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及其脆弱性解析

时间:2019年07月24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海洋地缘环境已成为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脆弱性作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本质属性,是探索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视角。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地缘环境研究,进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通过梳理其内涵、特征、尺度及结构功

  摘要:海洋地缘环境已成为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脆弱性作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本质属性,是探索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视角。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地缘环境研究,进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通过梳理其内涵、特征、尺度及结构功能,明晰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立足脆弱性视角对其进行解析,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框架,并尝试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以期加深地缘环境研究深度,丰富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内容,为国家制定海洋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海洋地缘环境;脆弱性;解析

地理科学

  0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国争夺海洋资源的竞争愈演愈烈,控制海洋、开发海洋成为世界形势的主要特征[1]。海洋作为全球贸易联系的关键通道[2],政治、军事战略布局的巨大舞台,越来越多国家加紧了对海洋战略地位的争夺[3],海洋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利益博弈的角斗场[4]。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斗争和岛礁争端等一系列的海洋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面临的海洋形势也十分严峻[5],岛屿归属问题突出,海域划界争端严重,油气资源被严重掠夺;“岛链封锁”情势危急,西方国家的海上战略围堵,海上运输安全频遭威胁。所以,从地缘环境视角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以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这将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7]。

  海洋地缘环境研究隶属于政治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为分析海洋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性视角。同时海洋地缘环境中的“海洋”既是对地缘环境研究中研究目标的拓展,也是对地缘环境研究尺度的延伸[6],以地缘环境研究为基石,学术界对于海洋地缘环境的研究主要围绕海洋周边地缘环境[8]、海洋地缘政治[9]、海洋地缘经济[10]、海洋资源地缘格局[11]、海洋地缘战略[12]等。

  然而这些文献主题虽然涉及了“海洋地缘环境”,但基本上都属于单一地缘要素的研究,很难从整体上准确反映区域海洋地缘环境的实际,因此强化对海洋地缘环境的综合研究和系统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以地球表层系统作为传统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向来就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1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其研究核心[14],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其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基础框架[15]。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则是扩大了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借鉴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思想串联地缘环境中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不同自然、人文要素之间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海洋地缘环境中的作用,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海洋地缘环境的实际。目前关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在理论探讨上来源于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借鉴性思考[16],在研究重点上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17,18]、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构建[19]、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20,21]以及人海关系状况的评价[22]。

  还有少部分研究从人海关系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及部分海洋国家的海洋观与海洋意识[23,24],但鲜有把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借鉴到海洋地缘环境的研究。总的来说,目前关于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对于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内涵、结构和功能缺少系统的分析和认识。

  脆弱性作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被引入对海洋经济进行研究[25,26],近年来脆弱性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人地(海)关系的过程、格局、机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科学知识体系[27]。结合脆弱性理论、相互依赖理论[28]和可持续发展理论[29],对脆弱性的概念界定为:系统在内外环境各要素的扰动下,由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之间相互牵制所表现出的结构或功能易受到损害的一种系统属性[30]。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研究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系统内部作用的侧重点差异较大。鉴于此,在借鉴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缘环境研究,进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理论构建,明晰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立足脆弱性视角对其进行解析,并尝试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以期拓宽地缘环境研究广度,丰富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内容,为国家制定海洋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1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

  1.1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特征

  根据Cohen在其论著《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中所界定的地缘环境[31],地缘环境包含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只是影响地缘环境中地缘关系的一部分。胡志丁在《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一文中对“地缘环境”基本概念做出了详细的辨析[32],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是指在特定的海洋地缘体构成的地理环境范围内,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地缘政治环境子系统、地缘经济环境子系统、地缘社会文化环境子系统、地缘军事环境子系统以及地缘生态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特殊复合系统。

  构成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要素包括区域地理环境、海洋地缘体所构成的地缘关系、海洋地缘体的地缘关系所形成的地缘结构与功能。其中,区域地理环境能够反映地缘体在地缘环境中的基础条件,既包含海域地理环境又包括陆域地理环境。海洋地缘体的地缘关系主要是指不同空间尺度海洋地缘体间产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地缘资源环境等作用关系。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地缘体、地缘体之间的地缘关系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不同的海洋地缘体形成不同的地缘结构,进而产生不同的地缘功能,形成不同的地缘格局。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是一个具有独特发展特征的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价值流的循环和转换。同时,作为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受人为思想的影响较大。综合来看,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拥有以下特征:(1)结构复杂性。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是非生命系统与生命系统、自然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而成的整体,涉及要素较多,组成结构复杂,其物质循环、能量流转、信息传播、价值创造活动丰富。(2)系统开放性。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本身就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在面临外界干扰时拥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当能量、物质、信息流通到一定阈值时,相对稳定状态会被打破,系统将发生新结构代替旧结构的演变。

  (3)区域差异性。不同尺度的海洋地缘体以及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海洋地缘体在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4)利益驱动性。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5)敏感性。在地缘环境系统中,地缘体内任何一方行为体的行为对其他行为体易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地缘环境的敏感性更多体现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领域,并通过事件反映出来。

  1.2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尺度选择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研究的空间尺度既有大小之分,又有横向空间尺度与纵向空间尺度之分:横向空间尺度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范围一致,即全球海洋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相互作用—驱动、影响、响应;纵向空间尺度主要包括全球、地区、国家等不同等级;从组织和功能尺度上又分为全球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地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国家海洋地缘环境系统。不同尺度下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研究重点存在差异。

  1.3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结构及其功能

  1.3.1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结构

  影响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和综合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涉及陆域地理环境和海域地理环境两大组成部分,而综合因素是指影响地缘环境系统的非地理环境因素部分,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按照影响因素的单一性和综合性分析,可以将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划分为单一海洋地缘环境结构和综合海洋地缘环境结构,单一海洋地缘环境指仅依靠地理环境或综合因素中的某一环境分析得出的环境状态;综合地缘环境结构指依靠六大地缘环境类型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析得出。

  1.3.2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功能

  从总体分析来看,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具有安全和发展两大功能。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类型各异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类型结构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功能不尽相同,例如,海洋地缘经济环境系统侧重于发展的功能,而海洋地缘军事环境系统侧重于安全的功能。

  同时,不同研究尺度下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同,尺度的转换导致相应的地缘环境系统的功能会有所侧重。地区尺度下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功能更加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系统的安全功能包含地缘主体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国家尺度下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功能更加强调发展的重要性,系统的发展功能包含地缘体内各成员的合作与发展,既包含经济发展也包含社会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内容。

  2脆弱性视角下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解析

  2.1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内涵

  脆弱性是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本质属性[33],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作为开放性、多元化的系统,若要保持地缘体的地缘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或者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则要面临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扰动。因此,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脆弱性随着内部结构和外部扰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体现出动态演变的过程。

  脆弱性研究的核心是“暴露—影响—脆弱性—适应性—政策响应”环节链[34],在脆弱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中,将其归纳为“驱动力(D)—压力(P)(暴露)—状态(S)(影响)—脆弱(V)—系统响应(R)—驱动力(D)”。若干驱动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综合因素)导致海洋地缘环境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暴露在一系列可变的压力和刺激中,系统受到影响之后显现出脆弱性,而对这些刺激反应敏感的子系统能够自动适应,或在地缘体的干扰下对已经产生或预计潜在的影响产生有计划的适应或响应,以减轻不利的变化,加强有利的变化。

  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陆域和海域)是一个耦合的系统,脆弱性分析以人—环境耦合系统为分析对象,而地缘主体的政治活动与地缘环境也是耦合的系统,借鉴脆弱性分析框架,形成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框架。该框架以地缘主体的政治活动—地缘环境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扰动的多重性和多尺度性,突出了对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内在机制的分析,整个框架是一个多因素、多反馈的闭合回路[35]。

  根据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内涵以及脆弱性研究的核心,可定义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为在特定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时空范围内,该系统在内外环境各要素的扰动下,由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之间相互牵制所表现出的结构或功能易受到损害的一种系统属性。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内在结构是其脆弱性产生的直接、主要原因,系统与扰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脆弱性起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是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变化的驱动因素,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通过对各种扰动的敏感性和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表现出来[36]。

  其中,系统的敏感性指系统受到外部冲击或者内部结构失序的状况下所呈现出的应急反应,敏感性越低,说明系统的稳定性越强,越不易被破坏。系统的应对能力是指系统从失序状态调整到有序稳定的一种应急能力,反映系统自我调适能力的强弱。

  2.2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框架

  结合BBC研究框架[34(]因Bogardi,Birkmann和Cardona三位学者提出和发展而得名)及MOVE研究框架(由联合国大学环境和人类安全研究院提出),形成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框架,在该研究框架下将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尺度定位为全球尺度及地区尺度,该研究框架认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应从地理环境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军事层面及社会文化层面等5方面来分析地缘体之间互动所呈现出的脆弱性,同时在风险发生前,通过干预系统对即将产生的风险进行干预,在风险发生时,通过敏感性事件管理对已经产生的风险进行干预,最终达到降低风险目的。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框架的核心思想类比综合视角下的社会脆弱性,主要强调脆弱性的发生对象、核心要素、发生过程、风险预警及脆弱性降低措施的综合评价。其中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发生基本对象为地缘体,核心要素为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过程主要是利益驱使,在客观测算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各核心要素的阈值后,对风险进行预警,以此提出相应地降低脆弱性的措施,以维持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正反馈运作,让各海洋地缘体受益。

  2.3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

  本文尝试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模型,以期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定量与定位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建立评价模型应从评价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模型构建入手。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3定”(定性、定量、定位)原则,根据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内涵,选择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个方面对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对于脆弱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同研究领域和不同研究目的选取方法会有所差异。单要素自然灾害的评价常选择GIS空间分析,多因素致灾因子的扰动多选择DEA分析法。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脆弱性评价常选择集对分析、脆弱性函数以及BP神经网络等。

  本文根据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并考虑地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借鉴各种脆弱性评价方法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建议选择综合指数法和脆弱性函数模型构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可以从脆弱性角度和系统角度两个视角出发。

  其一,根据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包括内部结构的脆弱和外部扰动、压力带来的脆弱,可从内部脆弱性和外部脆弱性的角度构建指标;其二,根据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可以划分为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子系统、海洋地缘经济环境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可从各个子系统角度进行指标构建。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为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对具体指标进行选取。

  其中敏感性指标:海洋领土争端面积、专属经济区的争夺面积、争夺岛屿及敏感区内资源占有量、政治军事冲突、自然灾害损失、国家宗教信仰冲突、国家之间民族冲突等。应对能力指标可通过对硬实力、软实力、相互依赖力进行选取。其中硬实力包括基础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基础实力指标:人口总量、国土面积、石油储量、人类发展指数、公共教育支出、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等;经济实力指标:GDP、人均GDP、GDP增长率、收入基尼系数等;军事实力指标:军费开支、海陆空武装人员、航母、军舰数量等。

  软实力指标选取分为国家形象及文化交流两部分,国家形象指标选取:对外维和活动人数、对外经济援助额等;文化交流指标选取:影视文化出口额、影视文化进口额、外国留学生人数、出入境旅游人数等。相互依赖力通过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进行指标选取: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等。通过对影响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模型的敏感性要素与应对能力要素构建评价模型,测度地缘体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状况,实现对区域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演变探索,最后可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出发,为地缘体的海洋权益维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3结论与讨论

  文章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缘环境涉及的基础性概念,构建了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简要梳理了其内涵、特征、尺度及结构功能。基于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特征,结合脆弱性理论、相互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脆弱性进行界定,立足脆弱性视角对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进行解析,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框架,并尝试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

  其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研究体系并将脆弱性纳入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分析框架之中,以实现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定性、定量、定位”相结合,其评价模型的探索旨在解析地缘体的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格局、形成过程以及驱动机理,为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提供数据和理论分析支撑,也为国家明晰海洋安全风险、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提供有益指导。

  海洋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已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及海洋大国力量角逐的竞技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及其脆弱性的研究是深化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一次探索,也是为丰富地缘环境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未来关于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研究,在内容上要实现从单一地缘要素分析到地缘要素的综合分析与多元分析;在方法上要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性-定量-定位相结合;在视角上要实现了从局部国家关系的静态分析到全球视野下面对国家需求的动态现实分析。在当下“大数据”、“多元化数据”以及地理学3S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对理论的现实需求,海洋地缘环境的相关研究值得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张耀光.中国海洋政治地理学——海洋地缘政治与海疆地理格局的时空演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思.海洋地缘环境图集设计和研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

  [4]胡波.美军海上战略转型:“由海向陆”到“重返制海”.国际安全研究,2018,36(05):73-97.

  [5]圣珍.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魅力中国,2011,(18):35-36.

  [6]韩增林,彭飞,张耀光,等.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中国海洋地缘环境研究探索.地理科学,2015,35(2):129-136.

  [7]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地理研究,2015,34(06):1005-1014.

  地理方向刊物推荐:《地理科学》(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该刊为学术类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主要介绍我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地理科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