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9月09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提要:为探讨农村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及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文中以农户家庭为单元,构建"农村空心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方式"的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1)农村空心化是以人口空心化为核心,进而演化为经济、农地乃至服务空心化的渐进过程。(2)农村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存在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2、0.281、0.111和0.296。(3)农村空心化的各维度直接影响着农地利用方式,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83、0.107、-0.043和0.040;并通过农地流转的间接作用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0。而且,人口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总效应最大,其值为0.595。本研究为积极转变农地利用方式,切实解决空心化问题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农地利用方式;结构方程模型;古浪县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进城定居,使农村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农村中农户减少、经济萧条、土地抛荒等现象使务农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1-2]和城乡一体化[3]的实现。然而,空心化现象使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亦影响着农村人口迁移和农地利用方式,并深刻改变着农地利用结构和生计方式[4]。
另外,农村空心化也为村庄经济发展和空间形态调整提供了有利契机[5],有利于空间重构、组织重建和产业重塑[6]。因此,十分有必要探讨农村空心化与农地利用方式间的关系。农地利用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热议话题,事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其高效、合理、科学的利用方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地利用方式变化,主要指农地生产行为方式以及农地用途类型的变化[8]。
目前,已有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在宏观层面、中观尺度和微观个体三个方面的定量研究[9-11],又有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和种植结构变化的具体分析[12-13]。例如,刘成武等(2015)[14]认为农户的农地翻耕、禾苗栽种、作物除草及粮食收割等传统劳作方式发生变化会显著地影响区域粮食生产。
李波等(2018)[15]对2005-2015年湖北省农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农地利用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农业经济发展是其主导因素;王越等(2017)[16]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松嫩高平原8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特征和时空格局特征。
尽管相关学者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研究卷帙浩繁,但鲜有考虑到农村空心化的客观存在,且忽视了农地流转因素,故难以准确把握农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因而积极探讨农村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及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中以农户家庭为研究单元,构建"农村空心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方式"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测度农村空心化与农地利用方式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1理论分析与量表开发
1.1农村空心化与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理论分析
基于农村空心化的客观事实,使农地利用方式各异。由于农村地区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大多数农户基于经济理性和社会感性的交织选择转入或转出农地[17],也有部分农户或撂荒农地,或维持原生产经营方式。文中重点研究农村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关系:
(1)农村空心化有利于加速农地流转进程。
目前,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现象十分普遍,加速农地流转成为农户的现实选择。
首先,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使农户兼业户数量增多而农业生产者数量减少,农地低效利用或闲置,有利于转入户扩大农地规模,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其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空心化拓宽了农户增收途径,通过农地流转可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以促进农户增收[18]。
第三,农地细碎化、分散化经营的弊端日益显露,使农业发展逐渐处于弱势地位,而农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尽管服务空心化的问题依旧存在,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新型农技服务等[19],可更好的服务于农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故农业社会服务也为农地流转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可促进农地流转。
(2)各地区农地流转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并潜移默化地使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地流转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通过农地流转,使农业由分散、细碎化的小规模方式传统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化方式转变,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20]。二是农地流转推动种植结构的变动。农地流转深刻影响着生产格局、生产结构和生产目的分别朝着规模化、高端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变化[21〗,有利于农户种植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是农地流转激活了土地经营权,使产权关系分离。经营权的流转是农地经营权的本质功能[22],经营权的分离是农地利用的必然趋势。
1.2量表开发
农村空心化是社会转型与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农村地域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23],结合相关研究[23-24],将农村空心化分为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
(1)人口空心化主要指农村生产建设主体的缺失与弱化[25-26]。首先,农业、农村老龄化加剧,老人农业数量增多,使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其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农忙时节劳动力严重短缺,造成季节性劳动力供给不足;再次,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劳动力较少或不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农业发展未来堪忧。
(2)经济空心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农业收入低,难以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27];农业经营无法成为农户就业的主要渠道;农业生产投入增加,但产出效益渐微;非农就业的获利机会使农户减少或放弃耕种。
(3)农地空心化主要由农地质量高低和基础设施状况两方面反映。农地质量是反映农地资源特性的重要指标[28],农地质量越差意味着农地生产价值越小,使耕地抛荒的可能性加大;且农业水资源的满足程度越低,农地空心化的可能性越大;加之交通便利程度越低,农地空心化加剧越明显。
(4)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失衡、农产品销售信息滞后以及农机与农技结合度不高等问题是服务空心化的直观体现[29]。总之,农村空心化的各方面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在生产实践中,农户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不断转变农地生产经营、种植结构和产权关系方面的利用方式。在生产经营方面,由小农户分散经营向多元化的农业组织形式转变[30];在种植结构变动上,主要包括种植面积调整和种植作物选择逐渐多样化[31];产权关系分离可理解为农地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充分释放土地财产权属性[32]。根据农村空心化和农地利用方式的内涵,以及二者间的逻辑关系。
2研究方法、样本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EquationModel)是检验因果模型的契合度以及测量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33],包括测量方程(MeasurementEquation)和结构方程(StructureEquation)两部分,其中测量方程描述潜变量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则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2.2样本区概况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甘肃地区58个县之一。该县是一般型的农业生产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作物为主,经济作物较少,农业发展缺乏活力。而且,本区域内的村庄存在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经济发展缓慢,且生态环境脆弱,农地流转现象逐渐盛行,农地利用方式不断转变。
2.3数据来源
2018年4月,调查组本课题组成员在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以测度项为工具在甘肃省古浪县展开预调查,共发放105份问卷,实际获得有效问卷92份;2018年7-8月在古浪县4个乡镇(古丰乡、黄羊川镇、定宁镇、黄花滩乡)进行正式调查,各乡镇分别抽取3个行政村,各行政村随机抽取30-40户农户进行个案访谈,共发放问卷440份,得到有效问卷423份,此样本满足社会调查中大容量、覆盖均匀的数据要求。
3农村空心化与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实证测度
3.1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了检验样本数据质量,运用SPSS21.0对423个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效度检验采用Bartlett球形度和因子载荷系数为标准。由表2可知,α系数、KMO值与因子载荷系数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标准,且量表整体的Cronbach’sAlpha为0.900,KMO值为0.861,数据质量佳。
3.2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AMOS软件,对测度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以反映模型内在质量以及测度项与因子的对应关系。χ2检验为167.812,p值为0.061(>0.05),说明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水平,应接受虚无假设,说明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可适配。CMIN/DF值为1.190(介于1~3间),表示模型配适良好。RMR值为0.045(<0.05),表示是可接受的适配模型;RMSEA值为0.052(介于0.05~0.08),表示模型适配度良好;GFI值为0.969(介于0~1间),数值越接近1其适配度愈佳。
再通过增值适配度统计量判别模型的契合度可知,NFI、RFI、IFI以及CFI分别为0.958、0.948、0.802和0.868,均大于0.8,说明模型整体契合度较佳。
3.3农村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
变化的影响分析通过路径分析模型,检验假设模型是否成立,并揭示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模型的路径分析参数估计结果,可知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均介于0.5~0.95间,表明农村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假设模型契合度良好。在农村空心化的各内因变量中,Q1、Q4、Q8和Q12的因子载荷系数较高,分别为0.82、0.85、0.90和0.82,说明农业老龄化现象普遍,农业收入占比不高,耕地肥力逐渐下降,农产品销售不畅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因素。
农村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存在正向影响。F1→Z、F2→Z、F3→Z以及F4→Z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显著且为正,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2、0.281、0.111和0.296,说明经济、人口、农地、和服务空心化每增加一个单位,农地流转的概率会分别增加0.522、0.281、0.111和0.296个单位。
农村空心化可直接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变化。F1→U、F2→U、F3→U和F4→U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83、0.107、-0.043和0.040,说明农村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存在影响。其中,人口、经济和服务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存在正向影响;而农地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为负,说明农地空心化的程度越高,对农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越少。此外,农村空心化的各维度通过农地流转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即Z→U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0。
因此,农村空心化的各方面(F1-F4)均可直接影响农地利用方式(U),也可通过农地流转(Z)的间接作用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人口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农地流转的标准化总效应值最高,F1→Z和F1→U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595、0.534,说明整体上人口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最大。而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Q1)对农地流转及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增加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转变农地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径。
4讨论
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因资源外流而造成内部系统调适能力逐步弱化甚至缺失的一种状态,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34]。本研究通过构建"农村空心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方式"的理论框架,不难看出农村空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和接力式进城的城市化模式[35]使人口空心化在乡村中屡见不鲜,并不断改变着农户生计方式和土地利用行为,使农地利用方式逐渐多样化、复杂化。
其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农村资本转移入城等原因使乡村社会经济功能退化,农村经济利益不足,形成农村经济空心化,进而影响着村庄空间地域格局。第三,大量农户弃耕、撂荒农地,使农地质量下降,一方面造成了农地空心化,另一方面也为解决细碎化农地和实现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原本较弱,且耕地弃耕后服务需求降低,使服务空心化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各地农村空心化较为普遍,通过农地流转整合农地资源、显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收益[36],从而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种植结构和产权关系,进而为加速农地流转和转变农地利用方式提供前提。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可知,农村空心化的各维度不但能直接正向影响农地利用方式,而且可通过农地流转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发生转变。
其中以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影响最大,其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农地流转的标准化总效应值分别为0.595、0.534,说明人口空心化是造成农地流转及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核心因素。另外,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村民既不愿弃耕、撂荒也不愿农地流转,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未来养老风险以及厚重的乡土情结等因素。因此,为转变农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基层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要促进农地流转合理有序,准确把握农业现状和农户利益诉求,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以积极引导农地利用方式转变,进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助力乡村振兴。
5结论
文中构建了"农村空心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方式"的理论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及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空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人口空心化,逐步演化为经济空心化和农地空心化,进而加剧了服务空心化。
(2)农村空心化对农地流转存在正向影响。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对农地流转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2、0.281、0.111和0.296。
(3)农村空心化的4个维度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且人口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最大。人口、经济、农地和服务空心化直接影响农地利用方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83、0.107、-0.043和0.040;通过农地流转中介变量,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0。而且,人口空心化对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总效应值为0.595。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1):35-42.
[2]周少来,孙莹.乡村的"空心化"问题及其治理-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J].理论学刊,2017(2):111-117.
[3]张明斗,曲峻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7(12):87-93.
农村土地论文范文: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规划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工作进行了思考,以为提高土地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