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生态学杂志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这篇生态学杂志投稿发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生态农业是必然的发展方式,论文就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做一粗浅的研究和探讨,探讨了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篇生态学杂志投稿发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生态农业是必然的发展方式,论文就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做一粗浅的研究和探讨,探讨了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学杂志投稿

  摘要: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烟台作为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食品名城,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业示范区,是我国较早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烟台生态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烟台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新特征、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发展生态农业。

  关键词:生态学杂志投稿,新常态,烟台,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提出,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提出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当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烟台市作为农业大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1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烟台作为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食品名城,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业示范区,是我国较早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目前全市农业正处在一、二、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跨跃阶段,生态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1以高效特色产业为重点,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目前,新农村建设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已经从过去注重解决问题数量向着质量和效益转变,在这种趋势下,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烟台坚持“稳一块、活一块”的原则,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培植起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自2007年开始,烟台市政府拿出专门资金扶持水果产业发展,出台了《烟台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着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类园区,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精品类园区,示范带动全市生态农业发展。目前,已建立现代矮砧苗木繁育基地5000亩,建设国家级标准化果园10个,市级精品果园96个,全市果园面积发展到392万亩、茶园30000亩。建设蔬菜标准园6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8万亩。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典型,已建成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乡镇23个、专业村640个[1]。

  1.2以“三沼”利用为纽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烟台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发展有机粮、果、菜等农产品生产。一是以户用沼气为纽带,建设“人畜粪便—沼气—果(菜)”循环农业。沼渣、沼液是一种完全腐熟的高效无害的有机肥,一个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10吨~15吨,可满足2亩~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节省农药化肥300元~400元左右,户均节省燃料费用加农药、化肥费用共1260元~1360元[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全市户用沼气发展到17.2万户,年产沼肥150万吨,可满足20万亩农田的用肥需求。二是以设施农业工程沼气为纽带,建设“人畜粪便—沼气—果(菜)”循环农业。烟台市特色农业发达,有一批大棚樱桃、草莓、蔬菜等种植专业村,大棚设施标准高、还成方联片。在大棚建设小型沼气,利用人畜粪便或秸秆做发酵原料,沼气既满足生活用能,又通过燃烧提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沼肥用于追肥。2010年,烟台市利用市级沼气建设专项资金,在成方连片的设施农业建设循环农业中小型工程沼气,推广“畜—沼—果(菜、茶)”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市共建设60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面积达10000万亩。三是以中小型工程沼气为纽带,建设“人畜粪便—沼气—基地”循环农业。烟台市畜牧养殖业发达,中小型养殖企业达15000多家。同时还拥有众多的山川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基地110多个。在养殖场和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建设中小型工程沼气,利用人畜禽粪便做发酵原料,沼气或满足自身用能和冬季增温,或为周遍农户供气,沼肥用于自家或周边特色农业基地,既解决了人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又利用沼肥生产出味美鲜嫩的绿色食品,供旅游者采摘品尝。四是以大型工程沼气为纽带,建设“养殖—沼气—农业”循环农业。烟台市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仅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74家,还有市级龙头企业100家。它们势力强、能量大、信息通,能借助各种资金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莱阳龙大集团公司养殖场,建设5000立方米工程沼气,年处理粪便污水18万吨。2012年在莱阳市团旺镇建设大型沼液池4个,总容积7.2万立方米。铺设田间管道及管网29531米,并配套控制阀门等工程内容,沼液通过动力泵直接灌溉农田和葡萄园。通过改良土壤,建立了4800亩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五是以生态农业示范县为纽带,建设循环农业基地。蓬莱、海阳、莱阳作为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以骨干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的方式,建设了10处循环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和亮点。

  1.3以绿色环控技术为支撑,改善产地生态环境

  绿色环控技术依托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设施农业技术,将植物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对光、热、水、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绿色生产,保障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烟台以绿色环控技术为支撑,改善产地生态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先后制定了烟台苹果国家标准、烟台大樱桃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27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0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累计制定推广“三品一标”技术规程和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168项。规划建设了9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13个省级、52个市级、78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莱阳、海阳的蔬菜和茶叶,栖霞、招远、蓬莱、牟平、莱州、海阳的苹果,福山、莱山、芝罘的大樱桃等一批绿色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19个、认证面积150万亩。二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市政府出台了《烟台市农药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治,禁止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继续推进农药残留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加大农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力度,把住偷用高毒农药的关口。在全市启动实施了农资打假“春雷助农”行动。围绕“净化农资市场,建设绿色田园”主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政策法规。三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抓住农业部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免费为农户化验土样,农民根据土壤化验分析结果,结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从源头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自2005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已覆盖全部县市区,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550万元,施肥面积2681万亩,减少化肥用量近30万吨,节本增效近6亿元。四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近年来,烟台结合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先后大面积示范推广了百泰、欧博、阿立卡等一批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安装杀虫灯1.5万盏,建立专业化防治组织100个,指导建设10个统防统治示范区和1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

  1.4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建设“秸秆—反应堆—蔬菜”循环农业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这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应显著。据试验证明: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1公斤干秸秆可转化CO21.1公斤、热量3037千卡、生防有机肥0.13公斤和抗病微生物孢子0.003公斤,这些物质和能量可用于果树蔬菜生产[4]。烟台市年产秸杆总量大约340万吨,发展空间巨大。莱阳市埠前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利用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投资240万元,建设1000亩蔬菜大棚秸秆生物反应堆,黄瓜亩产量由实施前的7400公斤提升至10000公斤以上,优质果率提高20%以上,节约有机肥料40%以上,生产“埠前”牌黄瓜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指标,年实现增收2000万元。

  1.5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按照烟台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争取落实龙头企业贴息贷款10亿元以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已形成食用油、粉丝、果品、水产、蔬菜、畜产品加工和葡萄酒酿造7大龙头企业集群,加快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全市农字号上市企业1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633.6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总数1.07万家,实有会员18.7万户;家庭农场发展到2386家。120家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20家被列为国家级示范社。已注册自有品牌300多个,200家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三品”认证。全市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18家,农业部定点监测6家,市场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年交易额达105亿元[3]。在生产管理中,它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本着统防统制的原则,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实行管理措施六统一,指导社员提高管理水平,推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从源头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1.6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契机,保护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烟台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使以“观田园美景,摘鲜嫩瓜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在烟台市悄然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三产”联动发展,游田园、赏美景、品收获,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深受城乡居民欢迎。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基地达到110处,已建成复合经营型、特色资源型、休闲采摘型和科技示范型、认领体验型等5种类型、以“观田园美景,摘鲜嫩瓜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基地,牟平区和烟台农博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招远九曲蒋家和蓬莱马家沟成为全国最有魅力乡村,蓬莱马家沟、莱阳濯村、栖霞国路夼成为全国美丽乡村,三星级以上经营主体达到36个,极大地推动了“三产”联动发展,成为农村持续繁荣、农民多元增收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据统计,全市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05个,从业人数2万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50万人次。

  2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烟台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已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新常态下,针对经济速度放缓、市场需求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生态农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2.1农业装备落后

  农业投入不足,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烟台市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设施农业及苹果、葡萄、樱桃等高效作物的机械化还处在较低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2优势产业面临挑战

  水果是烟台市最具优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新兴果区的崛起,烟台市水果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苹果产业大而不强,品种单一、果园老化、种性退化、群体郁闭、土壤质量下降,整体面临更新换代,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果园达到100万亩以上;樱桃产业特而不优,早熟早不过鲁西、大连,中晚熟品种与其他产区扎堆上市,优质难优价;樱桃种植面积档次低、规模小,防霜冻、裂果及产后储藏保鲜等技术问题一直没有突破,导致市场狭窄,难以做大做强。

  2.3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只占规模化龙头企业的10%。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全市土地流转率不足10%,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数量稀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多,但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合作社较少,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不足20%。新型职业农民严重不足,农民老龄化、农业经营兼业化、农村空巢化越来越突出,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4农业生态环境亟需改善

  目前,全市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30%~40%,农药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5%~30%,农膜残留率高达30%,每年大约有60多万吨化肥、1万多吨农药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3000多吨农膜残留土壤,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耕地理化性状恶化。农村每年产生2000多万吨生活废水、18万吨生活垃圾、部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缺少集中处理设施,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环境。

  3新常态下烟台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之“新”,主要指的是过去传统的、低效的、只重速度不重质量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新常态之“常”,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所以,烟台农业发展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新特征、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发展生态农业,用发展的视角去看待新常态下的农业转型升级。

  3.1调整结构增加投入,加大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烟台农业发展基础很好,科技实力雄厚,只要发挥好财政支持政策的示范引领作用,生态农业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为此,要整合涉农扶持资金,加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向生态农业的比例,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优势,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争取利用更多的国内外社会金融资金,大力扶持苹果产业提升计划、百强龙头企业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品牌创建活动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3.2提升优势发展高端,实现全产业链脱胎换骨

  对烟台苹果葡萄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引进推广国际领先的优新品种,变革种植方式,改造淘汰老劣果园,推广配套先进适用生产管理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尽快形成特色更加鲜明、产品安全高质、品牌强势亮丽、市场消费高端的产业格局,引领国内北方落叶果树发展。同时抓好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果蔬产业现代保鲜精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积极发展高档葡萄酒、苹果香精、果胶等特色产品,靠过硬的产品和品牌赢得市场。

  3.3改造提升休闲农业,开辟农民收入增长点

  打破传统农业的功能界限,在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拓展生活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新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农时节庆等休闲农业模式,着力创建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化、经营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加快发展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生物质种植,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4立足生态突出安全,全面推行绿色生产

  把绿色生产贯穿于生态农业的全过程,促进生产环境的生态环保,产出健康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大力推广“畜—沼—果(菜、茶)”等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牟平区“满园荧光”工程的典型做法,全面落实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争取首先在全市苹果生产上实现杀虫灯全覆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创造高质农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完善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争取果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全程有标可依,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鼓励扶持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健全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社会化生产性服务,共同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抱团闯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支持合作社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信用合作、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一站式”现代流通业态。

  3.6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生态农业提供有力保障

  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下发13个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党委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农业营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烟台要抓住政策机遇,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发展多样化业态、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参与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深入推进金融和税收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制定针对合作社的特殊税收政策。同时扩大高效经济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与品种,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梁兴英 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推荐期刊:《国土绿化》(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综合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