剧大多改编自当下较为主流的网络小说。这些小说紧跟时下文化环境且较为符合当下青年人的审美需求,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剧呈现的文化特征。除此之外,近些年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原创剧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对青春的定义更是受到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因此,总的来说,网络剧叙事背后文化内涵的转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三、结语
青春校园网络剧作为青年文化影像表达的方式之一,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了解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转向和叙事成因,有利于把握青年文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前文对青春校园网络剧叙事转向的总结可以发现,该类型网络剧创作策略的变化实则是主流文化收编亚文化的一种局部诠释,同时也是青春校园网络剧创作从矛盾走向和谐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杨慧.从边缘到蓬勃:中国网络剧发展趋势研[J].现代视听,2020(03):5-9.
2.崔保国,孙平.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剧发展趋势探[J].电视研究,2016(08):69-71.
3.王磊,王勇.论网络剧的三个发展阶段[J].大众文,2018(15):128.
4.王志荣.中国网络剧发展成因与特性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2):120-122.
5.高媛媛.青春校园剧对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弘[J].中国电视,2020(01):23-27.
作者:王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