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如何加快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18年07月24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虽然农村全面转型已经具备了诸多的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立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虽然农村全面转型已经具备了诸多的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立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助力农村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农村,创新,升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大体来看,我们国家用世界7.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不过长期形成的传统体制难以适应当前中国农村的发展,在一些方面甚至束缚了我国农村发展潜能的释放,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各类资源要素会自发地流向高回报率的工业和城市,农业农村在这场资源要素争夺战中往往会败下阵来,特别是对我国这种后发追赶型的国家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往往是快变量,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转型往往是慢变量。

  为此,以往的中央文件都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农村发展的新动能,补足农业短板和农村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表述并不是首次出现,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有提过,以往的中央文件基本上用的都是“农业现代化”,加入“农村”二字是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聚集农业各个产业和领域的现代化,还将视野扩大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界,谈论的几乎全是农业现代化,但似乎没有涉及或上升到农村现代化这个层面,正如“农村就是农业”的思维理念,许多人把农业现代化视同农村现代化,事实上从概念来看,农业现代化属于产业方面的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是相对城市化而言的,是区域发展方面的现代化,包括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科技向现代科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等方面的转变过程。

  所以农业现代化虽是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但是与农村现代化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农业现代化了,农村不一定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既有历史的、惯性的问题,也有现实的、突发的问题;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目前我们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水准,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和条件,农业农村现代化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能量和动力必将得到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补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将比以往更快、更高。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产业转型升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是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经济的根基在于产业。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关键之处在于抓住核心,狠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一)转变观念,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1.树立现代、新型产业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和新型产业,是农村产业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一是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产品发展从低端走向高端;二是要引进产业发展新元素,努力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用于传统产业改造。三是要积极寻求和发展新型产业,努力将智慧型工业,提高农村非农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农村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提高产业经济发展质量。要大力开发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定减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规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清洁生产,实行废物、废水、废气无害化处理,加强土、木、林、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二)增加投入,夯实农村产业升级能力

  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投资长效机制。

  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速,扩大生产、追加投入的能力很有限。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是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拟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带有普遍性的做法,所以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国际民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

  2.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要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由以城市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一是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消除水患旱灾,防治水土流失;二是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通讯、仓储建设,大力促进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科技进步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化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创新科技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

  1.构建高效合理的农业科研体系。

  可以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特点、科研条件和技术创新要求,优化、调整农业科研机构,营造高效、精干的农业科研体系。一是对科研院所进行分类分流,保持和稳定一支精干的科技创新队伍;二是打破地域界线、部门界线,将科研院所重新洗牌,保留大强院所,对其他院所进行规并划转。

  2.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

  一要改进科技成果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基础研究和应用主要考察其前沿性;对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成果的评价考核,应主要考察其自主产权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二要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保护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切实维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

  (二)提高生产者素质,提高科技产出率和应用率

  1.人是科技生产和应用的原动力。通过提高科研人员和生产应用一线员工的素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成功事例,国内外很多。荷兰是典型的高效集约农业代表国,虽然人均耕地仅仅0.057公顷,但却利用科技在近一半土地低于海平面的国土上确立了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在于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农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

  2.加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增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产出率和应用率。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在职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或脱产进修,使其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紧跟农业科技新动态及发展前沿,创造更多的新科技成果。强化农业科学普及工作,重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加快农业科技生产、传递、转化、使用步伐。

  三、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意味着培育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未来,培育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对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培育是基础,使用是关键,是目的。我们要把素质好、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留在农村,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农村社会事业,有力地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使用

  1.要拟定灵活多样的培育方式和齐全实用的的培训内容,在培育方向是坚持职业性原则、在培育知识上坚持实用性原则、在培育渠道上坚持多样性原则,解决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源源不断地向农业生产,农村发展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劳动力。

  2.要做好农业生产经营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努力推行农村执业资格证书制,组织、使用、管理好新型职业化农民,提高职业农民待遇和影响力,使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安心、诚心、专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扶持政策

  1.建章立法,积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要完善农业法、劳动法、教育法,补充农民职业教育条款和内容,或单独制定职业农民条例,规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使用。同时要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使用与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流转法等相关法规进行有机结合,让进过培训的新型农民长期从事农业职业。

  2.广泛筹措资金,建立激励机制。

  要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由政府引导,学校、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做出贡献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奖励,在农业产业化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立项支持等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深入贯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让广大农民温饱无虞、衣食无忧,让农民真正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分享现代化发展的美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厚俊.美国经济现代化的世纪回顾及其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6(07).

  推荐期刊:《农业现代化研究》于1980年7月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农业科技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