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8月22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是对生物资源进行识别和利用的传统知识系统。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类传统知识显示出其在科学、经济、文化乃至粮食安全战略方面的价值。本研究根据《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对我国青海省土族聚集区的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编目,并借鉴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创建了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对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1)编目现存的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词条共424条;(2)土族传统知识的α多样性指数DTK=0.67,表明其传统知识多样性较高;土族传统知识的βwtk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的县域差异较大,表明其在县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空间上分布不连续、不均匀。本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验证了传统知识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不仅可用于定量研究表征区域传统知识的多样性,揭示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分布特征,还可为未来构建传统知识的定量研究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土族;传统知识;生物资源;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组成以及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组成部分(薛达元和郭泺,2009a)。与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traditionalknowledge,TK)是指土著和地方社区在其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创新和做法(薛达元和郭泺,2009b)。换言之,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是对生物资源进行识别和利用的知识系统,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凸显出其在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薛达元等,2014)。传统知识作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性知识,其在粮食安全(RiveraFerreetal,2016)、生物多样性保护(Wu&Petriello,2011)、环境保护(Ellis,2005)、自然资源管理和生计可持续发展(李技文,2010)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纳入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之中,以弥补科学技术知识在区域和实际运用中的不足(Ostrom,2009)。
与生物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及其保护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赵富伟等,2013)。目前对于与生物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传统知识的基础调查与记录。该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对社区和原住民传统药用植物及相关药用知识的民族植物学的调查和记录,研究区域集中于印度、尼泊尔、中国、巴基斯坦等地(Senetal,2011;Ullahetal,2013)。第二,传统知识的价值再发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传统知识在土著和地方社区应对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ebel,2013)。
另外,传统利用的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在保障粮食安全(Jasmineetal,2016)、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薛达元,2009)。第三,传统知识保护和惠益分享。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己经开始制定本国专门的传统知识保护法规或政策,如菲律宾、印度、泰国等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车明凤,2005)。
国内,代表性的工作主要是中央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对我国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编目及相关基础研究,推进了我国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和惠益分享的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上对传统知识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都有了很大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量化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在对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土族传统知识的系统调查与编目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多样性测算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并使用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对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期促进传统知识相关研究的量化表达,为传统知识的定量研究提供可重复、可借鉴的探索性研究方法。
1研究地点
土族为青海省的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农业文明与青藏高原牧业文明的交错带。在独特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土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不断积累、总结和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知识(杨庭硕,2004)。但对于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方面的研究来说,目前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和总结。
本研究以青海省河湟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36°30′–37°9′N,101°46′–102°45′E)、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6°43′–37°23′N,100°51′–101°56′E)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35°45′–36°26′N,102°26′–103°04′E)3个土族集中分布的县域为研究区域,在3个县内各选取4个典型代表村落共12个村(表1)对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2.1调查与编目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关键人物访谈,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对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
2.2多样性分析
在词条编目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提出传统知识多样性计算方法。生物多样性的测定主要有3个空间尺度,即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因γ多样性涉及区域大陆尺度,与传统知识的分布区在空间尺度上相差较大,因此本研究仅借鉴生物多样性指数中的α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β多样性(Whittaker指数)指数的计算方法,来创建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DTK和βwtk。
(1)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α多样性计算指数。物种的α多样性主要是指局域生境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因此,在计算传统知识的多样性时,将传统知识所在的传统自然村落视为其所在的局域生境,将每一类传统知识视为物种,则每一类别下的传统知识词条数目则可视为物种数。
3研究结果
3.1调查与编目
截至2019年1月,根据《技术规定》,共编目现存的土族传统知识词条424个。其中,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传统知识词条208个;医药传统知识词条103个;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技术词条28个;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文化词条60个;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传统知识词条25个。
3.1.1土族传统农业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
《技术规定》中,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以传统方式培育和驯化农作物、畜、禽、林木、花卉、水生生物、陆生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所创造和积累的相关知识。
本研究共调查、鉴定土族传统利用的农业生物品种资源共201个,其中植物97种,共178个种及品种,动物15种,共23个种及品种(王国萍,2018)①。在土族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中,以传统选育农作物品种遗传资源的数量最多,占比最大,尤其是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其品种相比于其他农作物品种较为多样。
土族分布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气候冷凉,因此适应冷凉、高海拔气候的农作物——青稞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族人民在青稞品种的选育、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贮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
并且土族人好饮酒,青稞作为土族地区唯一的酿酒原料,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青稞酒文化。同时,青稞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在土族传统祭祀、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族民间还流传以青稞为主题的神话故事如《唐德格玛》。上述这些都反映出青稞在土族人的生活中不仅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们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原料,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3.1.2土族传统医药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
《技术规定》中,传统医药相关知识是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与疾病和自然斗争的长期实践中,通过识别和利用药用生物资源所创造、传承和累积的医药学知识、技术及创新。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民间实地走访调查,编目土族传统医药相关知识词条共103个。土族民间传统医药是土族人基于对当地动植物药材资源的认知和了解、对周围民族的医药经验的吸收借鉴,以及在对疾病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对于常见病症治疗、养生保健的医疗实践经验。
土族民间医药主治的为常见、易诊断的单一病症,主要是感冒、肠胃疾病、咳嗽等。药物多为单味药和简方,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经调查,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共有72种(王国萍,2018)①,其中药用植物51种,分属24科41属,以菊科、伞形科和唇形科植物居多,入药部位以根和茎为主;药用动物21种,以哺乳纲为主(12种),其次为爬行纲和甲壳纲。在这些药物中,既有中医中传统使用的药物。
如:大黄(Rheum)、党参(Codonopsispilosula)、柴胡(Bupleurum)、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等,也有土族独有而无史料记载的药物,如山莨菪根外用治疗痔疮,狼胃、马蔺(Irislacteavar.chinensis)籽治疗积食消化不良,猫胞衣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等,均有疗效。
另外传统药用植物中32%的种类为药食同源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用途,同一部位经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也有不同用途。土族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相关传统知识主要涉及主治的病症、药性、采摘部位、采集时间以及加工、炮制和使用方法等,传统知识较为丰富。
3.1.3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土族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
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土族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是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传统实用技术、生产与生活方式(薛达元和杜玉欢,2014)。主要包括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传统印纺工艺与技术、传统食品加工技术、传统规划设计与建筑工艺等,本研究共编目土族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词条28个。
土族分布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域,在特定的的气候、土壤肥力、水分等生产条件下,土族人在农作物种植、管理及收获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形成了一套在当地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耕作制度,包括烧灰技术、条播技术、粮食打碾技术、倒茬等,并结合当地传统的农田管理方式,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和传统知识。
倒茬是当地传统的耕作制度,人们按降雨以及海拔因素将生活的地区分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以及脑山地区,在不同的地区,倒茬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麦类作物的前作是豆类、油料等嫩茬,麦类作物的后作为马铃薯等中耕作物,同时密播作物(麦类)、迟播作物(油料)、中耕作物相隔排列,使整个轮作周期的前作作物为后作作物创造有利条件。
3.1.4与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土族传统文化
与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是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宗教信仰、传统节庆、习惯法等(生态环境部,2014),本研究共编目与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土族传统文化词条共60条(表4)。土族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而口传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志农和丁柏峰,2004)。土族的口传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主要有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霍尼》为其代表性口传文学作品之一,是一部反映土族传统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叙事长歌,“霍尼”为土语音译,意为“羊”,整部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羊的诞生、习性、生产用途、构造以及经历牺牲的全过程,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并通篇以羊为题材,将放牧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土族独特的风尚习俗和文化心理等都通过羊来展开,讲述了羊的灵魂的最终归宿,以及对羊的感恩和崇拜心理,是土族人根据其丰富的狩猎生活和畜牧业生活经验而创作的艺术,表现出该民族对于羊的崇拜、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3.1.5土族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及相关传统知识
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及其相关的传统知识,是指各地方社区人民选育、生产、加工和销售当地特有或原产生物遗传资源的知识、技术和工艺(生态环境部,2014)。本研究收集、整理编目了土族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及相关的传统知识25个。土族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及相关的传统知识中以食品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为主,如互助八眉猪、互助葱花土鸡、互助青海白牦牛、大通马铃薯、民和冬果梨等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是土族人在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特色生物品种资源,这些地方品种具有抗寒、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性状。
在品种培育、种植、管理、加工的过程中,土族人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知识。如民和冬果梨在刚采收时味淡质硬,口味极差,将其采摘后埋于粮仓中,储藏至冬季则味道甘美。土族地区的生物地理标志产品为土族传统特色饮食的重要原材料,同时在传统祭祀、传统节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2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分析
运用借鉴生物多样性指数所创建的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DTK和βwtk,来计算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并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
4结论
在高原独特的环境中,土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与高原环境相适应,并在生产生活中协同进化、活态传承的多元、复合的传统利用生物资源相关传统知识。截至2019年1月,我们共调查编目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词条424个。在此基础上,参照生物多样性计算方法,创建了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并以土族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为样本,进行土族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其α多样性DTK=0.67,表明土族传统知识的多样性较高。
同时,运用传统知识βwtk多样性指数来计算和表征土族传统知识在不同自然村落的文化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县域的土族聚集区间,其βwtk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传统知识的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而在另外一些区域呈现异质化分布。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土族传统知识在土族地区整体的分布呈现出斑块化、不均匀的格局。该结论与土族地区传统知识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王国萍等,2019)。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可以较为客观且符合实际地定量表征区域传统知识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空间区域内分布的连续性。这对于传统知识的定量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可预见,运用该指数来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不同区域的传统知识多样性,可为传统知识的研究提供可重复、可借鉴的探索性定量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CheMF(2005)Advancesininternationaltraditionalknowledgeprotection.ChinesePharmaceuticalAffairs,19,756–75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车明凤(2005)国际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事,19,756–758.]
EllisSC(2005)Meaningfulconsideration?Areviewoftraditionalknowledgeinenvironmentaldecisionmaking.Arctic,58,66–77.JasmineB,SinghY,OnialM(2016)TraditionalknowledgesystemsinIndia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dianJournalofTraditionalKnowledge,15,304–312.
生物方向评职知识:生物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怎么评职称呢
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是可以评职称的,一般生物专业可以评工程类职称,比如化工工程师,在研究生毕业3-5年,然后通过发表论文,向单位递交材料就可以评工程师职称了,工作年限达不到也可以破格申请工程师职称,之后是副高和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