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7月27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综合开发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从建设背景、建设条件分析了开展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的建设规模和内容,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
夏津县黄河故道区位于夏津县城东北部,属海河流域,为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河南滑县决口流经县城东部形成的黄河故道,南北长7.3km,东西宽2.5km,总面积18.2km2。涉及苏留庄镇的15个行政村,7644人,耕地1070hm2,人均收入1760元。
1建设背景
历史上黄河曾3次流经夏津县,由于泛滥冲淤形成的风沙化土地面积达20393hm2。黄河故道位于夏津县风沙化土地的中心,区内宏观地势平坦,微地貌岗、坡、洼地相间,大小不等的浑圆状沙丘65座,形态各异的沙丘链和沙垄到处可见。土壤为沙土、沙壤土两类,质地疏松、结构脆弱,受风蚀和水蚀的双重影响,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当地群众为抵御风沙灾害,遇岗植树,因洼行沟,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形成了多处无规则的杂林、杂果,治沙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差。
冬春和初夏干旱多风,正值植被枯竭之际,大风肆虐,沙尘满天,沙丘随风滚动,沙垄埋没良田,土地风沙化过程急剧发展,呈现出一片不毛的沙荒残景。这些风沙化土地不仅生产能力低,而且成为夏津县乃至周围地区尘沙风暴的发源地。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综合开发治理势在必行。
2建设条件分析
2.1气候和交通条件优越
夏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10℃积温4384℃,年日照时数达2670h,无霜期192d,多年平均降水量531mm,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黄河故道区内有315省道穿过,项目区东距京沪铁路25km,西距京九45km,南距308国道20km,交通十分方便。
2.2水土资源禀赋条件良好
项目区内土壤质地为沙质,结构疏松,透水性能好;土层深厚,pH值为7.5~8.0。该区西临六五河,六马河横贯全区,地下水源丰富,水质良好,能够满足灌溉用水。2.3综合治理开发的基础坚实夏津县水土保持办公室为县政府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8名,成立20年来,承担了省部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治理经验、典型模式,都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治理基础。
2.4综合治理开发的需求迫切
夏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现场考察,认为黄河故道区是全县农业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振兴全县农业经济的潜力所在,应重点治理开发。项目区的农民亲眼目睹了经部省立项已治理沙区的显著成果,渴望早日治理,领导决心大,农民信心足,治理已形成共同的迫切愿望。
3建设规模及内容
3.1建设规模
计划综合治理开发黄河故道区18.2km2。其中平整沙地140hm2,新建防护林100000株,经济林70hm2,水土保持林30hm2,兴修道路10km,沟渠20km,桥涵35座,打机井120眼,发展节水灌溉40hm2,育苗20hm2,建农家乐管理处2个,示范基地1处,总计投资1632万元。
3.2建设内容
3.2.1建立综合防护体系
(1)防护林网。防护林网建设是开发治理黄河故道的一项基本生态工程,营建林网可防止土壤风蚀,减少土壤养分无效输出,将风蚀损失的有机质营养元素稳定在农田,由于林带防风截留沉降随风飘移的粘粒,从而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主林带设计东西向,副林带设计南北向,林带树种以上三倍体毛白杨、泰山青为主。
(2)防风固沙林。区内沙岗地、缓起沙地,地形起伏不平,地表多为飞沙土,冬春受风南北滚动,易形成风沙流,主攻方向是因地制宜栽植乔木,封育沙丘,品种以刺槐、泰山青为主。
(3)农林间作。由于防护林网、防风固沙林布设个别地域的防风效果较弱,为了弥补防风设施的不足,采用农林间作方式,林木株行距一般6×15m、6×30m,品种为三倍体毛白杨、泡桐等。
(4)村庄防护林。充分利用村庄四周的坑塘、取土坑、闲散地块、环村路等营造护村林,在宅前屋后、村中心街道、胡同旁见空栽树,较大农家宅院内种植香椿、杏、葡萄等。
3.2.2建立蓄水、灌溉、排水体系
该区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春、初夏干旱,自然降水远远满足不了高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水不仅可以保证植物生长,增加大地植被,而且水份可直接固持土壤。
(1)灌溉体系。按着引水输水的综合要求,在六马河、六五河岸设计固定扬水站,采用二级提水灌溉农田,根据水源保证率低和季节性用水的矛盾,增大设计提水能力,缩短轮灌天数。
(2)蓄水、排水体系。田间土壤保土措施:一是采用耙耢措施,使土壤上松下实,上干下湿;二是采用薄膜覆盖种植棉花、花生、西瓜、菜类、幼林等;三是农田围堰打埂,防止降水径流。工程保水措施:一是缓起伏沙地,采用推土机按台田面整后平围堰打埂;二是充分利用洼地、坑塘进行整治后蓄水。沟道蓄排水措施:一是利用节制闸控制河道水位;二是扬水站静水池按装排水阀,充分利用灌渠控制排水位,全部灌区渠道为蓄水库容。
3.2.3治理开发体系
建立完善防护体系和灌排体系的目的在于保护开发利用沙化土地。坚持长、中、短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高产优质高效和市场竞争动态,在经济林、林粮间作、农作物种植上分别进行高产开发利用,沙化土地平整、薄膜覆盖、营造塑料大棚,虽投资大,但见效快、效益高,应成为开发沙化土地的短、平、快技术得到推广。
(1)名优新特经济林。主要种植在缓起伏沙地、围平沙地上,株行距3×4m,主要树种以从国内引进的优质新品种为主,有美国加州李子、澳大利亚李子、日本甜市、美国凯特杏、新世纪爱宕梨等28个新品种。采取大水肥和科技管理手段,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园区。
(2)农作物种植技术。高中产农田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谷子,低产田以大豆、地瓜等粗放性作物为主,另有少量蔬菜和大棚地,作物套种主要是小麦春棉套种,还有少量小麦、蔬菜套种,棉花西瓜套种,通过套种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薄膜覆盖主要覆盖棉花、花生。
(3)围平土地。沙区大部地型为缓起伏沙地、沙风地,易跑水、漏肥,这些重点风蚀区除5m以上中大型沙丘采用乔灌封育外,5m以下的小沙丘或缓起伏沙地根据附近地面高差,进行高地高平,低地低平,围堰打埂种植。
3.2.4建立生态建设示范基地
在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技开发、植物资源(林、果、药、菜、花)、观光渡假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基地,是带动整个黄河故道区开发的捷径,对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态建设示范基地位于该区北铺店村东南一带,黄河故道中部,面积约35hm2。遵循自然风景式建造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基地成为推广高新技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游览、生产、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的新型生态农业开发基地。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社会折现率取12%,计算期15年,计算的基准点定在建设期第1年的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经计算EIRR=22.4%。
(2)经济净现值(ENPV)。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初期的现值之和,经计算ENPV=913.07万元。
(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用项目计算期内的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经计算EBCR=1.56。
(4)动态分析还本年限TD。以项目计算期内的效益能抵偿费用时的年限表示,经计算TD=6.7年。工程建成后,在计算期内获经济净现值913.07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56,经济内部收益率22.4%,还本年限6.7年,说明该工程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4.2生态效益
经过治理,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1%,土壤有机质将有明显提高,田间小气候得到较大改善,根据试验预测,治理结束后,风速减弱16.3~33.3%,治理区相对温度增加2.2~2.6%,年蓄水保水量102万m3。由于截流下渗、灌溉补源,地下水位将有明显回升。
4.3社会效益
通过治理,扩大灌溉面积1378hm2,140hm2沙荒地改造成良田和果园,土地沙化发得到缓解和减少,风蚀禾苗、沙垄埋没良田的现象得到控制,残次林地更新为优质果园,土地生产率和生产价值增高,乡村公路与省道相连,农副产品商品率提高,沙产业化逐步发展壮大,农业观光旅游业迅速发展。
5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是必要且可行的,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剑,李国强.德州市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现状及相关防治措施研究[J].海河水利,2010(04):20-22.
[2]许德凯,李兴田.夏津县郭后风沙区水保综合治理模式初探[J].山东水利,2001(05):19.
[3]张清池,王明君,缑少东.平原风沙区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99(11):39-41.
[4]温向乐.夏津县土地风沙化及其整治对策[J].中国沙漠,1997(03):95-98.
[5]许德凯.夏津县水土保持庄园化治理模式探讨[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3.
相关刊物推荐:《海河水利》Haihe Water Resources(双月刊)1982年创刊,水利技术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河水利》办刊的宗旨和任务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刊登有关水利理论、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科技研究新成果、新经验,报道有关国内外水利学发展动态,宣传介绍海河流域水利建设成就,为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