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

时间:2022年03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新时代丰富老年教育内涵、深化老年教育理论、促进老年教育实践发展以及完善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学已具备学科成立的条件,但尚不成熟,亟需围绕老年教育学的概念界定、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摘要: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新时代丰富老年教育内涵、深化老年教育理论、促进老年教育实践发展以及完善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学已具备学科成立的条件,但尚不成熟,亟需围绕老年教育学的概念界定、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厘定和论证。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在根本思路上,要树立大教育学观,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解决好学科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的关系,并凸显出老年教育学中“学”的内涵。二是在主要任务上,要形成公认的话语表达方式,推进学科制度化建设和“学科群”建设,营造老年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与文化氛围,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老化”教育研究。三是在学科关系处理上,要协调处理好老年教育学与相关学科、老年教育学与老年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老年教育学的中西关系。四是在外部保障上,应从创建老年教育学会和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大学老年教育学系科建设、加强老年教育学图书和期刊出版等方面助力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

老年教育学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总是处在社会需要和科学逻辑的交叉点上(陈燮君,1991,pp.308-316)。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逼近20%(国家统计局,2021)。2021年10月18日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数量约为76296所,同比增长22.7%(人民网,2021a)。

  时隔1个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基础上,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人民网,2021b)。新时代背景下,从学科层面探讨老年教育,既是急剧增长的老年人口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体现,又是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时代呼唤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必然性。

  1.老年教育内涵丰富的必然要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克尔勒(KehrerF.A.)就指出,“老年人如果不能学会对自己的衰老过程有正确的认知和实践……那就需进行充分的训练(老年教育)”(kehrer,1952)。1976年,彼特森(PetersonD.A.)提出老年教育是“为适应老龄化”而进行的“专门的教育领域”(Peterson,1976)。1990年,格伦迪宁(GlendenningF.)等人对此提出质疑,指出批判教育老年学(CriticalEducationalGerontology)应以解放、改造和良知为概念基础(Glendenningetal.,1990)。人们对老年教育内涵的理解,已越来越彰显出人性和生命的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究竟应如何理解老年教育,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大教育观为引领,以终身教育为视野,尊重老年人文化康养的现实需求,以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完善为不竭追求,弱化单纯依靠年龄对“老年”进行定义,突出老年群体区别于成人的超然性,以及服务于全社会所有人的终身性特征,立足于多学科视野去理解老年教育。这就需要把老年教育进一步提升到学科层面进行探讨。我们只有把对老年教育的理解纳入到老年教育学,才能深刻地揭示出老年教育的丰富内涵。

  2.老年教育理论深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实践为主导的经验探索期(1980—1998年)、以公平为反思的对象扩大期(1999—2003年)、以比较为模式的视角转换期(2004—2009年)、以理论为探索的开放创生期(2010年至今)四个时期(江颖等,2021a)。学界主要在老年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概念与本质、特点与属性、目的与功能、理论渊源等)、老年学习、老年学校教育、国际经验引介与启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厘清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明确研究取向。综观已有成果,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老年教育实践,这直接影响了新时代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老年教育研究基本采取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鲜少对老年教育本身的生命与生活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我们亟需在强调老年教育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老年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老年人个体生命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综观近年来CSSCI期刊刊发论文可知,自1998年开始,与“老年教育”密切相关的文献至今仅有87篇,其中仅有一篇关于“老年教育学”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也仅有8篇①。

  可见,学术期刊对老年教育学主题的关注度较低,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大多囿于对现状经验的总结和对相关政策的解读,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仍然较少。三是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研究。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缺乏大教育学视野,亟需进行跨学科研究,应充分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成果。

  总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亟需进一步提升到老年教育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高度(罗炳权等,2008),才可能为老年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提供更加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指导。此外,老年教育研究在历经近40年的摸索与改革之后,更需形成理论发展的整合效应,逐步实现老年教育学由多元向一元共识的现实转变(岳瑛,2009)。

  3.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层面我国老年教育主要在政策制度、立法、教育体系改革与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日臻完善。自198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开始,我国的老年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列入国家五年规划项目、形成法规到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近些年,国家继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力度,连续出台老年教育和老龄工作的专项发展报告与意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老年教育的基础普及工作,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闭环。

  二是我国老年教育立法日益受到重视。迄今为止,我国国家层面还未有专门的老年教育立法,地方层面仅天津市和徐州市颁布了老年教育条例,但1996年制定并经四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6年制定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均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论断(李洁,2021a),可见老年教育的立法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三是我国老年教育体系逐步健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各种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形成了基本的治理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体系(曾珊等,2021)。

  目前在我国老年教育体系改革逐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迈进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健全并完善老年教育体系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总之,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国家专项立法缺位、政策制度落实不力、老年教育体系整体效应发挥不足、老年教育发展动力不够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老年教育学的理论指导。新时代的老年教育学要立足于我国老年教育实践,强化老年教育的实证研究,处理好老年教育学与老年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

  4.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自1901年传入我国后,在20世纪经历了发生、初建、重建、破坏、再建的历史变革(侯怀银,2020a)。进入21世纪,教育学一级学科不断分化,并随之涌现出诸多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学科群(侯怀银,2021)。

  我国的教育学从兴起(1984—1999年)、独立研究(2000—2003年)到深化发展(2004年至今)(侯怀银,2022),一直紧贴时代脉搏,不断为时代发声。新时代背景下,一直内含在成人教育学下的老年教育学亟待提升到教育学二级学科门类中。早在1989年,熊必俊等人在《老年学与老龄问题》中立足老年学立场,较早提出“老年教育学”的概念,并就此分析了老年教育学、老年教育与老年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和现状等(熊必俊等,1989)。

  2008年,董之鹰在《老年教育学》中,不仅界定了老年教育学,而且就其研究领域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还尝试构建了老年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董之鹰,2008)。2013年,叶忠海主编并出版了“老年教育理论丛书”②,从多学科视角聚焦老年教育研究,并构建了老年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在其《老年教育学通论》中,他具体就老年教育的基本概述、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内涵与性质、体系、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评价、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叶忠海,2014),并在其发表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等论文③中也就老年教育学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虽然就老年教育学科层面的探讨较少,但把老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的共识(李洁,2021b)。我们亟需把老年教育从一个“研究领域”上升到“学科”的高度,从而确立起老年教育学在我国教育学学科中的特殊地位,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老年教育学。

  二、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厘定六大问题

  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是一个“尚未完成”的命题,即具备学科成立的条件,但尚不成熟。依据成熟学科的标准看,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概念界定、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等。

  1.老年教育学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老年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少有涉及。我们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老年教育学的界定视角主要有三种:第一,立足于社会功能去界定。例如,希姆斯特拉(HiemstraR.)指出,老年教育学是成人教育学和社会老年学新的共同研究领域,是探讨老年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学科,旨在对衰老进行感知训练基础上,相信并尊重人类的无限潜能,刺激老年人的自我学习(Hiemstra,1981)。

  第二,立足于教育立场去界定。例如,李洁提出,老年教育学是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实现、社会关系、健康和潜能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李洁,2021b)。

  第三,立足于国家文化去界定。该视角下的老年教育学界定各有所异。目前德、美、英三国比较重视老年教育学研究。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整合老年教育学”(IntegrativeGeragogy)和美国“教育老年学”(EducationalGerontology)均强调跨界和整体思维,而英国“批判老年教育学”(CriticalGeragogy)则更加突出老年人在社会中的民主参与和生命解放的意义(李洁,2021b)。

  在我国,《新编老年学辞典》中对老年教育学概念曾做出明确表述:“老年教育学是通过对老年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运用哲学、教育学、老年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揭示老年教育的规律,形成理性认识,指导老年教育实践,提高老年教育的社会效益的科学。”(李旭初等,2009)但这一界定目前尚未成为共识。

  新时代背景下对老年教育学进行概念界定,这是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安家之本,更是挑战所在。我们认为,老年教育学是围绕老年人进行的,以老年教育的现象与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资源,揭示老年教育规律,以达成追寻生命意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目的的一门学科。

  2.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及学科性质

  学科定位是某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较下的区隔表述(艾·里斯等,2017)。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主要强调学科归属和学科定级的位置。在学科归属上,老年教育一直属于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决定了老年教育学应隶属于教育学学科。在学科定级上,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目前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3个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二级学科,老年教育学至今为止,尚未进入到我国教育学二级学科的阵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深的现实境况下,这已非常不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我们应把老年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科性质是一学科区别于他学科的质的规定属性(曲波,2014)。

  已有研究对老年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理解因角度不同而认识各异。就质的内在规定而言,老年教育学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学,应具有教育和康养的双重属性(张晓林,2021)。就学科间的相互关系而言,老年教育学是老年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与分支学科。就学科发展的归属与重要程度而言,老年教育学当前正在由新兴边缘学科向成熟独立学科转型。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老年教育学应综合教育和康养的双重属性,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侯怀银等,2020)。

  3.老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某一学科或理论所研究的特定事物及其规律(张越等,2017)。按照教育学科群的一般表述(薛滩,2011),老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老年教育现象和老年教育规律,但这种直接演绎和套用的方式常被学界所质疑。为此,我们应对老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准确定位。

  第一,在坚持老年教育学特殊性的基础上,凸显老年人内在生命的真切需求。老年教育一直以“成人晚期教育”的状态归属于成人教育学范畴,这不仅混淆了低龄期成人与老年人的差异,而且更忽略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特殊教育需求。新时代老年教育学要回归到老年人本身,细化老年人的内在生命需求。

  第二,在廓清老年教育学边界的基础上,强调老年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终身性。随着老年教育被纳入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亟需由单独的“研究老年人的教育现象和规律”拓宽到“研究老年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以及面向所有人的超老化教育现象和规律”,将老年阶段的特殊性提前为所有年龄阶段所预知,以缓冲当前及未来老年型社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第三,在夯实贯穿全民终身的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强调老年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多样态性。老年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不仅要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结合,而且要以终身教育为视野,树立大教育观,既要关注普遍的老年教育现象和实践,又要在不同国家、民族、城市、社区、乡镇、农村等绝大多数空间中呈现出多种样态。

  4.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范畴是本质地反映研究对象矛盾运动的一种规范系统性的原理化命题体系(龚怡祖,2013),这是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衡量标准之一。我们认为,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大致可依以下三方面逻辑脉络展开。

  其一,基于老年教育的历史脉络梳理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虽然直到20世纪70年代老年教育的概念才确立起来,但中外老年教育的实践历史却年深岁久。溯源其发展历史,无疑是新时代背景下廓清老年教育研究范畴与边界的不二选择。

  其二,基于多学科视角构建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老年教育学无法避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更离不开老年学、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学科发展的积淀。我们认为,老年教育学应建立面向多学科、跨学科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学学术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老年教育学的合理逻辑范畴。

  其三,基于老年教育的时代样态创新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组织和参与老年教育的目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认为要始终把好时代脉搏,以创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大教育学视野指导下,构建迈向更加普惠型和终身型的老年教育学研究范畴,从而更好地体现新型学科对时代发展的主动适应与观照。总之,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要在学术研究、学术训练和学术评价等方面扎根中国实践,强化中国老年教育学的学术自主性,尊重原创,鼓励创新,最终形成领军专家、中青年骨干、本硕博学生、深耕实践的研究与工作人员、国外研究者协同建设中国老年教育学的局面。

  三、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方略

  学科建设本质上是从学科创生的指标和条件问题展开,基于学界普遍接受的方法和真理(陈燮君,1991,p.233),评估其自立于学科之林的基本能力。

  学科创生一般要经历意识萌发、理论准备、实践展开、体系建构等动态调整过程(华勒斯坦等,1999)。从学术领域看,学科建设主要从学科的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两方面展开探索。从高校领域看,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是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群,包括高校的学科定位、学科规划、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设置等;二是集学科方向、梯队、基地及项目等建设于一体,调整现有学科,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侯怀银,2020b)。具体而言,新时代的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明晰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思路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思路是在树立大教育学观的基础上,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不仅要聚焦老年教育学的学科特性,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关系,解决好学科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的问题,而且要凸显老年教育学中“学”的凝练和抽象,以此来建设一门全局化与特色化并举、现实性与未来性共振的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学学科。

  第一,要在大教育学观下进行学科建设。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应指向所有人,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针对老年人进行的教育,要以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为标准展开实践活动,形成老年教育学的教育和文化养老的知识体系与学术理论体系。二是针对老年教育工作者进行的教育,主要指学校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家庭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的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工作,如老年师资的培训体系、教材体系、工作体系建设等。三是针对全民进行的老年教育,旨在引导全民正确认识老年人,走进老年人生活,进行“老化”的教育与引导,这也是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要增强老年教育学中“学”的内涵。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关涉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老年大学学科建设两个层面。两者均需在学院或研究中心建设、专业系科建设、课程与教学建设、学术科研建设、学生与教师管理等方面聚力。

  其中,学术科研是老年教育学专业化的核心要求,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学术训练与研讨中形成理论。学院或研究中心建设、专业系科建设是主要阵地,老年教育学要以专业和学系为抓手,在为老年教育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引导的同时,推进其学术队伍的壮大和完善。学生与教师管理、课程与教学建设是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体,我们需要在代际传承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夯实学生对老年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以及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困境的同时持续推进全社会老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第三,要着力推进老年教育学学科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的协同发展。我们不仅要将老年教育学的概念、观点、命题、内容、体系等内在建制问题上升为老年教育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最终形成较为成熟并得到公认的话语表达方式,而且更需要将老年教育活动与实践过程中的成果整合提炼,不 断归纳老年教育规律,丰富相关理论成果。可采取的措施有:成立专门的学会、独立的研究院所,在大学中单设学院或学系,创办专门的刊物和出版机构,以及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项目等(岳瑛,2009)。以此为基础,我们就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学学科对老年教育和老龄化社会的理论解释与引导作用,了解中国老年教育的现实境况,进而规划全球老年教育的未来蓝图。

  2.明确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老年教育学要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亟待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其一,形成公认的话语表达方式。已有研究对老年教育学内在和外在建制方面的学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时代老年教育学首先需要在概念界定、学科定位及性质、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学科研究范畴和方法等方面在学界形成相对统一的学术话语表达方式,更深层次地关注其学术生命的深化,更主动地拓宽其研究视野,从而更好地为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

  其二,推进学科制度化建设。学科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的目标管理、学科建设现状的实时监控、学科建设的评估与反馈三大方面。其遵循全国性制度与地方性制度搭配原则,具体指标涉及整体目标设定、大学系科与专业设定、本硕博学位点设定、课程与教学管理、教材管理、科研课题管理、人才培养管理、学科评价、制度保障建设、老年教育工作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等内容。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制度化建设,需要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扩展与延伸,趋向主流与核心,不断引领老龄化社会走向科学合理。

  其三,系统推进老年教育学的“学科群”建设。学科群是一门学科在自身分化,以及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载体(施亚等,2016)。叶忠海组织编写的“老年教育理论丛书”,为老年教育学学科群的建设打下了基础。老年教育学学科群建设既需继续延伸,深入到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中去(林华等,2014);又需按照一定的学科分类标准进行细化与分层,并随时变化与调整,以完成其动态与静态制衡(施亚等,2016)。我们尝试对老年教育学学科群进行如下分类设计。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教育学人应承担起自己的学术使命,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推进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使老年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老年教育学等贯穿人一生的各类教育学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2017).定位(英文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3.

  [2][美]华勒斯坦等(1999).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3-14.

  [3]陈燮君(1991).学科学导论——学科发展理论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4]丁红玲,宋谱(2019).关于建立老年教育学的思考建议[J].当代继续教育,37(4):4-9.

  [5]董之鹰(2008).老年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3.

  [6]费孝通(2001).关于社会学的学科、教材建设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1-6.

  [7]龚怡祖(2013).学科的内在建构路径与知识运行机制[J].教育研究,34(9):12-24.

  [8]国家统计局(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12-30]

  [9]侯怀银(2020a).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5.[10]侯怀银(2020b).社会教育学学科建设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2(5):11-22.

  [11]侯怀银(2021).21世纪初20年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56-65.

  作者:侯怀银张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