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06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现阶段,湖北省农机化发展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丘陵山区还存在着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伴随着丘陵山区农机化重庆经验在全国的推广,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共享经济模式不断探索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出现,给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湖北省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新的发展趋势,构思了适合湖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田整治;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技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将我国粮食安全放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1]。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作为建设用地侵占[2],这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题下,大力推动土地平整计划,建设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这样不但可实现对我国耕地总量进行有效补充,保障粮食安全,还可推动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3]。
同时,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湖北省农机化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早于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293万千瓦,进入到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在丘陵山区依然存在着发展缓慢、发展速度“不平衡”的问题[5]。
2017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300万千瓦,相比2014年仅增长0.16%[6],表明湖北省农机简单的粗放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而限制这一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难题。伴随着我国信息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共享经济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给湖北丘陵山区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以及信息产业化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发展起来的具有先导作用的后工业社会经济模式,其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性的,能够较好地适应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规模小以及生产资源分布零散的特点。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占全国GDP总量达到27.5%,其增速高于当年的全国GDP增速,贡献的比率高达68.6%,接近并超过某些发达西方国家水平[7]。
农业部于2017年1月22日开启了农机化信息化的建设试点招标[8],探索发展数字农业,通过信息技术的精准控制,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劳动力与农药使用量将分别减少30%、2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与大田收益提高30%、10%以上[9]。农产品电商平台或企业已经成为“互联网+”农业的突破口,而移动电子商务将引领未来发展趋势,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
2015年止,我国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已超过3000家[10],农品经营企业与商家已超过100万家[11],预计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9.5%左右[12]。2018年2月湖北农机总公司与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仙桃投放了50~60架无人机,开展共享飞防植保[13],这是共享经济发展在湖北农业领域的探索。因此,本研究将阐述湖北省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代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对限制湖北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构思出后阶段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湖北省具有26个丘陵县(市、区),35个山区县(市、区),丘陵山区占到全省国土面积70%,常用耕地面积占到全省常用耕地面积的63.36%,丘陵山区人口达到1743万,占到全省的42.6%[7]。可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到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成败。2017年湖北省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较5年前提高9%;农机总动力突破4300万千瓦,且高效节能环保的新装备比例大幅提高;在农机化深耕作业中,北斗系统设备辅助监测已开始全面推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6]。
目前,全省已有沙洋、枝江、洪湖、武穴、天门、襄州、监利、京山共8个县市进入全国大田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这对于水网交错、丘陵山区为主的省份来说来之不易[6]。2017年,湖北省平原地区多数县市的8种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70%,与此同时却是丘陵山区许多县市中处于综合机械化水平40%左右[14]。
有些地区,例如巴东、建始以及利川等地,综合农机化水平还不到10%[5],大田作业还是以人力畜力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严重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存在着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阶段,湖北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主要以小、微型农机具为主,适合丘陵山区的农机产品结构单一,且不能有效地供给。以丘陵山区特色经济作物烟草、茶叶为例,相应的农机装备开发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2)湖北省丘陵山区的许多作物的农机化作业技术还处于改进熟化或示范推广阶段,公益性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现阶段,全省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油菜以及玉米收获的农机化发展才开始零星的示范,农机化水平低于2%[7]。公益性农机化服务组织由于体制以及职能考核机制的制约,以十堰市为例,公益性服务机构数量从2004年综合配套机构改革前的79个下降到2014年的54个,机构总数以及人员编制的降幅均在30%以上,同时在编人员对农机专业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差,农机市场情报、管理以及服务手段均缺乏专业培训[15]。
3)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作业水平与平原地区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在耕地、播种以及收获等环节上往往表现出20%以上的差距[5]。
2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现阶段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比较平原地区相对滞后,主要受如下5个方面因素制约。1)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耕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田块机耕条件差。丘陵山地的田块坡度起伏较大、梯田间并不连通、田块中并未准备机耕道等,这些造成农机跨区作业与田间转移往往受到限制,难以高效地发挥农机的作用与效用。2)丘陵山区农机适用类型与购置补贴上的矛盾。丘陵山地由于受道路交通、土地作业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以小、微型农机为主。但是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优先考虑的是高性能、多功能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并逐步减少对于小微型农机机械的购机补贴。
3)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落后,缺少熟悉农机化操作的专业型农机户。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是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开展并实现,而农机化道路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农业机械化能否给农民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树立使用农机的先进意识,建立成熟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以及产业链,培养出大批熟悉农机操作的专业性农户群体。目前,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处于初步阶段,平原地区的跨区作业群体受到成本与丘陵山区耕作条件的限制难以进入,因此需要发展适合丘陵山区本地特色、熟悉农机化作业的专业型农户。
4)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产品市场化严重不足限制了农机化发展的市场需求。农产品市场化不足是由于丘陵山区地貌的阻隔而使交通不畅、交流不便造成的。此外,农民面向的客户稀缺、市场狭小有时甚至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农事作业。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单一农户单一品种的种植总面积小,品种繁杂规模不大,往往采用套种,大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不足,农产品的商品化低下,从经济效益上限制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5)国家及湖北省政府对于农机化发展示范对象,往往选择偏向于位于交通便利、发展基础较好的平原县市,而忽略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进行适当政策倾斜的必要性。鉴于丘陵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较高的发展难度以及其面积在全国耕地面积中的比重大等特点,需要国家进行专项的国家政策扶持,而现实情况却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多,而实际政策支持、示范以及试点较少。
3加快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湖北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机数量与质量并重、政策扶持与规范兼顾、农机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发展策略[16],借鉴重庆经验[17],采取“全面全程深化与重点薄弱突破并举,农机农艺融合并行,装备大中型机械与装备小、轻、简型机械互补,推动技术进步与体制创新互动”的工作思路,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的“一大行动”,继续扩大全程机械化试点面,鼓励有条件的、有基础的地方争创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18]。
在这一发展策略以及工作思想指导下,结合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与新趋势,笔者对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出如下5项建议。
1)针对湖北省丘陵山区耕地机耕条件差的现状,通过农村公路网建设与农田整合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农田规划相结合、水利建设与农田平整相结合、工程建设与农田合并相结合、工程机械与农用机械相结合的综合性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全省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整治,重点扶持、发展专业性农田宜机化整治企业。土地的适度规模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重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宜机化的改造过程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
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主导、财政奖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补贴政策、财政资金的导向性,立足于市场经济对资金、劳动力与市场的自我调配能力,扶持专业化丘陵山区土地整治企业,通过地块连通化改造、缓坡化模式、梯田式模式等各项改造,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依靠专业性农田整治企业,将农田整治技术专业化,优化农田整治的模式,降低农田整治的成本,实现农田整治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上适当向丘陵山区农户倾斜,促进大、中、小以及轻简型农机装备的合理配置。各类机型由于在功率、可操作性、使用舒适性、价格以及使用耕地类型上均表现出不同的优劣势,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农机购置补贴对于各类机型配置之间的引导以及农户自身对于机型的选择,应该从当地地形地貌、耕地质量等级、自身农机操作技能、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当地交通便利程度等多项综合因素来确定。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同时实现装备技术升级迭代与经济收益稳步提高。
3)扶持专业型农机户,鼓励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我国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成功实践[20]。这些精通农机操作的农民专门从事于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农机利用效率,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于农机化的需求,形成了农机销售、技术培训、维修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链,是实现丘陵山区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以及高度市场化的重要途径。
4)构建农业产品供需交易、农机购置、跨区作业、操作培训等信息交流。通过各种在线通讯交流平台的构建,实现丘陵山区农机制造商、农机操作员、农户以及政府之间的在线实时的交流、交易,通过农户对于生产需求的实时反映以及对农机作业过程的在线反馈,实现农机质量的不断改良提高以及各项生产要素的高效快速的最优化配置,达到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引导农户借助各项O2O等各种“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实现自身产品直接面对互联网大市场,实现丘陵山区农业高度市场化,为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丘陵山区农业在成本、宜机化程度上较平原地区不占优势,导致其小农经济思想顽固,这是难以实现农机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信息经济时代,丘陵山区的农产品具有高品质与地方特色,可以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实现高度市场化,给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动力。
5)积极关注并争取国家关于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建设试点或政策支持,开展共享农机等新型发展模式在丘陵山区发展道路的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难点在丘陵山区,而我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湖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与否还需要实践来进行验证,并在实践中获得有益的经验,积累出适合我国农民的发展之路。
农业方向论文范文阅读:吉林省农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502.33万hm2,全年粮食总产量3720万t,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是我国农机输入和使用大省。即便如此,但客观来看,吉林省却不是农机制造强省,农机工业经济发展暂时还处于规模小、产品竞争力较弱、低端同质化较重的阶段,农机装备的发展还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等多方努力共同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