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23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E A M ( E n t e r p r i s e A s s e tManagement)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其前身是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omputerized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CMMS),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资产(设备)的健康水平、可用率、寿命周期以及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等对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设备的维修过程涉及故障判断、履历追踪、技术参数分析、工艺措施拟定、隔离要求、人员及物资准备等诸多环节,维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往往是非常庞大的。仅凭员工的经验记忆辅之以纸面资料的传统工作方式,无法有效加工处理相关信息以便对检修业务做出科学决策。EAM 系统在信息平台支持和功能集成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而在城轨行业得到普遍应用。
1.EAM 管理系统综述
EAM 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和分析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点检定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等几种可能模式和多种维修管理思想,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修成本为目标,合理安排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EAM 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利用EAM 进行资产维护管理具有六方面的优势,包括资源信息共享、作业流程化、成本分解化、管理标准化、全面跟踪控制以及数据积累反馈。
1.1 资源信息共享
在企业的维修活动中,维修人员的职级和班次、维修工艺及隔离要求、维修物料需求及库存信息、工器具、设备图纸及相关文档资料、设备厂商信息等都是检修工作赖以开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在传统的集权化的梯型企业组织结构里,信息的生成及处理往往以部门为单位被分割封闭,各部门信息一般只作二次加工后的纵向流动,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横向交互。这种信息孤岛状态对于需要调动企业人、财、物及知识等大量资源的检修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EAM 通过局域网络平台及定制的资源信息数据库平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通过过程数据的积累,设备位置上的履历信息也可随时调用。
1.2 作业流程化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大量企业都在着手进行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ing Redesigned,BPR),用分权式扁平化网状组织结构体系替代传统的集权式组织结构体系。EAM作为被赋予了先进管理理念的软件,流程化控制是其基本思想,EAM 对检修作业事务流和物资流的审批控制非常严格,过程设计完善合理。
1.3 成本可分解
EAM 在检修成本核算方面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细化功能。EAM 将检修成本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工具费及服务费,并可事先定义各工种的费率,再根据实际耗用的工种及工时进行人工成本的汇总统计。检修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也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成本汇总统计。检修工作所耗用的物料直接从库存模块中调出,物料成本随即记入工单成本项下。
对于单一的检修工作EAM 并不能体现出其成本分析优势,但对于大小修项目其优势就非常明显了。EAM 的工单层次结构功能将大小修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再由细化的工单成本归集得出准确的大小修项目总成本。
EAM 可将维护维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通过差异分析提高成本预算的准确性。EAM 将历史工单记录到数据库里,用于追踪历史同类检修项目的实际成本,校验成本定额,更好地控制维护维修成本。
1.4 管理标准化
EAM 的标准化管理设计主要体现在:(1)作业计划标准化:将常规标准的维护、实验等作业过程拟出标准步骤,打包成一个标准件;(2)隔离指令标准化:将常规标准的维护、实验等作业过程所需的隔离要求拟出标准步骤,打包成一个标准件;(3)故障代码标准化: 将故障描述设计成树状逻辑结构,用标准代码进行归结(故障类、现象、原因、措施);(4)作业成本标准化:通过对数据库中单项检修作业的历史成本分析,可制订出单项检修作业的标准成本;(4)风险防范标准化: 对于采用隔离(地线)控制以外的一些危险点,EAM 将其定义为标准风险,并与标准预防措施相互映射;(5)技术参数模板:对同类设备的共性技术参数定义出一个标准模板,个体设备进行技术参数描述时可引用该模板。
1.5 全面跟踪控制
EAM 通过员工角色授权及员工登录帐号设置,跟踪记录员工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权限等,流程化控制的管理过程能完全避免人为弹性操作的弊端。
EAM 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操作完成发送进入下个环节后,其内容不可更改,这种机制促成了员工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流程发送后的任务到达通知机制,能避免工作的延误或遗忘。通过设定基于时间频率的定期工作(预防性维修及定期实验),系统可自动触发工作提醒,杜绝漏检漏修。
在库存方面,系统跟踪库存物资的质保期临界点,到期发出质保期报警。通过建立库存物料安全储量/ 采购周期/ 采购提前期的关系模型,定义出库存物料的重订购点并触发采购申请补充库存,防止库存物资断档。
1.6 数据积累反馈
EAM 通过数据库平台设计,将企业资产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以运行位置(设备)为关键索引进行有机组织,这种集成的数据组织形式便于分析利用历史数据,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维修策略。
2.EAM 在城轨行业的应用现状
城轨交通的运营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维护维修管理,才能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正因如此,国内城轨企业对EAM 的应用普遍比较重视,已进入运营阶段的企业基本都已建立(或计划建立)EAM 系统。但从应用效果看,功能实现较完整、作用发挥较好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指导思想有偏差
EAM 系统遵循了业务流程化、管理标准化、工作可跟踪、成本可分解、信息可共享等一系列设计思想,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维修资源配置为目标。但在现实中,由于EAM 系统的实施工作基本都是由生产维修部门主导的,财务、物资等部门的参与度不够,导致EAM 系统对设备维修作业的审核审批和过程管理解决得比较好,但对维修成本的控制和优化重视不够。
2.2 生产管理不适应
在实施前没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和EAM 系统做深入研究,没有将EAM 系统的先进思想与企业的管理实际有机结合。有的企业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有的按传统管理习惯对EAM 系统进行大量修改,面目全非。这些做法不仅发挥不了EAM 系统的作用,也有违引进EAM 系统的初衷。
2.3 信息系统不配套
EAM 系统由十几个相互关联的应用子程序有机组成,这些程序共同作用于设备检修作业的事务流和生产过程的物资流。为使EAM 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解决好与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管理等的集成关系,在缺乏这些系统作支撑的情况下,EAM 可实现的功能是有限的。
2.4 数据应用不深入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扎实导致的。部分企业尚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建立维护维修成本定额;有的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和粗放阶段,库存量(库存成本)控制还没有受到重视。这种状况导致在EAM 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处于低级水平。
3. 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信息化规划编研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实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统筹考虑EAM、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等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时序,并解决好接口和集成关系。
(2)指导思想和理念方面,要以EAM 实施为契机,规范和优化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机制。对功能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要尽量与EAM 系统设计思想相吻合,不对EAM 进行大的实质性修改。
(3) 系统实施方面, 在完成EAM 系统整体框架搭建的情况下,应更多关注操作细节并对系统功能持续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要完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KPI)的开发与使用。既要对与生产、维修工作有关的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如库存周转率分析、维修成本分析、故障分析等),也要对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完整性进行考核(如流程的效率、数据的完整性等),尽可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此外,要针对系统应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EAM应用的流程管理、岗位职责和操作说明,并配套形成评估及考核的指标与办法。
(4)在数据准备方面,要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设备编码和物资编码是EAM 的核心和重点,必须确保其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运营阶段的管理需求出发,建立统一的资产编码规则,并在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的全寿命周期中加以执行,实现基建到运营的合理衔接、平滑过渡。
4. 结语
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和成本控制是城轨运营的三大目标。作为城轨企业核心资产的运营设备,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运维成本对实现上述三大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运营设备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地点分散、技术复杂,其维护维修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因此,我国已进入运营阶段的城轨企业基本都已建成或计划实施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
虽然我国城轨企业对实施EAM系统的积极性很高,但从系统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看,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出于设备维护维修工作需要,城轨企业往往在开通初期便实施EAM 系统,然而,这个阶段的企业在思想观念、管理基础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在都还是比较薄弱的,对EAM 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建议城轨企业在实施EAM 系统前进行充分外部调研,分析行业内已实施案例的成败原因。企业内部要对与实施EAM 有关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论证,在EAM 应达到的目标、应实现的功能、应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建立的配套管理制度等问题上形成共识。系统建成后,要高度重视运维工作,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持续优化系统功能。
交通工程师论文范文:城市交通轨道论文德国城市公共交通及启示
这篇城市交通轨道论文发表了德国城市公共交通及启示,德国的公共交通发展和运行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在德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方式上得到哪些启事?论文探讨了德国城市公共佳通设施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