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液相扰动对水中预击穿过程的影响

时间:2021年07月15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长脉冲下的水中预击穿过程往往伴随着局部液体的扰动,而关于液相扰动的影响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对超长脉冲条件下(脉宽100ms)的水中预击穿过程展开了研究,深入探讨了气泡、流注的发展模式及其差异,并阐释了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长脉冲下的水中预击穿过程往往伴随着局部液体的扰动,而关于液相扰动的影响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对超长脉冲条件下(脉宽>100ms)的水中预击穿过程展开了研究,深入探讨了气泡、流注的发展模式及其差异,并阐释了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气泡、流注在液相扰动中发展时具有更饱满光滑的形态,更快的传播速度。气泡、流注巨大的电导率差异导致了两者发展模式的不同:气泡的发展属于根部推动式,横、纵发展速度相当;流注的发展属于顶部牵引式,纵向发展速度远大于横向。进一步分析表明,扰动相中更高的液体温度与流动有利于气泡、流注的生长传播和形态稳定,同时扰动-静止相交界处形成的湍流会引发流注的分叉现象。

  关键词:水中放电;预击穿过程;液相扰动;气泡、流注发展模式;分叉现象

高电压技术

  0引言因水中放电具有丰富的物化效应,会产生活性粒子、冲击波和UV紫外线等物质[1-2],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水下探测、水质处理以及能源开发等领域[3-6]。水中放电的预击穿过程对放电效应影响显著,对预击穿过程中放电发展机理的研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水介质的平均自由程很短(3Ǻ)且电子极易被俘获(寿命ps级),电子难以获得足够的动能引发雪崩电离,故水介质的理论击穿场强很高(>1MV/mm)[7]。然而相关试验表明,水介质的实际击穿场强远低于理论预测值(可低至1kV/mm)[8]。

  为此,现有理论普遍认为在放电起始阶段产生了低密度区域(如微气泡、空腔、孔隙等),提高了水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雪崩电离的实现创造了条件[9-10]。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尺度下,低密度区的形成机理有所不同:皮、纳秒短脉冲下,瞬变电场的电致伸缩作用将使电极周围的液体拉伸形变,直至液体撕裂形成微空腔[11-12];微、毫秒长脉冲下,焦耳加热作用使得局部液体汽化产生微气泡,该过程中还伴随着明显的液体介质扰动[13-16]。

  此外,相关研究发现液相扰动不仅与低密度区的形成有关,还会影响放电后续的发展。例如文献[17]的研究结果显示:液相扰动会导致气泡脱离电极或边缘破裂,无法进一步转变为流注;气泡群落会随液体扰动分散运动,无法在间隙形成―气泡小桥‖引发击穿。

  综上所述,扰动相中液体介质的物理参数(温度、流动等)变化复杂,势必会对气泡、流注的发展产生影响,给长脉冲下的预击穿过程分析带来了困难。然而,液相扰动对预击穿过程的影响目前缺乏深入研究,厘清其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搭建了水中放电试验观测平台,借助高速阴影观测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超长脉冲条件下液相扰动对水中预击穿过程的影响,探究了气泡和流注的发展模式及其差异,最后阐释了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发展的影响机制。

  1水中放电试验观测平台

  主要包括充电单元、放电单元以及测量单元。充电单元包括干式试验变压器与整流模块,最大充电电压c可达50kV。放电单元包括储能电容(135μF)、限流电阻(0.53kΩ)、继电开关和放电观测水箱。通过充电单元对电容进行充电,达到设定电压后,触发开关闭合,此时主放电回路导通,电容对水间隙放电。实验中采用不锈钢针-板电极,针电极尖端半径为0.5mm,平板电极半径为15mm,间隙距离为10mm,水溶液电导率为60μS/cm。

  测量单元包括信号测量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其中间隙电压g、电流信号g分别通过高压探头(TektronixP6015A)和电流探头(CybertekCP8050A)采集,并储存于高分辨率示波器(LecroyHDO6054A)中。图像采集模块基于一套紧凑型阴影观测系统,放电过程通过一台配有200mm微距镜头的高速摄影机(NACACS-1M60)进行采集,曝光时间为1.1μs,镜头光圈设置为F5.6。

  2超长脉冲下的预击穿过程

  总体上看,预击穿过程主要包括液相扰动、气泡爆发和流注击穿三个阶段。在液相扰动和气泡爆发阶段,间隙电压、电流的变化缓慢且平稳,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加的趋势,表明间隙电阻亦呈缓慢减小的趋势。当电压、电流和电阻的迅速变化时,可见明显的波形转折点(4.92ms),标志着放电进入流注击穿阶段。此外,实验中还发现液相扰动对流注的形态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间隙击穿模式可以分为全扰动相击穿和半扰动相击穿两种。

  3气泡、流注的发展差异

  3.1气泡、流注的发展模式正常状态下水蒸气的电导率极低(约3.2×10−6μS/cm[19]),而在电场作用下气泡内蒸汽的平均电导率增加(可达21.3μS/cm[20])。气泡爆发阶段产生的大量气泡对间隙电阻影响甚微,侧面证实了气泡导电率与液体电导率(60μS/cm)相近(同数量级)。另一方面,当气泡转变为流注时,可观测到电流迅增、电阻骤减以及气泡电离发光,表明了气泡内部发生了击穿,此时可将流注视作良导体(后续计算表明电导率在1×106μS/cm级)。考虑到焦耳加热是长脉冲下气泡、流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气泡与流注导电率的巨大差异(4个数量级)显然会对两者的发展特性带来影响。

  气泡的发展属于根部推动式:靠近电极的气泡底部优先生长,而后推动气泡整体的发展;气泡的横、纵向发展速度相当(约2m/s),具有近似椭球的外观。流注的发展属于头部牵引式:流注尖端的优先生长,并带动流注整体的发展;流注的纵向发展速度远大于横向发(纵-横速度比值在正极性下约为3倍,负极性下约10倍),具有类锥体的外观。

  3.2气泡、流注的发展分析为了阐释气泡、流注的发展模式,厘清二者的发展差异,本节将基于有限元仿真进一步分析。3.2.1扰动相液体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的发展影响巨大,故需要扰动相中液体温度的差异。

  4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无疑表明,静止相与扰动相在液体温度、流动状态上的差异,会对气泡、流注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电力论文投稿刊物:高电压技术期刊根据电力生产、建设、科研、教学需要提供导向性、实用性信息及技术措施,推广实用技术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领导决策、促进生产发挥接口、载体和桥梁作用。本刊报道内容包括高压设备、输电线路、系统暂态、测试工程、电磁、城网供电、电力电子等及生态环保生物医疗等边缘、交叉学科。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工程实践应用。

  5结论

  本文对超长脉冲下水中放电的预击穿过程展开了研究,深入探讨了液相扰动对气泡-流注发展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气泡、流注在液相扰动中发展时具有更饱满光滑的形态,更快的传播速度;随着施加电压的提高,间隙的击穿模式由全扰动相击穿转变为半扰动相击穿。(2)气泡与流注巨大的电导率差异导致了两者发展特性的差别:气泡的发展属于根部推动式,其横、纵向发展速度相当,具有椭球状外观;流注的发展属于头部牵引式,其纵向发展速度远大于横向,具有类锥体外观。(3)扰动相中更高的液体温度与流动,有利于气泡、流注的生长传播和形态稳定;在扰动-静止相交界处会形成湍流,是引发流注分叉现象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邢政伟,王志强,曹云霄,等.水中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直接冲击压力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45(3):832-838.XingZW,WangZQ,CaoYX,etal.DirectImpactPressureCharacteristicsofPulsedArcDischargePlasmaChannelinWater[J].HighVoltageEngineeing,2019,45(3):832-838(inChinese).

  [2]李显东,刘毅,李志远,等.不均匀电场下水中脉冲放电观测及沉积能量对激波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0):3028-3036.LiXD,LiuY,LiZY,etal.ObservationofUnderwaterPulseDischargeandInfluenceofDepositedEnergyonShockWaveinNon-uniformElectricField[J].ProceedingsofTheChineseSocietyforElectricalEngineering,2017,37(10):3028-3036(inChinese).

  [3]喻越,朱鑫磊,黄昆,等.应用于石油解堵增产的水中脉冲放电特性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20,46(8):2951-2959.

  作者:李显东,何桦,肖天飞,熊鼎,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