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16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文章选取了冲孔灌注桩和水泥土复合搅拌桩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水闸地基处理方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主体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沉降、桩土应力比、孔隙水压力、水平方向位移4个参数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差与桩土应力比成正相关关系,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也是桩土沉降的过程,水平方向位移增速随着施工过程逐渐减小。使用冲孔灌注桩和水泥土复合搅拌桩具有较好的防沉降和侧向变形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土沉降差;水平位移;沉降分析;桩基
在工程建设中,天然岩土体可直接作为地基的情况较少,多数情况下需要对天然岩土体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较高的承载力,以满足工程建设运行的需求。桩基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有较多的研究人员对桩基设计进行了研究。牛晓松从桩基检测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地质环境中地基检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晓健等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基的负摩阻力,认为在土石混合料地基后期会对桩基产生较大的负摩阻力,将会严重影响到桩基的承载力。付灏等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污水处理池采用桩基解决沉降问题的设计方法。马文杰等使用试验方法研究桩基的长径比对其承载力的影响,长径比的增加使得桩侧摩阻力在承载力的比重中增大。吴志龙等研究桩基轴向的刚性系数与横梁内力的关系,刚性系数改变引起横梁内力变幅在9%~27%之间。
宋波等使用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桩基类型的地震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认为钢管斜桩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李延双等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桩端承载力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工程特点提出了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亮、周德卿等、梁艳军分别以不同的工程实际为例,介绍了桩基的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某水闸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潮排涝,同时还可以起到调水以及改善当地水环境的作用。水闸布置在河道位置,其中管理房位于河道左岸,水闸下游32m处。水闸结构为3孔上翻式平面钢闸门,呈线形排列,总宽度为43.82m,净宽36m。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水闸处的岩土体类型,从上向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等及下三系砂岩。
下三系砂岩灰褐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节长5~70cm,为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厚3.00~8.30m,平均为6.07m,基岩强度较好,可作为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
2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河道处修建水闸,其地基特点是埋深较浅、厚度较大、强度较低、易变形、表层淤泥及淤泥质砂土中含有有机质,因此天然地基难以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综合以上所述,本着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本工程拟采用多种方案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案。
闸室主体结构对地基沉降要求高,采用冲孔灌注桩地基处理方案。消力池等次要部位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既能满足结构沉降要求,经济性又较好。
3加固地基变形分析
3.1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闸室地基处理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0m,桩长14.0m,共布桩72根。混凝土灌注桩按端承桩设计,桩端进入微风化岩层不小于2.0m,采用C30混凝土,桩顶与水闸底板锚固,进入水闸底板0.1m。根据水闸闸室设计、地层剖面和桩基布置方案,使用FLAC3D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3.2计算原理及参数选取
FLAC3D是岩土工程领域常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使用各向同性的本构模型以及摩尔-库伦屈服准则。根据现场试验获取每组地层的物理和强度参数,作为数值模拟计算的输入参数。
3.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沉降分析
在监测的初期阶段,桩土所承受侧荷载均较小,因此桩和土之间的沉降差值较小,处于协同变形的阶段。随着主体工程的施工,上覆荷载增加,桩与土之间的沉降差值逐渐增大,最大值接近6mm,这说明在荷载增加的作用下,土的承载力较弱率先产生变形。当主体工程完成后,桩与土的沉降差值逐渐减小,接近一致。
3.3.2桩土应力比分析
桩与土的应力比值是桩土所受承载力大小的最直观的反应。在施工阶段的初期桩土应力比值较小,随着主体工程施工的进行,桩与土的应力比逐渐增大,最大的应力比为1.85,达到最大应力比之后,该值逐渐减小。当应力比达到最大时,也是沉降差值达到最大的时刻,之后应力比逐渐减小,桩土沉降差值也逐渐趋于零。
3.3.3孔隙水压力分析
在工程施工的初期,地基中不同埋深的孔隙水压力都迅速增大,在预压阶段,随着时间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地表的人工填土水压力消散最快,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且上部水压力消散较快。在上部工程主体建筑荷载作用下,岩土体内部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则为岩土体压缩沉降的过程。
3.3.4水平位移分析
在开始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水平方向位移首先迅速增大,表层的岩土体首先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并且逐渐向下延伸。随着工程的进行,建筑物荷载逐渐增大,各个深度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减小,最大位移小于30mm,在可控范围内。
4结论
(1)桩基础是软土地基加固中一个常用的措施。通过比对不同的方案选取了冲孔灌注桩和水泥土复合搅拌桩作为地基处理方案。(2)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体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沉降、桩土应力比、孔隙水压以及水平方向位移等进行研究。桩土应力比与地基沉降差值是正相关的关系,应力比越大则沉降差值越大;施工初始阶段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是岩土体压缩沉降的过程;通过水平方向位移监测,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取较好的侧向位移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晓松.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检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59-60.
[2]张晓健,艾传井,龚辉,等.深厚软质岩土石混合料地基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勘察,2019,47(01):24-29,40.
[3]付灏,李化明,孟祥华.大型污水处理池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探究[J].山西建筑,2019,45(01):40-42.
[4]马文杰,蒋代军,王博林,等.桩长径比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44(06):69-73.
建筑论文范文阅读: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对岩土勘察的工作实施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成为提高价值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先就建筑工程岩体勘察内容以及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和技术应用进行详细探究,希望此次对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的研究分析,能为实际质量控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