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9月11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主要概述了西北地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及人才需求现状。文章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和21世纪高等教育水产类人才培养模式等,结合区域人才培养,综合定位了西北地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并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势必成为该地区专业类学生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北地区,地方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模式
1西北地区地方院校与特色水产养殖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甘、青、宁、新等5省(自治区),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少数民族聚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有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主要以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高寒气候为主要气候条件[1-7]。
西北地区河流和湖泊总体较少,多为内流河湖,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尾闾消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主要流经今甘肃省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湖泊有青海省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托素湖、察尔汗盐湖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斯腾湖、罗布泊(已干涸)、赛里木湖、艾比湖、乌伦古湖、艾丁湖(中国陆地最低点),甘肃省的刘家峡水库等[6,8-10]。由于社会地方经济及人才需求,以及高等院校的长足发展,不同地方农业或综合性高等院校中均成立了水产养殖学或水产科学等学科和专业[11-16]。
例如,塔里木大学2000年开始招生,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开始招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开始招生,宁夏大学2007年开设特色水产动物和湿地生物研究方向,青海大学2012年开设高原水生生物研究方向[17-19]。由于西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可用水域,发展传统水产养殖可能有限,但高盐碱水体有效利用、盐碱池塘的改良和利用、耐盐碱鱼类的选育和推广、生态渔业的开发利用、冷水性鱼类的设施化研究等特色渔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科技力量和人才,由此不同程度地萌生和发展了水产业[17-21]。
2西北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及其业务方向
诸多国内高校,专业要求中均按照“一专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22-26]。例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中设立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专业方向、水产经济动植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水环境化学及水质调控等4个业务发展方向。就以上4个发展方向而言,多数学校水产专业均设有上述发展方向,较适应地方高校该专业的发展,例如,各海洋类大学中均以海洋渔业和海洋开发研究为主,以淡水渔业为主的农业高校中以淡水养殖开发研究为主。
对于塔里木大学等地处西北内陆,淡水资源不够丰富的高寒、高盐碱地区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该如何发展,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全国“十三五”渔业规划中指出,全国渔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步优化渔业产业区域布局,建立协同发展产业格局[27-29]。
其中,西北区域主要是以下3个区域:
①黄河海河流域:建立以大中型湖泊水库,沿黄滩地、渭河、汾河、河湟谷地等区域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重点保护黄河干流及支流、微山湖、东平湖、白洋淀、乌梁素海、衡水湖、密云水库、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湖泊水库增殖渔业。
②新疆区:推动建立以冷水性鱼类开发为主的北疆特色经济鱼类产业带和以土著鱼类开发为主的南疆特色渔业产业带,逐步建立以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赛里木湖、乌伦古湖等为重点的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体系。
③青藏高原:做好三江源保护,重点保护高原特有鱼类,逐步建立覆盖三江源、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尼洋河、麻曲河等重要水系的生态保护体系。诸多高校在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并鉴于全国“十三五”渔业规划,以及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另设置一些专业业务方向[17,21,26,30-39]。
例如,塔里木大学2010年开设冷水性鱼类养殖学,符合新疆北疆高寒地区冷水性渔业发展人才需求;2012年开设新疆土著鱼类生物学,符合新疆本土渔业发展以及南疆土著鱼类和生态修复为主的渔业发展人才需求。另外,随着西北地区高盐碱水域状况加剧,塔里木大学率先成立塔里木河流域水生物研究中心,旨在推动和改善高盐碱水域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专业方向的开设将有助于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适宜发展,更有利于高校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创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专业[23]。水产养殖业不同企事业单位部门也需要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养殖特色,以及地方高校的发展理念,可能会出现不同学习程度的技术人才,但是否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狠抓落实,尤其是专业基础教育,以夯实学生专业能力。
地方高校教育中[24-25,40],对于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而言,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实际为渔民起到技术指导作用。另外,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探索一切发生在池塘边的问题,时刻要思考并创新,并切实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教育中,倡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全面导师责任制,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等,全方位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当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每个专业基本都有专业介绍课或是专业导论,来统一合理的学习专业的导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部分内容是开设的专业方向,这其中就要看老师讲解的关键点和学生关心的关键点是否会重合在一起,是否达到共鸣,这才是学生是否愿意留在本专业继续学习的落脚点[18,41-44]。
新生对于老师尤其是辅导员或是高年级学生的话语听得比较明白和仔细,所以适当的时候安排高年级学生作为班级辅导班主任,担负起学生思想动态和初级管理的角色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导师制度在大学生活中是个关键因子,但不是必要因子,全方位引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生活和学习中,尤为重要和突出。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一步为学生确定人才导师,尤其是科学研究创新探索方面,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和问题探索,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技能,督促学生申报各类课题,参加各级竞赛,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等。
当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内课程学习后,进一步遴选就业指导教师,结合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就业或考研方向,进一步巩固导师在学生大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师生感情,加强专业学习。充分利用塔里木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依托的“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动物科学学院辖塔里木河流域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等便利的科研创新平台条件,设立学院一级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并给予一定经费额度的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和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另外,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高校一味追求考研升级率,过多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知识,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对于实践教学的过度陌生,继而影响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人才模式。鉴于这些现象,一些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实践技能的考核,但是实践技能考核仍然占的比例较小。塔里木大学在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大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4-25,40]。
学校提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让学生抽出过多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和自主完成小型科研课题,并弥补理论学习中实践技能的脱节。塔里木大学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学时安排,都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学生实习基地,延长实习时间,充实实习内容,从“亲鱼”培育,到“人工授精”,再到“苗种培育”一系列过程;本着以课程实习内容为重点,选择不同地域渔业养殖模式。
例如,南至新疆喀什,北至新疆北屯,不论是温暖的塔里木盆地,还是潮湿的阿勒泰;不论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还是高寒的额尔齐斯河,均有塔里木大学的实习点,使学生既学习到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又实践学习了“冷水性鱼类”设施养殖和人工孵化等技术,这些实习点的筛选和建设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学生对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真实认知,也让其理解了实践技能的优势,熟悉掌握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较大程度地巩固了学校的专业知识,夯实了自身的技术和素质。
同时,充分体现出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结合西北干旱和高寒的地域特色和地理环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和加大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利用学科交叉优势,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水产养殖和生态技术复合型人才[24-25,40]。强调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夯实学科基础,发挥本专业依托其他学科所具备的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性课程的开设力度。塔里木大学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通识课程进行调整和加强,进一步发展交叉学科的优势,拓展学生对不同学科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加入了《新疆渔业概况》和《新疆土著鱼类研究》,以及《冷水性鱼类养殖学》等,都密切与当地渔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学科交叉,选修《新疆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疆农业经济发展专题》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开展生态学和动物生物学等专业类课程辅修,在该基础上又增加了《鱼类生态学》专业课程学习,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打下了理论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区域就业渠道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练习[45-46]。在学生实践教学中,作为指导教师充实实践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实习单位技术力量,稳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学历建设,为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形成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有关地域特色和当地渔业实际相结合的各级别课题项目,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的发展前景,是每个高校发展的必要之路,尤其是地方高校尤为重要的发展理念[27-50]。
例如,塔里木大学自建校以来,为新疆尤其是南疆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各行业的需求。就水产养殖学专业而言,从1999年专业成立,2000年实施招生,2010年实现硕士招生以来,培养了近400人,均服务于新疆各个水利和渔业部门,为新疆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学校的宣传,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信息来源和就业渠道。因此,这也是吸引优质生源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因素。
引导学生考研继续深造,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不易,但是对于喜欢本专业或是喜欢研究探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这就需要老师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加以正确引导[51]。近年来,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其考研人数和上线率均在塔里木大学中首屈一指,这对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或是创新创业,以水产业界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去基层,去企业创业,并在其创业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西北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优势,不仅从土著鱼类物种特色,还要从人员就业特色,以及不同的养殖特色等多方面,结合干旱和高寒地区的气候特色,联系水域的生态机制,以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为主的模式,响应交叉学科优势,据实创立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水产复合型人才,以确保新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加速西北地区地方高校的长足发展。
推荐期刊:广西水产科技(季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西水产研究所主办的追求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水产科技期刊。本刊自创刊以来刊登了大量反映水产学科最新热点技术与理论成果的文献,推动了水产业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地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