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2月04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农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优化农业发展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很多困境,这需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为此下面文章主要将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困境、采取的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培养,农民协会
农业技术的推广,实际上就是通过试验、培训、示范、指导等方式,将林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的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农业发展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所以,摆脱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困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困境分析
1.1体制制约
目前,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其结构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完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推广体系不健全。“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在很多地、市、区只是停留在纸面文章上,“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并没有发挥农技推广主力军的作用。由于基层的农业体系不完善,所以就会增加推广的难度,使其陷入困境之中难易摆脱;
②适度规模经营急待发展。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其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基本上依然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小规模的进行生产,这样的现象导致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很难得到及时的提高;
③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急待加强。政府、农业技术研发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方面农业技术研发部门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对技术的需求,造成研发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研发的技术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实用性研发成果缺少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造成研发成果没有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将相关数据作为佐证材料)。
1.2经费不足
在发达国家中,农业技术推广是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5%,而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仅仅为总产值的0.22~0.36%。从这一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同时,部分技术部门在获得基本的费用以后,并没有将其应用在推广活动中,导致其推广效果不明显。
实际上,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当前的投入体制与投入资金,并不能满足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建设、设施配备、人员配备与素质提高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并不匹配,限制了技术项目的推广与发展。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①基层决策层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农业种植活动并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不到位,忽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人为减少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②基层农技部门日常工作经费没有足额保障,加之监管缺位,导致技术推广经费挪作他用。
上述原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将当前的有关数据作为佐证材料)。
1.3受体差异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虽然受到了资金问题的限制,但实际上很多农民对技术都抱有肯定的态度。农业技术推广在解决了体制与经费的困惑以后,还需解决以下两个短板:
①解决农业技术受体知识差异与接受能力差异的短板。
在实际应用生产的环节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受体——农民。据调查发现,农村有63%的孩子没有上过高中,而农民的知识水平更是集中在小学作用。所以,农民都希望农业技术的操作,具有简单易懂的特征,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然而,在推广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所讲解的内容较为复杂,语言的理论性较强,增加了农民理解的难度。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并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即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陷入困境[1]。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的需求,综合考虑受体知识差异与接受能力差异,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有效推广并应用在生产各个环节,提高农民在技术推广方面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实际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②解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的短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在于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目前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比率为64.0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对现代化的生产、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在解决这一短板上有大量求实、创新之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是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捷径。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困境摆脱与对策
2.1完善体制
①完善推广体系。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与完善,制定规范的推广标准流程,为技术推广与标准化生产提供人力支撑和政策依据。
②实行创新鼓励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当地的政府部门需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奖励机制,对技术的动态结构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实行以奖代扶政策,并将其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
③建立院校合作制度。解决研发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为实用性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建平台,使研发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并将研发成果在生产运用过程中的缺陷反馈给院校,促使研发成果改进而更具实用性。通过以上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性,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价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简言之,只有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基础上,才能够摆脱其推广的困境,为技术推广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政策保障。
2.2增加经费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困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将推广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在制定政府财政预算方案时,地方政府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纳入预算范围,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预算额度。
②政府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应协调涉农部门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增加“两区”划定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入,确保生产区内水、电、路等设施自成体系,并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匹配。同时增加执法、监管方面的投入,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透明度,确保资金的有效与安全。例如:太和县、霍山县、宁国市等地方政府,均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来源、通途,上传至网络中,便于人民监督。
其中,太和县年度太和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186万元,属于中央财政资金,分为服务补助63.24万元、科技示范补助86.49万元、人员能力建设补助36.27万元等。三是制定实施社会资本参与农技推广的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如通过民间的私人企业,一方面鼓励其进行投资,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优化企业的形象,促进的稳定发展。
2.3消除差异
农业技术的推广,其主要目的就是优化农民耕作与生产的方式,并最大程度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价值。换言之,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使农民切身体会到农业技术的优势,以此来激发农民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解决受体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要做好做实基层调研工作,制定可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技术科技研发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研发,增强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另外,技术人员在推广、讲解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农民的知识水平,尽可能提高使用流程的简易化程度,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完成讲解,或者为农民进行演示[2]。通过调查,能够保证96%左右的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技术的内涵。除此之外,在推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需要对农民进行“跟踪”,以便于及时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充分发挥技术的价值。
(2)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资金、生产场所、生产设施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就家庭农场来说,农业部认定的数量达到了34.3万户,家庭农场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应该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新技术新品种改进生产、提高效益的迫切需求,运用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农业技术推广样板,用典型事例现身说法,减少因受体差异造成的农业技术推广障碍和阻力。条件成熟的地方,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可考虑成立农民协会。利用农民协会将农村的村民组织起来,开展“科学大讲堂”,主要讲解科学的、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种植经验,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授课”。在这一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深农民对农业的认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最终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例如:在某地区的农村中,其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科学大讲堂”,并邀请农业大学的教授,为其讲解“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语言通俗易懂,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并提高了玉米30.1%的产量,从而摆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困境。
(3)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一要将农村“能人”转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当前的农村中,为了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实行土地入股制,或者土地流转制。基于这一条件,能够让“能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农民,带头将农业技术应用在实际中,并构建农村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第二鼓励支持大学生、打工回乡者、科技工作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较强的技术实操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带领农民,积极接受并应用全新的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
《“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对此,农业发展中就应该鼓励支持大学生、打工回乡者科技工作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可利用其掌握的科学知识、灵活的头脑,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先进的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建立产销平台实现产销对路,进而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发挥农业技术的价值。第三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应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或结合院校合作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中,其面临的多方困境需要相关人员制定科学的对策与方案。为摆脱困境,政府及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采取的诸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加推广投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打破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限制。所以,基于本文的分析发现,文中所提及的对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秀鹏.新常态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结构创新问题研究——基于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2):23~27.
[2]王吉福,胡英忠.浅谈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生产的作用[J].青海农技推广,2018(01):78~79.
[3]熊春林,彭杰,肖刚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01):45~52.
农业期刊推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农业环境与发展;国外农业环境保护,1984年创刊,是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交流农业资源、农业环境等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