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2月0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种旅游方式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以往的统计,我国多处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都会接待许多的人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生态旅游为国家和地方事业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对野生生物及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下面文章对此展开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旅游,野生动物,自然环境
1生态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够为地方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提供专属资金,利于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未来发展,同时也为地方居民增加了额外收入,间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生态旅游活动相对自由零散,可能存在管理不周等问题,大量的旅游活动难免会造成人为对土壤、水体、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内因素的破坏,直接导致生态系统被侵犯甚至失衡。
从20世纪末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委员会对国内100余个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84个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对象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近40%的自然保护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资源退化现象。这些数据都说明生态旅游活动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这也说明我国在开展生态活动后,未能围绕活动内容本身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深入研究,纵观各方面因素来看,我国都有必要深入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明确其危害所带来的具体细节影响内容。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性研究
本文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性研究主要以广东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展开,针对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动物大灵猫和飞禽类动物进行了分析。
2.1自然保护区概况
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翁源县,总面积7359 hm2,其中核心区2590.4 hm2,缓冲区1641 hm2,实验区3127.6 hm2.经测算,森林总面积7096.6 hm2,其中生态林面积658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92.8%,森林覆盖率为96.4%,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84科586属1091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6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Π的兰科植物15种。
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81科183属2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5种,IUCN受威胁物种10种,CITES附录物种31种。区内保存有较典型、较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大部分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植被垂直带谱保存较完整,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是恢复、重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统,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2.2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目前,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在翁源县老隆山林场内由群众自发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沿线风景美好,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客观地说,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让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态建设成果,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但是近年来,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发现,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干扰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观光者的活动类型与主体行为等方面。
2.2.1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大灵猫的影响分析
大灵猫是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之一,食性较杂,动物性食物包括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甲壳类、昆虫;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茎叶、多种无花果的种子及布渣果、酸浆果等。2016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通过野外红外监测,发现部分大灵猫异常患病。经调查结果发现有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将食物随处丢弃,带入人畜共患病毒,大灵猫误食导致肠道出现寄生虫寄生现象。
为此,地方野生动物科学研究所也对大灵猫体内肠道的寄生虫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主要基于独立样本T检验对保护区内的水鹿野生群与投食群进行肠道寄生虫荷虫量差异对比,这里主要采用了卡方检验分析方法来观察投食群不同类别水鹿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具体差异,且采用了双尾检验方法,显着性水平设置为5.结果在大灵猫投食群的肠道内检测出5种寄生虫,这其中包括了4种线虫与1种原虫。而相比于投食群,野生群大灵猫肠道中寄生虫数量则存在显着差异,特别是未发现在投食群众所发现的鞭虫与钩虫。从结果来看,投食群大灵猫的肠道寄生虫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野生群,而且投食群大灵猫肠道中的荷虫量还在呈现增长趋势。
从该化学实验研究也发现,人类活动对大灵猫这类野生动物的影响因素较大,已经成为大灵猫患病的主要因素。因为投食群大灵猫更频繁与人类进行接触,增加了感染患病几率,交叉感染机会大大提升,一旦环境压力增大,投食群大灵猫的体内激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此时最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进而降低该类野生动物的机体免疫力水平。
2.2.2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飞禽动物的影响分析
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多,但根据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发现,飞禽鸟类野生动物最容易被旅游活动所干扰影响,以下也作出了详细的影响分析。
生态旅游活动涉及到飞禽动物造成惊飞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讲它会造成飞禽动物的“惊飞距离”(Flight distance),就是指鸟兽在逃离前所允许入侵者接近的最小距离。目前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飞禽类野生动物较多,有研究表明其中黄腹角雉鸟群内部个体间距离会受到停车或游人下车等旅游活动干扰,而山地车、观光车等大型动作发生后则会造成鸟群立即飞离,此时它们个体间的相互依存将不复存在。一般来说,可考虑在游客密集区周围设置篱墙来降低飞禽鸟类的惊飞反应,这表明障碍物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考虑到鸟群个体对干扰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其惊飞距离可以不考虑鸟群个体间差异。
另一方面就是生态旅游干扰会为飞禽鸟类带来生理反应变化,这种生理反应变化要早于它们的行为反应。比如说人距离飞禽鸟类15m以内时,它们的心率就会明显加快,当人接近到5m距离以内时,它们就会产生行为反应,而它们的体温干扰变化也会成为其生理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该自然保护区中对红嘴相思鸟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它们一旦受到人类干扰,其胃部温度就会增加1.5~3.0℃左右,而如此反复所导致的日能量消耗也会增加15%左右,同时它们体内的应激激素与肾上腺酮含量也会突然增高[3].
最后就是繁殖方面,繁殖期内鸟类对外界干扰更加敏感,由于生态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多种不良效应(游客踩踏、影响亲鸟行为、引起弃巢),这些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孵化期营巢成功率,甚至其幼雏死亡率也会在假日旅游高峰期高过平常值,特别是影响到保护剂珍禽鸟类的繁衍延续过程。
3结语
本文通过广东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探讨了当前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野生动物生活生存的实际影响,经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生态系统会由于游客闯入自身生存环境而出现异常表现甚至发生不良反应。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本身应该建立长效监测机制,深度研究生态旅游活动为野生动物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并围绕此来提出解决策略,为区内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环境,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维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3):176~177.
[2]刘伟华,张正旺.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3):174~178.
推荐阅读:鄱阳湖区生态旅游空间格局评价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从而构成了湖区“回”字形旅游格局,在这种基础上将鄱阳湖区分为生态都市、文化名山、瓷都仙山,鄱湖风情和临川山水等5大生态旅游小景区,通过对各风景小区的空间结构进行评价,提升旅游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