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模式综述

时间:2019年11月09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该模式建立以苜蓿+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为主的豆禾混播人工草地放牧肉牛(羊),实行夏秋季节划区轮牧、冬春季节舍饲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为期4年的草地建植、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效益评价,初步总结出适用于我国北方的生态生产兼顾的草牧业创新

  摘要:该模式建立以“苜蓿+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为主的豆禾混播人工草地放牧肉牛(羊),实行夏秋季节划区轮牧、冬春季节舍饲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为期4年的草地建植、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效益评价,初步总结出适用于我国北方的生态生产兼顾的草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草地产量提高了20倍,牧草品质达到一级草水平,草地载畜量增加了10倍,家畜产出率提高40.3%,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探索出了以家庭牧场、种养大户或牧民联户为生产经营主体,适合草原牧区种养结合,草畜平衡的可复制新型生产模式、脱贫模式。

  关键词:豆禾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

人工牧场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模式是内蒙古自治区草牧业试点建设项目(2015~2020),在中国草都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总结并创建的新型草牧业发展模式[1]。该模式是在严重退化、沙化草地上建立豆禾混播型草地,采用大型圆形指针式喷灌设备进行节水灌溉,夏、秋季节进行肉牛(肉羊)划区轮牧,冬、春季节舍饲的生产经营模式。

  同时,对项目户家畜饲养的基础设施包括棚圈、青贮窖、贮草棚等给予配套建设。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截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建设面积3.55万亩,涉及绍根、扎嘎斯台、巴拉奇如德5个苏木镇、21个嘎查、84个牧户。项目地块配套了125台喷灌设备。为满足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建设户舍饲期家畜饲草料需求,对项目户养殖棚圈、贮草棚和青贮窖配套建设给予补助,累计完成建设青贮窖2.5万m3、棚圈2.7万m2、贮草棚1.46万m2,满足项目户舍饲期青贮饲料需要。

  项目完成总投资9823.0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200万元,建设户自筹6623.06万元。该模式重点解决沙化退化草地“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沙地节水灌溉条件下,适宜于放牧的混播牧草品种、各品种的配比组合、放牧的家畜品种、轮牧小区和轮牧时间的确定,轮牧期与禁牧期有机结合,实现畜产品最佳效益等。项目实施4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该模式在我国北方区域可复制、可推广,走出了草原牧区生态、生产兼顾的新路子,对于脱贫攻坚乃至远期的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总面积为1985.97万亩[2]。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大兴安岭余脉罕山山脉绵延阿鲁科尔沁旗北部[3]。整个地势呈西北高、南东低,北部为中山、中西部为丘陵、东南部为科尔沁草原、沙土波状平原3种地貌类型;平均海拔430m,最高1540m,最低266m。

  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旗年平均气温1~6℃,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年极端最低气温-42℃,无霜期90~140d,年度大于或等于10℃,积温1900~3100℃,从北向南递增。全旗近10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全旗以栗钙土、风沙土面积最大,有机质含量为6.31g/kg,速效氮含量为61.3mg/kg,速效磷含量为7.3mg/kg,速效钾含量为164mg/kg[4]。

  1.2社会经济状况

  阿鲁科尔沁旗是自治区33个重点牧业旗之一,经济以牧为主,草食畜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2017年6月末大小畜存栏250.34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40.8万头,肉羊存栏204.7万只[5]。阿鲁科尔沁旗草原生态草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和生态家庭牧场81家。依托天然草原环境,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肉牛羊产品质量品牌影响日益凸显。2012年“阿鲁科尔沁羊肉”和“阿鲁科尔沁牛肉”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

  1.3草牧业发展现状

  1.3.1草业现状

  阿鲁科尔沁旗拥有1560万亩天然草原,拥有耕地200万亩,其中可灌溉耕地100万亩。全旗通过配套小草库伦等形式建设饲料基地100余万亩,这些饲草料基地以种植青贮玉米和饲料玉米为主,牧区通过饲料基地基本解决冬春季节青贮及精饲料供给。全旗每年青贮种植维持在6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青贮产量超过180万t。

  优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具备灌溉条件的优质紫花苜蓿和燕麦草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配备指针式自走喷灌设备1500多台套,牧草基地紫花苜蓿每年可以刈割3~4茬,干草亩产量800kg左右,年产优质苜蓿燕麦干草70万t,发展草牧业潜力巨大。

  1.3.2畜牧产业现状

  阿鲁科尔沁旗标准化牲畜棚圈和储草棚面积分别达到39.28万m2和10.3万m3,青贮窖36万m3,草原牧区的抗灾保畜能力进一步加强。阿鲁科尔沁旗家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地方良种颇负盛名。牛有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荷斯坦乳用牛、蒙古牛等优良品种;羊有蒙古羊、昭乌达羊、罕山白绒山羊、进口的杜波羊等。其中,以肉牛、肉羊产业为主的草牧业经济总量已形成规模。现代化奶牛养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准化养殖场、生态家庭牧场等草牧业经营模式推动了草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模式

  2.1混播人工草牧场建植与管理

  2.1.1混播牧草品种搭配

  混播牧草品种应选择经过3年以上引种试验筛选出的适合当地的长寿命豆科牧草和长寿命禾本科牧草上繁草与下繁草搭配为主。豆科牧草以敖汉苜蓿、杂花苜蓿、放牧型苜蓿等抗寒耐牧品种为主;禾本科牧草以冰草、羊草等为主;搭配中等寿命禾本科牧草,如披碱草、无芒雀麦、老芒麦、紫羊茅等。为了前期获得一定的产量,还可搭配1~2年生禾本科草,如黑麦、燕麦、多花黑麦草等。播前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去芒处理。

  2.1.2品种搭配比例

  按照建设利用5年以上中长期草地标准,豆科牧草占比25%~30%,禾本科牧草占比75%~70%。

  2.1.3混播草地的播种量

  预先确定每一种牧草在混播牧草中的比例,按下面公式计算混播牧草中每一种牧草的播种量[6]。沙质土壤条件下的实际播种量受出苗率限制按照常规播种量增加30%。无芒雀麦+苜蓿+披碱草混播播种量。

  2.1.4播种期与播种方式

  混播草种同期播种,播种时间应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完成。早春播种应避开连续大风天气。一般选择机械条播,且交叉播种方式。沙质土壤采用增加根颈入土深度的播种方式,如深开沟浅覆土。垂直交叉播种,即无芒雀麦和披碱草的播种行和苜蓿的播种行垂直交叉,行距15~20cm;先播禾本科牧草,开沟深度6~8cm,覆土2~3cm;后交叉播种苜蓿,开沟深度4~5cm,覆土1~2cm。

  2.1.5水肥管理

  主要把握关键灌水时期和关键施肥时期2个因素。关键节点为秋季中后期水肥管理、越冬水(上冻水)、返青水(土壤解冻之后)。8月中旬前可施入氮肥1~2次,每次5~8kg/亩;秋季中后期要节水减氮肥,避免因过多水肥刺激牧草地上部分过快生长,不利于牧草根系贮藏性营养物质积累,从而影响安全越冬;当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4~6℃,或日平均气温2~4℃时开始灌溉冻水。夜间结冰白天融化是灌溉最佳时期。

  时间节点大致为11月初进行冬水灌溉,11底至12月初结束。生长年限长的草地11月初灌,但要减少灌水量。播种当年的草地可在11月中旬开始灌;返青水在牧草返青高度达5~8cm,或冻土消透(消通)时方可进行灌水。返青前施入水溶性复合肥30kg/亩。

  2.2放牧管理

  2.2.1载畜量

  2.2.2放牧季起止时间

  肉牛轮牧起始期以第一轮牧小区草地优势种(禾草)叶鞘膨大,进入拔节期[7],牧草高度20~25cm为标准,肉羊以第一轮牧小区牧草高度7cm为标准;轮牧结束期以生长季结束前30d,且最后一个轮牧小区采食留茬5~7cm为限,最晚不超过9月底休牧。

  2.2.3轮牧方案

  (1)轮牧小区数量根据不同放牧强度确定轮牧所需小区数[8]:轮牧所需小区数=牧草平均再生周期(d)小区放牧天数(d)+备用小区

  (2)轮牧小区放牧时间根据放牧后牧草再生高度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时间而定。适度放牧的控制,通过牧草采食留茬高度来实现。肉牛放牧至牧草采食留茬10cm时赶往下一轮牧小区,当再生草群落高度达到20~25cm时可以再次利用。肉羊放牧至牧草采食留茬5~7cm时赶往下一轮牧小区,当再生草群落高度达到5~7cm时可以再次利用。一般每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7d。

  (3)春季开始放牧春季开始放牧时第1个轮牧周期最短,通常每个放牧小区放牧4~5d为宜,第2个轮牧周期视牧草生长速度或整个放牧场牧草生长期适当延长放牧天数,依次类推。春季第1个放牧小区错开秋季最后放牧的小区。当草丛高度低于8cm时可以在多个分区同时放牧,草丛高度超过15cm以上时,可以减小单个轮牧小区面积30%至50%。

  2.2.4草畜平衡调控

  当牧草平均现存量达到3000kg/hm2(DM)时,生产者可以刈割调制干草或制作青贮;当所有放牧分区平均现存量低于600kg/hm2时,则需要补饲干草或青贮等。

  2.2.5臌胀病防治

  在放牧开始后的第1~4d,放牧前饲喂充足的家畜喜食的干草,第1d放牧1h,以后每天增加1h,第5d开始自由采食。露水消失后进行放牧。在苜蓿比例超过75%以上的高风险分区饲喂防鼓胀剂,其使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

  3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实施效果

  2018年项目组采用地面调查、入户访问等手段,对20个项目户、10个对照户进行调研,调查项目包括种植管理、草地生物量、饲用农副资源情况、放牧生产情况、舍饲生产情况、生产效率等,并进行了项目政策效果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经济效益

  通过豆禾混播建立混播草地放牧肉牛(羊)不仅提高了草地产量,还提高了牧草品质。草地鲜草亩产量可达840~1080kg,干草亩产量可提高到350~450kg,干草粗蛋白质含量达16.4%,品质达到自治区一级草标准。草地利用率增加到70%,草地载畜量近2个羊单位/亩,是当地天然草地载畜量的10倍。

  通过划区轮牧合理配置放牧场,放牧计划性更强、经营管理更简便,减低了饲养成本。建设后通过草地牧草生产能力和牧草品质均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了牲畜的商品率和畜产品品质。示范户通过在混播人工草地划区轮牧,放牧期肉牛平均增重109kg,较传统放牧方式增加了40.3%的产出率,年收入达24万余元,折合为人工草地每亩收益1344元,比同等条件下建植苜蓿单播草地高出近1倍收入。

  项目户牧草供应充足,家畜夏、秋季节在混播草地上划区轮牧,冬、春季节舍饲喂养,实现增草增畜、节约饲养成本、拉长草产业链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项目户饲养条件得到改善,家畜优良品种的生产和繁殖性能充分发挥,仔畜直接饲养育肥,畜群周转加快,合理调整了家畜结构,饲养效益明显增加,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

  3.2社会效益

  据调查数据显示:按照每年出栏相同数量(以40头肉牛为例)的家畜,项目户年增加值为34.1万元,对照户年增加值为18.1万元。平均每户每年使用3个劳动力,项目户劳动力生产率为11.4万元,对照户劳动力生产率为6.1万元,项目户较对照户劳动力生产率提高5.3万元/(年·个)。

  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靠天养畜、过度利用草场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为养而种、草畜配套,畜种结构改善、饲养管理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特点均得到充分体现。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依靠草牧业先进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使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为当地农牧民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实现了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3.3生态效益

  5月中旬(放牧前),对节水灌溉人工草牧场和当地天然草地植被特征进行对比。人工草牧场草群高度达到45cm,总盖度达到88%。草地植被由苜蓿、无芒雀麦和胡枝子等优良牧草组成,有少量杂类草,多度为575株·丛/m2。同期天然草地受天气因素影响,干旱少雨、返青较晚、牧草生长差。草群高度仅为5cm、总盖度为15%、多度为2株·丛/m2。

  以沙蒿为主,产草量几近于零。通过节水灌溉人工草牧场建设,使沙化、退化草地直接得到治理。项目建设前,当地草地沙化严重,牧草种类主要以一年生杂类草为主,通过建设混播草地,草地植物种类增加5种以上,植被盖度由15%提高到85%以上,全年草地平均干草亩产量由原来不足40kg,提高到350kg以上。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的建立,可以满足夏秋季节家畜放牧需要,使天然草地得以休养生息,充分发挥“小建设、大保护、小绿洲、大生态”的作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4存在问题与建议

  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变化明显,沙化、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地植被盖度显著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大幅度提升。在保证优质牧草充足供给和配套建设基础设施饲养条件得到改善的条件下,家畜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提高,加快了畜群周转,提高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部分贫困户得以脱贫。在传统的靠天养畜经营模式下,当地投入产出比为1:1.14;项目实施后,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2.39,实施效果显著。

  严重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示范户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双赢,同时突破了传统粗放饲养模式,促进了草畜平衡,优化了畜牧业结构。未来,应该对该模式下的混播牧草品种组合配比、不同土壤与植物群落组合多样性和稳定性机理、水肥方式、划区轮牧方案、草地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持续监测放牧牲畜的繁殖率、畜产品品质等指标,建立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优质优价。

  畜牧师评职论文范文: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最直接的污染便是动物粪便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畜牧养殖粪便COD排放量高达27×109吨,远超工业及生活产生固体垃圾总量,一般情况下,针对于畜牧养殖粪便处理是直接进行还田处理,但当下由于畜牧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量逐年增加,农田已经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消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