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基于蓝牙识别的反向寻车系统

时间:2019年05月10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型地下停车场也逐渐增多,满足了人们停车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寻车困难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利用蓝牙技术进行停车场内反向寻车的理念:通过手机蓝牙与停车场内iBeacon设备的BLE(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区域划分,手机终端进行信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型地下停车场也逐渐增多,满足了人们停车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寻车困难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利用蓝牙技术进行停车场内反向寻车的理念:通过手机蓝牙与停车场内iBeacon设备的BLE(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区域划分,手机终端进行信息处理并提出寻车路线,完成离线导航。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该技术摆脱了传统寻车系统对GPS信号的过度依赖,形成了以iBeacon“定位信号”为核心的全新定位、导航模式。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蓝牙识别;反向寻车;BLE技术;定位信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在大型地下停车场中,车主们时常会忘记自己爱车的停放位置,耗费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也未找到车辆的报道屡见不鲜,停车难、找车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1-2]。单调的停车场环境、场内微弱的网络信号都是车主难以顺利找回爱车的阻碍[3]。

  樊勇等[4]开发了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寻车系统,客户在整个停车及寻车的过程中只通过指纹进行定位或验证,摆脱其他辅助定位物品如停车卡、条码等的限制;刘译泽等[5]则提出了智能车库的理念,利用停车库内指示灯对进库车辆引导至停车位,确定车辆停车位置,寻车时再依靠寻车查询屏(器)帮助车主寻车;郭芝源等[6]利用二维码技术设计了停车场的反向寻车系统,通过3G/WiFi网络上传、下载停车位信息,完成反向寻车的引导;国外对于反向寻车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侧重于研究泊车时的微观巧为,其中最早的是W.YOUNG等[7]设计的PARKSM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借助手段模拟停车场内车辆寻找停车位的过程;而P.V.WAERDEN等[8]通过对爱因霍芬市相关停车场内驾驶员停车行为的统计研究,得出驾驶员停车位选择与停车位本身特点之间的联系。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如寻车查询屏),停车场管理方所需安装成本较高;二是寻车系统需依赖于网络信号,不利于地下停车库等信号不稳定处使用。通过蓝牙设备将停车场进行区域划分,利用手机对停车场定位信号的识别能力(即蓝牙信号ID的识别)对停车场区域进行定位,并结合停车场地图完成寻车路径的规划,降低了停车场购买设备的成本,对车主的寻车体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1反向寻车系统

  反向寻车系统的设计主要由定位系统、路径规划两部分组成。在停车场内,通过对定位信号的合理布置,使每一个信号控制、管理一个特定区域,构成完整的定位系统,并以此为依据输出停车场区域分布图作为路径规划中的地图。系统识别的定位信号确认用户或停车位置,根据区域图及用户、车的相对位置,规划出一条有效的最短寻车路径。

  2定位系统

  本系统要求信号节点能长时间、持续正常工作,避免管理方频繁的维护;其次,本系统中的信号节点能被手机蓝牙检测到即可,无需承担其他复杂的工作。因此,可选择具有BLE技术的iBeacon设备作为系统中的信号节点。

  2.1定位原理

  在停车场内安置的iBeacon设备,利用其BLE技术向周边发送自己特有的ID,手机扫描定位信号并加以识别,以确认车与人的位置。通过对设备的合理布置,完成区域的有效划分,保证停车场内所有停车位均被信号覆盖,且尽可能降低相邻信号间的干扰,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2.2区域划分方法

  经过调研发现,行车道两侧均布置有停车位,且车头朝向行车道:基于停车位布置格局,对区域划分原则如下:1)区域内的停车位均被至少一个、至多两个信号覆盖;2)任一停车位能且仅能在一个区域内;3)一个区域仅包含紧邻行车道两侧的停车位;4)区域的形状呈矩形;5)特殊位置如停车场角落、拐角处等,一个区域内的停车位可少于(不可多于)既定数量。

  2.3停车场划分模型

  2.3.1条件假设

  1)iBeacon广播半径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控;2)用户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3)停车场布置大部分区域如说明文档,即垂直式停车位,且行车道两侧各一排。4)广播信号的传播范围呈圆形扩散,而区域的形状呈矩形,本系统中,要求每一个区域中所有的停车位都必须被该区域对应的定位信号所覆盖。其中,信号覆盖的认定条件为:停车位(包括上下列距各一半)投影在行车道边线上的线段完全被蓝牙信号覆盖。

  3线路规划

  3.1线路规划

  停车场地图中,规定每列中两停车位之间的距离为a,每列行车道之间的距离为b。系统获取到停车位位置(x1,y1,z1)与用户位置(x2,y2,z2)后(x为所在楼层,y为所在列,z为所在行)。根据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只计算确定起点到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即以用户位置为起点、停车位置为终点,规划出最短有效路径[9]。

  其中,路径仅由两两垂直或平行的线段组成。由于各停车场内实际环境的限制,为保证系统规划路线的通达性,将默认停车位间不可穿过,即区域间不可横向穿越,车主只可沿行车道方向行走。系统在此基础上为车主提供最短寻车路线,保证车主依据该路线能以足够短的时间找到爱车,称该路线为“最短有效路线”。路径通过绘制有色线段在地图中显示。

  3.2寻车导航

  在用户寻找车辆的途中,系统将反复检测用户位置并进行记录、路线的绘制(以不同颜色绘制以区别于规划路径)以便于用户参考两条路线进行实际最佳路线的判断。参照规划路径与实际路线相互关系,以及对停车场内标识牌的利用,可实现无网络状态下的导航功能。此外,用户根据自行行走路径寻车失败后,系统可重新规划新路径,并将原路线信息清除。

  4结语

  本系统将iBeacon信号范围与停车位区域相联系,通过对信号半径的设置避免了多信号的干扰,利用iBeacon广播ID的特点,对人、车所在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同时,系统作用于手机,用户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位置信息与规划路线,摆脱了“找车机”终端的束缚;随时随地的路线规划,也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符合时代发展潮流[10-11]。而利用iBeacon的BLE技术以及蓝牙的传输功能,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停车场内,系统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增强了本产品的实际运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本设计在未来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将定位信号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停车场所有区域,取消用户使用条件的限制;将定位信号与地图信号融为一体,使停车场的布置简单化;停车位置的确定从客户确定向系统自动判定发展,让用户只有在需要使用该系统寻车时才需打开软件,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增加停车时寻找空闲车位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斌,蒋铃鸽.一种基于传感网技术的智能停车场车位检测器方案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774-6780.HEBin,JIANGLingge.Aschem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parkingdetectorinintelligentparkinglotsystembasedonwirelesssensornetworktechnology[J].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2013,13(23):6774-6780.

  [2]何国丰.停车诱导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特点分析[J].中国安防,2014(5):55-58.HEGuofeng.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parkingguidancesystem[J].ChinaSecurity&Protection,2014(5):55-58.

  [3]张宇.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室内停车场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相关刊物推荐:《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国内刊号CN:11-4688/T;国际刊号ISSN:1671-1815,邮发代号2-734。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