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0月28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当代切划法注重线条的表现和运用,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工笔白描技法的运用。线实际上就是一种笔 触。线描把笔触美感提升到了绝对高度,除了反映式的描绘,更注重线条的形式美、抽象美,是作者的技术能力、艺术感悟与个人情感的完美体现。反观陶艺在工艺表现上形式单 一,突破不了“造型艺术”的意识束缚,希望将“线”的表现融入当下研究创作中。
材料方面,采用宜兴粗陶为主,景德镇高白泥及熟料色剂为辅,以颜色区分结构,强 化“表”与“ 里”的层次对比。工艺方面,简化器皿造型的表现,在表面进行“划”,“割”,“切”等 操作,并由内向外沿痕迹,用手指有选择,有力度的推出。随着线条轨迹的游走,不同力度 ,不同工具,甚至不同泥料都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和艺术形式。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与陶艺 相结合,将白描的技法应用在辘轳工艺中,为陶艺创作提供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次当代切划法在陶瓷器表面创作中的应用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探寻与尝试陶艺表现技法的新形式。陶艺一直以“造型艺术”示人,项目研究目的在于探寻“线”的表现与陶艺创作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考方 向,尝试其他传统门类工艺于陶瓷的结合;深入研究“白描”与陶艺在表现形式上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以及从艺 术与美感的角度去探讨这种方向的研究前景,并将其作为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创作。
对陶瓷器皿表面进行肌理纹样的研究自始至终都有进行,对线的表现的研究探索在当代陶艺创作中,以及新视觉形式的应用研究应该不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和领域,以墨西哥古斯塔沃佩雷兹为代表的陶艺家充分发掘、合理利用“线”在陶艺创作中的创新点。但中国传统的工笔白描技法给我们提供了更有生命力的线条,深入研究在创作中做“线”效果的工具,不断探讨轨迹与陶瓷语言的特性及表现,对创作思路、创作理念及艺术表现形式等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标志中国绘画与陶艺两大传统以 小见大的创新型相结合。
针对本次研究课题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制定了以下研究步骤:
1.观察:请教国画系师生,对所采取的工笔白描技法做观察与研究,
充分了解白描的用笔与特点。
2.调查:采取书籍翻阅和网络搜集相结合,了解国内外相关陶艺家及其作品的创作形式,并分析得出结论,为后期设计制作打好 基础。
3.个案研究:对墨西哥陶艺家古斯塔沃的知名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学习,取长补短。
4.案例研究:收集整理经典的工笔白描画作品,临摹研究其用笔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利于后期的学习借鉴。
5.实践调研:参观画展实地考察,进一步学习研究。
6.评价总结: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总结,并找到自己的最佳设计制作方向。
7.实验:进行工具选择的 试验,多次反复,突破传统方式,探索独具特色的“划法”与陶瓷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并应用于当代陶艺创作。
8.宣传推广:通过论文、参展等方式对设计制作的成品进行宣传并推广,让更多的人认可它。
9.总结:对项目进行最后的梳理总结。
通过四年本科学习和三年研究生阶段学习,我对陶瓷艺术设计和创作方面,有一定的技艺和热情,对陶艺创作有更深 刻的理解。除此之外,学校里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实验教室、釉料教室等制作场地,有丰富的书籍资 料参考,并且为我们提供了电窑、煤气窑、釉料、泥料、机器、工具等设备和材料。我们有专门专业陶艺创作的 老师给我们提供技术上支持,能够保证陶瓷语言的准确性。如果项目通过批准,学校和系里都会给相应的配套经 费支持,同时导师也会参与指导工作,并在需要的时候安排同学给予帮助。这些都为我们这次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
以陶艺系为主要依托,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收集资料,研究白描技法产生的轨迹,在不同泥料、划动力度 、工具的走向等因素下对陶瓷的影响,控制泥料层次、化妆土的流动性、使用工具力度等方面的问题。我们 具备了陶瓷泥料种类的多样性研究和烧制的技术,我们系统的学过器皿成型等课程,熟悉的掌握了多种创作 技法,有较强的创作和实验能力。白描技法及工具的应用研究,可以与器皿创作课程相结合,器皿课与陶塑 课都可以直接利用研究成果,应用于作品表现。
建材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建材科技》期刊主要宣传建材建筑行业的产业政策,迅速报道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建材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公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各类建材产品检测、抽检结果,传播行业信息动态。读者群:全国建筑建材行业科研人员、工程设计师、企业管理者、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商。
工笔白描“刀法”及其工具在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为当代陶艺创作提供了进一步可深入的研究课题,打破“造型艺术”的单一模式;同时此项研究的应用为现代陶艺注入生机并触发手艺人对中国当代陶艺创作的 思考。工笔白描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对于表现工具的探索,形式丰富、变化多样, 这是其独特的趣味。中国国内对相关传统工艺的关注度是近几年才有的,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发展和探索,艺 术价值有待提高,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也有待挖掘。此项研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一旦得到研发和推广, 定会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陶艺家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创作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将是一种复兴,并会取得一 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Gault Rosette. Paperclay: Art and Practice[M].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3: 30-98
[2]Lightwood Anne. Working with Paperclay and Other Additives[M]. Glasgow: Crowood Press, 2000: 87-154
[3]Yazici S,Inan G,Tabak V.Effect of aspect ratio and volume fraction of steel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FRC[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7,21(6):1250-1252
[4]艾琦.工业废渣磷石膏与赤泥在陶瓷中的综合利用[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11
[5]国家建材工业协会.美国用石膏生产陶瓷制品[J].中国建材期刊,2003(3):76
[6]任维焕.浅析陶瓷模具石膏粉主要的物理性能的影响因素[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77(4):26-27
[7]邹卓.中国矿业氧吧之四十九 石膏[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1):31-32
[8]王守平,刘得利.石膏陶瓷材料的研制[J].江苏陶瓷,2006,39(1):22-23
[9]赵敏.聚丙烯纤维增强陶瓷模型石膏性能及机理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4,46(1):177-181
[10]王同言.浅谈陶瓷生产中使用的石膏粉[J].陶瓷期刊,2008(7):61-63
[11]陈化东.几种添加剂对模型石膏性能的影响[J].现代技术陶瓷,2007(1):6-9
[12]茹晓红.工艺条件对陶瓷模具石膏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36(4):1272-1277
[13]B.M.包勃李克,李家仁.以磷石膏为基础的新型装饰材料[J].云南建材,1985(2):18-21
作者:于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