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3月16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山豆根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治疗湿热黄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研究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既满足临床医药的需求,又可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实现增产增收,为老百姓提供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
关键词: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农作物论文范文: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
这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了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土地面积广阔,但是人均面积却很少,所以我国面临着粮食问题,通过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才能很好的保障粮食的供给。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别名:山大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的石漠化地区[1],它以温暖环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山豆根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治疗湿热黄疸、心率失常等功效,是生产治疗咽喉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根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也是民间治疗家禽口蹄疫病的良好中药材,与中药黄莲享有“苦口良药”之称.目前市场常见的含有山豆根有效成分的主要产品有“肝炎灵注射液”、“桂林西瓜霜”、“抗病毒颗粒”等;国内主要分布及种植区有广西、贵州、云南、广东、四川,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人工种植规模不大,生长周期长.因此,山豆根产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贵州黔西南山豆根种植面积不大,零星分散,主要种植在安龙县、兴义市,种植面积约30hm2.
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和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山豆根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市场价格逐年攀升,由于利益驱动,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山豆根也是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优良物种,因此研究山豆根的种苗繁殖、高产栽培、打造优质种源地,为发展山豆根产业打下基础,实现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为脱贫攻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山豆根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得比较多,但是关于山豆根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尤其是关于山豆根标准化种植报道还不多,说明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有待突破,比如建立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种植体系.因此,建立山豆根种质资源圃,收集濒临枯竭的山豆根种质资源,保护濒临枯竭的山豆根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种植体系,从而提高山豆根的产量,既满足医药临床的需求,又为老百姓提供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近年来课题组在贵州黔西南石漠化地区试验栽培实践,对石漠化地区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进展做简要的概述,以供有关方面的参考.
1石漠化地区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1品种的选择
选择贵州地道中药材山豆根品种.
1.2种植环境条件
选择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性壤土或黄壤进行种植.贵州地道中药材山豆根适宜生长于年平均气温为17~22℃地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3~32℃.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宜在80%以上.
1.3栽培技术
1.3.1种子育苗技术
播种育苗季节,春季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中旬进行,秋季播种将采收的种子晾晒干,去除杂质后进行.育苗采用大棚营养袋集中育苗,在播种前,准备装好基质的营养袋,浇透水,采用种子经催芽露白后放入营养袋,每个营养袋放入1~2粒种子,营养袋高20cm,盖土3cm.营养袋之间的距离为10cm×10cm,苗高15~20cm进行移栽.
1.3.2苗期日常管理
遇到干旱时,采用喷灌系统进行浇水,浇水要均匀,保持苗床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苗床积水.苗期采取除草2次,施肥2次,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施腐熟农家水肥1000kg/667m2.
1.3.3育苗移栽
提前做好土地的平整,平整土地时,撒施腐熟的农家肥,种植前1个月深耕翻晒,将农家肥与土壤混合均匀.种植前犁耙土块细碎,起厢面宽120cm,高15~20cm,留40cm过道,整平厢面,将水浇透厢面后盖地膜,采用黑膜进行覆盖,保持土壤湿度.按株距40cm、行距50cm挖穴,穴长、深、宽为20cm×10cm×15cm,每穴放种苗1株(营养袋苗),放苗时要注意营养袋的放置,不能倒置,不能损坏营养带,要让山豆根苗自然伸展放在穴里,覆土过根茎为宜,把土稍压实,并浇足定根水.
1.3.4田间日常管理
除草、培土:每年3—10月,每月除草、培土各1次.适时浇排水:生长发育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遇到暴雨时,要做好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施肥:采取施肥配合除草培土后一起进行.每年施2次腐熟农家肥,在3—4月与10月除草培土后一起进行.幼苗生长期平均每株1kg,第2年后平均每株2kg,均匀撒施于植株旁边,施后培土.
1.3.5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绿色防治”的原则,在预防时,使用生物农药,禁止用农药残留高的农药,以免影响山豆根的药效.2)防治方法:a.农业防治.加强田间日常管理,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发现病株时,立即拔出病株进行烧毁或者深埋.采取轮作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育苗移栽前,深耕土壤后在高温阳光下暴晒,采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等措施抑制病虫害发生.b.化学防治.根腐病: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从山豆根根部侵入,破坏根部的维管束,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山豆根吸收水分和营养不足,地上部分呈萎蔫状.可使用甲霜恶霉灵、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在发病初期可使用铜制剂或甲霜恶霉灵进行防治.黄斑病:危害的主要原因是虫螨刺吸山豆根的叶片,造成山豆根的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色小黄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初发病时,可使用75%的百菌清700倍液,每隔7~8d对着病叶喷雾1次,持续2~3次.
1.3.6采收、加工和贮藏
种植3~4年后采收,但最好是4~8年以后采收.采收时间最好在秋季8~9月,采收时将根部挖出,用枝剪除去地上部分,保留根和根茎,把根部的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通过山豆根高产栽培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m2,存活率达90%,种植周期为3年,平均每株块茎鲜重约400g,每年产量为360kg/667m2,目前市场价格70元/kg,每年收入约2.5万元/667m2.每年投入资金约0.55万元/667m2,其中,种苗费0.2万元,土地租赁费0.1万元,肥料费0.1万元,务工费0.15万元,每年纯收入约1.95万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带动中药材产业优质、高效的发展.
2.2社会效益
通过山豆根高产栽培种植,有效的进行产业技术集成,促进中药材种植水平大幅度提高和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开展中药材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和农民技术培训,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做好科技二传手,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推动乡村振兴.
2.3生态效益
贵州黔西南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石漠化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地区人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终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石漠化现象.解决石漠化问题是整个贵州喀斯特山区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中药材山豆根是治理石漠化的优良物种,通过中药材山豆根的轮换种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展望
山豆根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治疗湿热黄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四川光大制药、广西桂林三金药业、桂林集琦药业、贵州神奇药业等都使用山豆根作为主要配方,再加上该产品大量出口,目前供求仍有较大缺口,由于山豆根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特点,预测在未来5年内,该产品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值空间.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山豆根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得比较多,但是关于山豆根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尤其是关于山豆根标准化种植报道还不多,说明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有待突破,比如建立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种植体系.
因此,建立山豆根种质资源圃,收集濒临枯竭的山豆根种质资源,保护濒临枯竭的山豆根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种植体系,从而提高山豆根的产量,既满足医药临床的需求,又为老百姓提供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对贵州石漠化地区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贵州中药材产业特别是山豆根产业发展搭建一个研究平台,解决中药材自然资源的供给与持续开发利用之间的供求矛盾,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效益.中药材山豆根是治理石漠化的优良物种,通过中药材山豆根的轮换种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既解决农民的收益问题,又实现了治理石漠化的效果,对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洁,马超英,文丽梅,等.山豆根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2428G2429.
[2]陈英,姜平川.山豆根的研究概况[J].广西医学,1994,16(6):499G501.
[3]邹恒伟.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与趋向[J].广西农学报,2014,29(3):44G47.
[4]邓银华,徐康平,章为,等.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172G174.